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中华医药荟萃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临床医学
编号:10396615
剖宫产术抗生素应用方法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5月 第4卷 第9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09-1351-02

    【摘要】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合理方法。方法 将2021例因不同原因采取剖宫产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1014例,为术前30min加术后24h内用药组;B组1007例,为术后始连续用药4天组。结果 (1)术后感染(包括腹部切口感染、子宫内膜炎、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乳腺感染):A组13例占1.28%,B组30例占2.9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术后病率:A组29例占2.86%,B组38例占3.7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3)晚期产后出血:A组1例占0.10%,B组2例占0.2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4)人均抗生素用量:A组每例用药总量4g,B组每例用药总量12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前加术后24h内用药的预防感染效果优于术后序贯用药的传统方法。

    关键词 剖宫产 感染 抗生素
, 百拇医药
    剖宫产术为非绝对无菌手术。据报道,剖宫产术后母体感染率为10%~20% [1] ,是阴道分娩的8倍 [2] 。特别是术前已具有潜在感染因素的产妇,术后感染的可能性明显增加。目前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已成为产科医生预防术后感染的常规手段,但药物的选择、用药的时间与方法却各有不同。本研究采用同一种抗生素,二种不同的给药方法,以探讨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合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2000年10月~2003年2月在本院剖宫产分娩的病例2021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1014例,B组1007例,给予头孢噻肟钠(深圳三九医药提供),A组为术前加术后24h内用药组,B组为术后序贯用药组,两组年龄、孕周、手术指征、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有无潜在感染因素的分布情况基本相同。

    1.2 方法 A组:术前30min,用头孢噻肟钠2g加生理盐水20ml静脉推注,术后返回病房24h内再用2g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此后不再用药,总量4g。B组:术后返回病房始用头孢噻肟钠2g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2次/日,用2天,此后改1g肌注,2次/日,用2天,总量12g。
, 百拇医药
    1.3 观察项目 (1)术后感染率:包括腹部切口感染(术后伤口红肿、渗出、裂开);子宫内膜炎(有发热、恶露增多有臭味、下腹疼痛有压痛、白细胞增高 [3] );泌尿道感染;呼吸道 感染;乳腺感染。(2)术后病率:术后24h以后的10日内,用口表每日测量体温4次,有2次≥38℃,无明确原因的[3] 。(3)晚期产后出血:分娩24h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需用药物、手术等治疗的 [3] 。(4)人均抗生素用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 2 检验。

    2 结果

    2.1 术后感染率 2021例剖宫产术后感染总计43例,感染率2.13%。A组感染13例,占1.28%。其中腹部切口感染2例、子宫内膜炎2例、泌尿道感染5例、呼吸道感染4例。B组总计感染30例,占2.98%,其中腹部切口感染5例、子宫内膜炎10例、泌尿道感染9例、呼吸道感染6例。两组均无乳腺感染。B组明显高于A组,两组感染率比较P<0.01。见表1,2。
, http://www.100md.com
    表1 两组术后感染、术后病率、晚期产后出血情况 (略)

    表2 两组术后感染分布情况 (略)

    2.2 术后病率 共67例,占3.32%。A组29例,占2.86%。B组38例,占3.7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2.3 晚期产后出血 共3例,占0.15%。A组1例,占0.10%。B组2例,占0.2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3例晚期产后出血病人均保守治疗成功。

    2.4 人均抗生素用量 A组每例用药1天,总药量4g(每支1g)。B组每例用药4天,总药量12g。两组人均抗生素用量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3.1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时间的选择 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给药时间的不同,预防感染的效果也有所不同。过去习惯于在术后始应用抗生素3~5天。本研究对2021例因各种原因施行剖宫产术者采用2种不同的给药方法进行效果的比较,结果显示,术后感染率、术后病率及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率A组均明显低于B组。有研究表明,伤口被细菌感染的危险期一般在24h内 [1] ,在手术期间有足够的抗生素即可抵御污染的细菌 [4,5] 。术前给药可保证手术过程中产妇处于低抵抗力时,血中抗生素已达到有效浓度,术后24h内继续用药,则可进一步杀灭繁殖期的细菌,更有效地预防术后感染。因此,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前加术后24h内用药的预防感染效果优于术后序贯用药的传统方法。
, http://www.100md.com
    3.2 抗生素选择 头孢噻肟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和阳性菌及厌氧菌都有较强的杀灭功能,尤在抗革兰阴性菌作用方面较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作用强,并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故对生殖道、泌尿道、呼吸道均有 良好的抗菌作用。且体内分布广,组织通透性好,能通过胎盘抵达胎儿血液循环。并具有价格适中,毒副作用小,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

    3.3 可预防新生儿感染 当孕妇有潜在感染因素存在时,如胎膜早破、产前出血、产程异常、多次阴道及肛门操作等,新生儿的感染机会也相应增加。术前(胎儿娩出前)静脉应用抗生素,药物能通过胎盘到达胎儿血液循环,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则可有效地预防新生儿感染。

    3.4 减少人均用药量,节约能源,降低费用,减少药物毒副作用 A组人均用抗生素量4g,明显低于B组的12g,既节约了药品,降低了病人的费用,又可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A组术前加术后24h内用药1天,较B组术后连续用药4天减少了药物注射治疗的时间与次数,既大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又减轻了病人因多次注射而增加的痛苦,方便母亲术后尽早起床活动及喂哺婴儿。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丁红,王蕴慧.剖宫产术中应用头孢类抗菌素对生殖道菌群的影响.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6:342-344.

    2 李燕翠译.剖宫产后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1,1:40.

    3 乐杰.妇产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57-259.

    4 Schein M,Wittmann DH.Antibiotics in abdominal surgery:the less the better.Eur J Surg,1993,159:451.

    5 Duff P.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for cesarean section delivery:a simple cost-effective strategy for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morbidity.Am J Obstet Gynecol,1987,157:794-798.

    作者单位:200030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编辑 小川), http://www.100md.com(骆月娥 刘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