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4期
编号:10396636
使用“攻下法”的临床心得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4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04-0574-01 “攻下法”是运用泻下药物,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瘀血等从下窍而出的方法。因其有着通导大便、清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效用,而往往被医者视为峻烈,多避而不用;病者则认为凡攻逐即对人体多有损伤,常常望而生畏,不如纳滋补为顺。于是在临床上凡遇到应攻而不攻的病例,常会延误病机。余在张子和“养身当以食补,治病当论药攻”的启迪下,在治疗过程中不拘于痞、满、燥、实,而是结合“六腑以通为用”的指导思想,凡与“腑”有关的积滞郁结而引起的种种疾病,均揣度使用攻下,对一些较顽固的病证,或从外貌看足以呈现虚象不堪用攻,或上部疾患用攻下似不甚贴切者而用攻下法均收到良好效果,兹录临证治验数则,以供同道参考。

    1 顽固性失眠症

    患者,女,51岁,工人,因失眠3年余,于2001年3月18日来诊。患者患病以来,常服中药加安眠药物,至此每夜仅朦胧3~4h,若减安眠药则彻夜不能入睡。近月来即使服加倍安眠药一夜仅睡1~2h,伴心神不宁、烦躁不安。因此导致整日昏昏沉沉,遍体酸楚,背板痛滞,如绳缠索捆之状,咽间如有异物堵塞,咽之不下,吐之不出,舌体发麻,纳谷不香,大便经常干秘。
, http://www.100md.com
    检查:面色黯黑,两目红赤,眉头苦锁,舌苔黄腻,六脉沉弦细数。胃脘部有明显压痛且拒按,少腹发硬。翻阅以往病历记载,均以养血安神,补心健脾之剂加服利眠宁或安定片。

    症情分析:患者胃脘部痛且拒按,大便干秘,这是病之根本,实非心脾两虚之证。以往多用归、参、枣仁、交藤、熟地等药物滋补,愈补愈滞。《内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今患者脘痛拒按、舌苔黄腻、脉沉弦数、大便干秘等症,乃系胃肠郁热积滞,阻遏气机,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肾水不济,心火上扰神明,故作烦躁失眠。脾气不达四肢,故遍体酸楚。宜荡涤肠胃积滞治其本,“胃和则身安”。以承气汤与交泰丸加减。

    方药:枳实10g,川军10g,厚朴10g,芒硝10g,黑丑5g,陈皮10g,香附10g,公英15g,麦冬15g,花粉15g,黄连3g,肉桂2g,甘草6g。

    取2剂水煎2次分2次服。

, 百拇医药     按法服6剂而愈。

    2 胃痛嗜睡

    患者,女,49岁,农民,1996年4月3日诊。自述:近4个月来,上腹痞闷疼痛,进食痛重,空腹难受,胃纳逐减,呃逆频作,精神不振,自感两眼睑疲备无力,整日喜合目欲睡,大便干燥,遗矢时不爽。

    检查:面黄虚浮,精神萎靡,临诊时仍闭目应酬。肝脾均不大,胃脘部深按则痛,明显拒按。胃俞穴有明显压痛,舌苔薄而嫩,六脉沉细而滞。

    病情分析:从面黄、神疲、眼睑无力喜合目,脉细而滞等象看,属虚证;从大便干燥、舌苔黄嫩之征着眼,系肠胃郁热属实;从脘部痛有定处按征象分析,又符合血瘀。《内经》云:“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今郁热盘踞于肠胃,使水谷不得纳,纳而不能化,生化之源因乏,精气不足难以供养形体,故出现一系列疲惫之象。古人云:“六腑以通为用”。先祛其肠胃邪热瘀滞,是谓治其本。

    方药:枳实6g,川军3g,公英10g,五灵脂12g,玄明粉6g,川芎10g,香附10g,黄连3g,山栀炭6g,甘草6g。

    取2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按法加减8剂而愈。

    (编辑 张璇), http://www.100md.com(张存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