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中华医药荟萃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中医
编号:10396688
手法导引结合药物治疗踝关节扭伤260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5月 第4卷 第9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09-1382-02

    踝关节扭伤是部队常见的训练伤,在治疗不当或不彻底的情况下容易转化为陈旧性损伤,影响人体的运动功能。1998年10月~2002年10月,我们运用了魏氏伤科中的手法和导引 [1] ,结合药物治疗踝关节扭伤26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242例,女18例,年龄17~38岁,平均(22±2)岁,病程最短0.5h,最长2年。踝关节内翻位扭伤252例,外翻位扭伤8例。

    1.2 临床分类 根据踝关节扭伤的不同程度,我们将其分为三类:(1)轻型:踝关节跖屈运动受限制不明显,外踝局限性肿胀,肿胀上不过踝上,下不及足背部,能行走。(2)中型:疼痛较剧,行走勉强,踝部肿胀明显,组织出血,皮肤青紫。(3)重型:不能站立,踝部肿胀广泛,皮肉青紫灼热,患者烦躁。对于中型和重型踝关节损伤须作X线检查,排除骨折和脱位。
, http://www.100md.com
    1.3 治疗方法

    1.3.1 手法治疗 急性扭伤的轻型患者,即可采用手法;对于急性扭伤的中、重型患者,应用冰袋冷敷,48h后方可采用手法治疗。(1)医者一手握住患者足踝部,将踝部处于极度内翻位置;一手握住背部,将足背部固定不动。拇指揉压最痛点,由轻至重,徐徐来回推按患处,使血肿散开。(2)将患足放于正中位,然后使踝关节背屈至极度位,一手托伤处,一手握住趾跖位,向下一拉,突然用力作踝关节跖屈位。(3)对于陈旧性扭伤,须加用摇踝手法。一手固定踝部,一手握住足背,左右摇动。

    1.3.2 导引治疗 对于中型和重型患者,在踝部症状得以改善,“筋断”基本修复,可以缓慢行走。在手法之后用松节油擦拭,待患足放松后方可采用导引。(1)滚足导引:患足踩在圆木上前后动滚。(2)跪足导引:脚背贴于地面上,脚趾伸直呈跖屈位,臂部坐在足跟上;一起一落活动踝关节。(3)翻足导引:患者取坐位,两足并拢,下肢同时用力,作内翻活动。
, 百拇医药
    1.3.3 药物治疗 早期治疗宜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药物,如云南白药等。后期宜用舒筋活络的药物,如活络丸等。体质较差者,可酌情补益肝肾。

    1.4 疗效标准 治愈:压痛点消失,患足有力,跑跳自如。基本痊愈:压痛点消失,剧烈运动时踝部偶有不适。好转:压痛不明显,运动中有不适感。

    2 结果

    收治的260例中,轻型扭伤82例,1疗程(15天)治愈82例(100%);中型扭伤126例,1疗程(25天)治愈121例(96%),基本痊愈5例(4%);重型扭伤52例,1疗程(40天)治愈19例(36.5%),基本痊愈30例(57.7%),好转3例。

    3 讨论

    踝关节又称距小腿关节,由胫腓二骨下端和距骨连接而成。其关节囊纤维层增厚形成三组韧带:一是内侧副韧带,筋力最强,主要功能是防止踝关节外翻。二是外侧副韧带,是踝部最薄弱环节,最易受损坏。三是下胫腓韧带,能加深踝穴前后方。三组韧带相互制约,稳定踝关节的各个方向。
, 百拇医药
    当踝关节处于跖屈位时,遭受的暴力使踝部过度牵拉,导致韧带部分损伤或完全断裂,也可导致韧带被拉长,撕脱骨折,踝关节或胫腓下关节半脱位、全脱位。由于外踝较内踝长,外侧筋力较内侧筋力薄弱,因此踝关节内翻位扭伤最为常见,外翻位扭伤少见,这种扭伤常伴有骨折。

    我们认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适时运用手法和导引,对完全治愈踝关节扭伤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扭伤早期局部组织尚未引起严重反应,及时运用手法能有效逆转其病理变化。踝关节扭伤后,局部发生的气滞血瘀、“筋走”、“筋扭”等病理,通过使用手法可达到理筋、顺筋、消散血肿、松解粘连、疏通经络的目的,从而明显改善踝部功能。踝关节得到一定程度修复后,运用导引疗法,可以活血荣筋、祛风散寒,还可以解除筋挛、筋缩、筋胀,恢复韧带伸缩弹力,从而提高关节灵活性和柔韧性。

    在使用手法导引时应注意下列事项:(1)骨折、脱位患者,禁用手法。(2)术前应与患者沟通,讲明情况让患者思想平稳,肌肉放松,以提高效果。(3)手法和导引时,应遵守循序渐进,由轻到重,由表及里的原则,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前提。(4)手法导引后,如果疼痛增剧,有异常反应,应该暂停使用,作进一步检查。
, 百拇医药
    手法和导引在祖国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属于中医伤科学中的“动”法。我们之所以采用手法和导引作为踝关节扭伤的重要手段,除了其内在的实用,有效性,我们还有几点考虑:一是高原气候昼夜温差大,多风寒。寒湿侵袭患足,容易导致骨脉结凝,经络不畅,使病程迁延。手法导引能够从“动”助通,散寒止痛,达到扶正祛寒的目的。二是患者多为军人,自身条件较好,自愈能力较强。手法导引能够促进愈合,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三是手法导引具有低廉实效的特点,结合药物治疗常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值得在基层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国衡.魏指薪治伤手法与导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260.

    作者单位:860000西藏解放军第115医院

    (编辑 张璇), 百拇医药(罗文华 许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