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3年第5期
编号:10396117
内环口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64例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3年第5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3)05-0410-01

    自1993年3月~1998年3月,我院共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164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38例,女26例;年龄最大12岁,最小8个月,平均3.1岁;体重8.6~33kg,平均15kg。

    1.2 手术方法 (1)麻醉:绝大多数采用氯胺酮全麻,按6.5~13mg/kg计算,先给全量的一半肌肉注射,切皮前静脉注射剩余量,均能在清醒前结束手术。对少数年龄较大,配合较好的儿童,用硬膜外麻醉,效果都很满意。(2)切口选择:均采取经下腹部自然横纹切口,横切口长约1~2cm,如自然横纹不明显者,采用腹股沟韧带中点外上一横指横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脂肪,腹外斜肌腱膜,分开提睾肌和筋膜,觅及疝囊后切开,钝性分离至疝囊颈部,将疝内容物纳入腹腔,4号丝线高位缝扎疝囊颈,将多余的疝囊切除。(3)修补内环口:让疝囊颈缩入内环口后,用4号丝线修补腹横筋膜卵圆开口(内环口),使其疝内环口缩小约0.5cm,从而加强了腹内斜肌及腹横肌的力量,从根本上防止了疝的复发,逐层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脂肪、皮肤。结束手术。

    2 结果

    本组164例术后4天拆线,全部愈合良好,164例全部随访,最长5年,最短1年,平均3年零8个月,随访率100%,无1例复发。

    3 讨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腹内压增高是本病的诱发因素,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软弱无力或发育不全对斜疝发生起主要作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有:疝囊颈高位结扎;福克逊氏法。但术后复发率高,创伤大。我院自1993年3月~1998年3月,采用内环口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64例,收到良好效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本术式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符合解剖要求,手术时间短,约10~15min,并发症少,治愈率高等优点,病人易接受,更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收稿日期:2003-04-16) (编辑 罗彬),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