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4期
编号:10396659
痛泻要方临证举隅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4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04-0575-02

    痛泻要方最早载于《丹溪心法·泄泻卷》篇。书中虽无方名,但所列药味(防风、白芍、白术、陈皮)与痛泻要方完全一致并标明治“痛泻”字样,主要功效为调和肝脾“抑木扶土”大凡肝强脾弱患者应用即有效。

    1 病例介绍

    1.1 过敏性结肠炎 患者,男,43岁,腹痛腹泻反复发作2年余,每因情绪变化而引发,近来亦常饮酒或食鸡蛋诱发,每发病前先腹痛而后泄泻,泻下粘液为主,泻后痛减,西医诊为“过敏性结肠炎”,曾用庆大、痢特灵及抗过敏药治疗无效,改服中药,就诊时症见:痛泻次数频繁,1日5~8次,形体消瘦,神情倦怠,胃纳不佳,脉弦细,苔薄微腻。投白芍、山药、败酱草、蒲公英、炒薏仁各20g,白术,党参、炙甘草各15g,防风12g,陈皮、砂仁各10g,水煎服6剂后,腹痛腹泄次数明显减少,胃纳转佳,二诊继服上方6剂,近1年来未再复发。
, 百拇医药
    按:本案发病与精神因素,饮食过敏关系密切,肝气横逆乘侮脾土是本病机关键,本当“抑肝扶脾”治之,然庆大、黄连为苦寒之品,非但无此效应,相反更损脾土,致使痛泻发作频繁,启用痛泻要方,重用白术、白芍并配以党参、山药、砂仁、苡仁、败酱草等乃集抑肝扶脾,清肠化湿为一体,标本兼治而获速效。

    1.2 过敏性腹部紫癜 患者,女,51岁,因吃海鲜致胃脘不适,渐则腹痛频作,痛后泻泄,开始泻下粘液,后挟鲜血,并见皮肤风团与紫癜,治以抗过敏、抗炎药物庆大霉素,扑尔敏、维生素C等,无明显缓解,因腹泻频作难输液,改服中药。依据其腹痛阵作,痛时欲便,脉弦缓等主症选痛泻要方加味,方如下:防风、赤白芍各15g,苍术、白术、藿香、甘草各10g,连翘12g,连服3剂,腹痛、腹泻愈,全身风团减轻,再以前方加炒荆芥、党参各15g,继5剂病痊愈。

    按:本案为劳累过度饮食诱发,脾气虚为本,肝木乘之,病机与痛泻方相吻合,故用本方抑肝扶脾,治本为主,并针对暑湿,加银翘、葛根、苍术、黄柏等清解暑湿之品,体现证因互参,标本兼治。
, 百拇医药
    1.3 经行腹泻 患者,36岁,经行腹泻1年余。1年前因经行期间突发精神刺激而发下腹痛,痛时欲便,便下粘液,日数次,未经治疗。停经则痛泻俱除,以后每因经行则腹痛、腹泻、腹胀,近几个月来病情加重,除上述症外,见胸胁痞满,精神倦怠,时有呕恶,经量变少,经色暗夹有血块,就诊时查腹肌紧张,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血常规正常,舌质紫暗,舌苔薄白而腻,初用防风12g,赤白芍15g,白术15g,陈皮10g,香附10g,炒枳壳12g,半夏10g,厚朴10g,炒当归10g,川芎10g,丹皮10g,红花10g,连服5剂,呕恶止,经色变红,血块减少;二诊原方加党参15g,炙甘草6g,大黄炭6g,服6剂,月经干痛泻止,随访未再发。

    按:本案三皆为郁怒伤肝,木乘脾所致,病久则气滞血瘀,治痛泻药方为主,辅以香附、枳壳、当归、川芎理气,加党参、炙甘草、大黄炭共奏抑肝扶脾之功。

    2 讨论

    以上举例,病情各有特点,但其发病机理则基本相同,即患者均为神经敏感体质,均由精神因素或饮食过敏而引发为患。治疗选方俱以痛泻要方为主方治其本,结合具体病情,灵活选药,以治其标,标本兼顾而获满意疗效。就此 已获疗效进行推理:本人认为,痛泻要方这种调理肝脾即为“抑肝扶脾”疗效体现,内含对敏感体质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对于胃肠神经状态调节,确有良好临床效果。

    (编辑 元红), 百拇医药(耿读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