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在基层医院中应用价值
【摘要】 目的 探讨空气灌肠在当今基层医院治疗小儿肠套叠中的实用价值。方法2000年1月~2003年1月对我院60例临床确诊为肠套叠的住院患儿进行了空气灌肠整复治疗,52例整复成功,8例整复未成功,改用手术治疗。结果 60例肠套叠的患儿中,52例整复成功,占86.7%,且均为回结肠脾曲。8例未整复成功,占13.3%。其中小肠型5例,回结肠型套叠深度达结肠型3例。结论 基层医院对病程在24h之内,无其他并发症的小儿肠套叠,用空气灌肠整复治疗成功率仍可达86%以上,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肠套叠 空气灌肠 价值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04-0536-02
小儿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是一部分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肠管所致。病因未完全明了,可能由腺病毒感染,回肠远端淋巴组织增生及肠运动机能发生紊乱有关 [1] 。根据套入部和鞘部肠管的性质,可将简单的肠套叠分为小肠型,回结肠型,结肠型 [1]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烈的间歇性腹部绞痛,呕吐,血便,腹部包块。我们随访和统计了邻近10个县级基层医院,对于确诊的肠套叠的患儿实施空气灌肠整复治疗的不足20%。大多数直接采用手术治疗。从2000年1月~2003年1月我院放射科与小儿外科合作,对临床确诊为肠套叠,病程在24h之内,且无严重并发症的患儿,均先行空气灌肠整复治疗。以探讨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在基层医院中的价值。
, 百拇医药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03年1月,对60例临床已确诊的肠套叠患儿进行空气灌肠整复治疗。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3个月~5岁,1岁以下患儿占45例。60例患儿均有阵发性哭闹,腹肌张力高,拒按,程度不同的呕吐、血便以腹部大小不等的包块。并结合腹透和超声检查后而基本确诊。病程在3~24h。为了安全起见,凡病程超过24h,有严重并发症的患儿,我们均不行空气灌肠治疗。
1.2 方法 患儿来放射科实施空气灌肠整复治疗,必须由外科,麻醉,放射科医生及护士一起共同完成。首先根据患儿体重于灌气前注射鲁米那、阿托品。使患儿镇静,肠管松弛,以利于肠套叠的复位率。必要时可进行全身麻醉。在灌气之前,常规进行胸腹透视观察有无膈下游离气体,肠梗阻部位及程度。然后将导管插入肛门上方进行灌气,压力一般用8kPa(60mmHg),瞬间不超过10.7kPa(80mmHg) [1] 。在灌气过程中,可用手轻压肠套入的顶端以协助整复。直至气体通过。回盲瓣进入腹部中央肠管即结束灌气,送患儿回病房观察。回顾对60例肠套叠患儿空气灌肠的整复治疗,结合临床进行评价。
, 百拇医药
1.3 仪器 采用南方-500mA电视监视下空气灌肠,灌肠器用自动灌肠机。
2 结果
60例患儿均有典型的肠套叠症状和体征,结合腹部透视和超声检查均已基本确诊。并且病程在24h之内,无其他并发症,一般情况尚可的患儿进行空气灌肠整复治疗。52例整复成功,占86.7%,且均为回结肠型。8例肠套叠患儿整复未成功,占13.3%。此类患儿腹透表现小肠扩张明显,气液平较多。在整复时持续压力达到80mmHg时,其套入的顶端位置均无明显回缩。后改为手术治疗。结果发现5例为小肠型。3例为回结肠型,但套入深度接近结肠脾曲。
3 讨论
空气灌肠是我国采用介入放射学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一种较早的方法。据文献报道,对于发生在24h以内,套入部顶端位置不太远者,采用空气灌肠整复脱套率可达98%以 上 [1] 。发病在48h以内无明显并发症,也可用此方法治疗 [1] 。故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在大型医院开展得较为普遍。而县级和县级以下的基层医院由于某些条件的限制以及一些医务工作者对此法的认识的不足,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方法使用较少。通过对60例小儿肠套叠整复治疗观察,在县级及其以下基层医院,对发病在24h之内,临床症状、体征比较明显,结合腹部透视和超声已基本确诊的肠套叠患儿,且无严重并发症的,进行空气灌肠整复治疗仍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其成功率仍在86%以上。它与手术治疗相比,还有如下优点:(1)方法简便,快捷。(2)可避免因手术造成的创伤和手术带来的肠粘连等远期并发症。(3)医疗费用明显降低。(4)在治疗的同时,还可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正确性,肠套叠的部位及套入顶端的大小。所以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在基层医院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值得广泛应用。为了治疗的安全性,防止肠穿孔的发生。我们认为在县级及其以下的基层医院,由于灌肠设备和X线监视系统一般较大型医院差,在操作时,压力有时掌握不当,X线辐射量较大。所以凡有以下情况者,不宜作空气灌肠整复治疗:(1)病程超过24h。(2)患儿一般情况较差,如发热,精神萎靡,嗜睡,脱水,甚至休克 [2] 。(3)有腹膜刺激征,腹腔穿刺有血性渗液 [2] 。腹部包块较大,常接近结肠脾曲。(4)腹部透视发现有明显的肠腔扩张,气液平分布较多,有较严重的肠梗阻征象时 [2] ,均可直接用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陈炽贤.实用放射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29-530.
