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5期
编号:10396133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胸水40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5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3)05-0416-02

    肝性胸水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国内临床报道可高达30% [1] ,肝性胸水患者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我院自1997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胸水40例,并与同期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的20例作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患者,均符合2000年第6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肝硬化诊断标准[2] ,并经B超、X线、胸穿检查证实有胸水,排除因结核、肿瘤、心脏病、肾病等病因引起的胸水。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36例,女4例;年龄24~72岁,平均44.43±11.72岁;双侧胸水8例,单侧胸水32例。对照组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20~68岁,平均42.17±11.50岁;双侧胸水5例,单侧胸水15例。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卧床休息,低盐饮食,常规用潘南金,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口服安体舒通、双氢克尿噻利尿,间断补充白蛋白,合并胸水感染者配合抗生素治疗,大量胸水出现呼吸困难者配合放胸水治疗。治疗组:西医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同时服用益气活血利水汤(科研协定方)合葶苈大枣泻肺汤:黄芪20~30g,白术10~15g,茯苓30g,当归10g,田三七3g,赤芍15g,车前子15g,大腹皮30g,柴胡10g,郁金12g,猪苓15~30g,葶苈子10~20g,大枣6枚。气滞甚加枳壳、瓜蒌壳、青皮;瘀血甚加桃仁、红花、莪术、姜黄、土鳖虫;阴虚加白芍、阿胶、枸杞、旱莲草、沙参;湿热中阻加茵陈、大黄、虎杖;偏阳虚寒湿加熟附片、干姜、苍术。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两组疗程观察6周,每2周B超探查胸、腹水,并复查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

    1.3 疗效标准 显效:胸腹水消失,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胸腹水基本消失或减少50%以上,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较原值改善50%以上。无效: 未达到上述标准。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学方法 观察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用t检验,计数用X 2 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23例(57.5%),有效12例(30%),无效5例(12.5%),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显效6例(30%),有效7例(35%),无效7例(35%),总有效率6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 2 =4.22,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检测结果比较 见表1,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情况比较,见表2;治疗组肝功能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治疗后肝功能分级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略)
, 百拇医药
    表2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情况比较 (略)

    3 讨论

    肝性胸水的发病机制最初认为与血浆蛋白减少、奇静脉压升高、肝脏淋巴流量增加和(或)淋巴通路受阻有关,近年用横膈膜裂孔的现象解释胸水的发生。西医治疗主要包括限制水钠摄入,护肝,纠正低蛋白血症和使用利尿剂等。肝性胸水属中医“悬饮”范畴,常与“肝积”、“鼓胀”合病。系因湿热疫毒之邪内伏,日久胶固不化,缠绵不愈,损伤脏腑气血,正气亏耗,血脉瘀阻,肝失疏泄,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三焦不利,水液停聚,上逆于肺,肺气不降,不能通调水道,遂成胸水。本病病性为虚实夹杂,病机关键在于气虚血瘀水停,益气活血利水汤方中用黄芪、茯苓、白术、猪苓益气扶正,淡渗利水;当归、田三七、赤芍补虚活血化瘀,通络利水;大腹皮、车前子行气利水,使邪从下焦而出;柴胡、郁金疏肝活血,促进肝脏疏泄功能的恢复;胸腔乃肺之所居,合用葶苈子、大枣泻肺行水而不伤正。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 芪、白术、茯苓能提高白蛋白水平;黄芪、茯苓、猪苓、当归、赤芍、田七、柴胡、郁金有保护肝细胞功能、抑制胶原合成,防治肝纤维化,或调节肝脏免疫状态,或改善肝内微循环及肝功能等作用。诸药合用,正气得复,瘀血得散,脉道通利,水湿自除,胸腹水得以消退。本文资料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胸水显效及总有效率优于单用西药组,在改善肝功能方面亦明显优于西药组,中药不良反应小,中医治疗以调节机体整体功能为原则,具有攻邪不伤正的作用,减少了西药利尿剂可能导致的气阴两虚,肝肾综合征等,故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长补短,增强疗效。

    参考文献

    1 梁扩寰.肝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62.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24-329.

    作者单位:410007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科

    (收稿日期:2003-08-20)

    (编辑 夏天), 百拇医药(黄裕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