2 曾津津,孙国强,宁可,等.小肠套叠气灌肠未整复病例的临床及腹部X线分析.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9:686-688.
(编辑 元红), http://www.100md.com(刘忠政)
关键词 肠套叠 空气灌肠 价值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04-0536-02
小儿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是一部分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肠管所致。病因未完全明了,可能由腺病毒感染,回肠远端淋巴组织增生及肠运动机能发生紊乱有关 [1] 。根据套入部和鞘部肠管的性质,可将简单的肠套叠分为小肠型,回结肠型,结肠型 [1]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烈的间歇性腹部绞痛,呕吐,血便,腹部包块。我们随访和统计了邻近10个县级基层医院,对于确诊的肠套叠的患儿实施空气灌肠整复治疗的不足20%。大多数直接采用手术治疗。从2000年1月~2003年1月我院放射科与小儿外科合作,对临床确诊为肠套叠,病程在24h之内,且无严重并发症的患儿,均先行空气灌肠整复治疗。以探讨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在基层医院中的价值。
, 百拇医药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03年1月,对60例临床已确诊的肠套叠患儿进行空气灌肠整复治疗。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3个月~5岁,1岁以下患儿占45例。60例患儿均有阵发性哭闹,腹肌张力高,拒按,程度不同的呕吐、血便以腹部大小不等的包块。并结合腹透和超声检查后而基本确诊。病程在3~24h。为了安全起见,凡病程超过24h,有严重并发症的患儿,我们均不行空气灌肠治疗。
1.2 方法 患儿来放射科实施空气灌肠整复治疗,必须由外科,麻醉,放射科医生及护士一起共同完成。首先根据患儿体重于灌气前注射鲁米那、阿托品。使患儿镇静,肠管松弛,以利于肠套叠的复位率。必要时可进行全身麻醉。在灌气之前,常规进行胸腹透视观察有无膈下游离气体,肠梗阻部位及程度。然后将导管插入肛门上方进行灌气,压力一般用8kPa(60mmHg),瞬间不超过10.7kPa(80mmHg) [1] 。在灌气过程中,可用手轻压肠套入的顶端以协助整复。直至气体通过。回盲瓣进入腹部中央肠管即结束灌气,送患儿回病房观察。回顾对60例肠套叠患儿空气灌肠的整复治疗,结合临床进行评价。
, 百拇医药
1.3 仪器 采用南方-500mA电视监视下空气灌肠,灌肠器用自动灌肠机。
2 结果
60例患儿均有典型的肠套叠症状和体征,结合腹部透视和超声检查均已基本确诊。并且病程在24h之内,无其他并发症,一般情况尚可的患儿进行空气灌肠整复治疗。52例整复成功,占86.7%,且均为回结肠型。8例肠套叠患儿整复未成功,占13.3%。此类患儿腹透表现小肠扩张明显,气液平较多。在整复时持续压力达到80mmHg时,其套入的顶端位置均无明显回缩。后改为手术治疗。结果发现5例为小肠型。3例为回结肠型,但套入深度接近结肠脾曲。
3 讨论
空气灌肠是我国采用介入放射学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一种较早的方法。据文献报道,对于发生在24h以内,套入部顶端位置不太远者,采用空气灌肠整复脱套率可达98%以 上 [1] 。发病在48h以内无明显并发症,也可用此方法治疗 [1] 。故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在大型医院开展得较为普遍。而县级和县级以下的基层医院由于某些条件的限制以及一些医务工作者对此法的认识的不足,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方法使用较少。通过对60例小儿肠套叠整复治疗观察,在县级及其以下基层医院,对发病在24h之内,临床症状、体征比较明显,结合腹部透视和超声已基本确诊的肠套叠患儿,且无严重并发症的,进行空气灌肠整复治疗仍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其成功率仍在86%以上。它与手术治疗相比,还有如下优点:(1)方法简便,快捷。(2)可避免因手术造成的创伤和手术带来的肠粘连等远期并发症。(3)医疗费用明显降低。(4)在治疗的同时,还可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正确性,肠套叠的部位及套入顶端的大小。所以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在基层医院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值得广泛应用。为了治疗的安全性,防止肠穿孔的发生。我们认为在县级及其以下的基层医院,由于灌肠设备和X线监视系统一般较大型医院差,在操作时,压力有时掌握不当,X线辐射量较大。所以凡有以下情况者,不宜作空气灌肠整复治疗:(1)病程超过24h。(2)患儿一般情况较差,如发热,精神萎靡,嗜睡,脱水,甚至休克 [2] 。(3)有腹膜刺激征,腹腔穿刺有血性渗液 [2] 。腹部包块较大,常接近结肠脾曲。(4)腹部透视发现有明显的肠腔扩张,气液平分布较多,有较严重的肠梗阻征象时 [2] ,均可直接用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陈炽贤.实用放射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29-530.
2 曾津津,孙国强,宁可,等.小肠套叠气灌肠未整复病例的临床及腹部X线分析.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9:686-688.
(编辑 元红), http://www.100md.com(刘忠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