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因素所致急性肾衰竭78例临床分析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3)08-0720-01
急性肾衰竭(ARF)为临床常见危重病症,中毒性因素在ARF的发病原因中占主要因素,此种状况在我国比较多见 [1] 。我院自1994年1月~2001年3月共收治急性肾衰竭112例,其中中毒原因引起的急性肾衰竭78例,占69.64%。现就我院中毒性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8例ARF患者中,男52例,女26例。男女比例为2∶1。年龄最大71岁,最小11岁,平均年龄(44.7±10.5)岁。引起ARF的因素包括:鱼胆中毒31例(39.74%),庆大霉素中毒9例(11.54%),蜂毒18例(23.08%),化疗药物6例(7.69%),蛇毒4例(5.13%),甘露醇应用10例(12.82%)。
, http://www.100md.com
1.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主要临床表现:恶心、呕吐61 例,黄疸38例,昏迷6例;其中少尿型72例,非少尿型6例。实验室检查:血尿素氮平均(BUN)(24.1±6.4)mmol/L,血肌酐(SCr)(545.3±89.2)μmol/L,高血钾6例,肝功损害37例。
2 治疗方法
2.1 一般治疗 视病因不同分别给予抗过敏、止血、输血、对症支持治疗。住院观察治疗时间平均(5.4±3.0)天(1~30天)。蜂蛰伤及蛇咬伤者局部清创、肥皂水清洗,并敷以季德胜蛇药膏治疗等。
2.2 血液透析 透析机为日产Nipro系列透析机,碳酸氢盐透析液,血管通路为深静脉穿刺或置单针双腔管。入院确诊后按病情每日1次或每3日1次透析,每次透析时间2.5~4h,血流量150~250ml/min。最多透析13次,最少1次,平均3.5次。多数患者透析治疗后进入多尿期,多尿期持续时间平均(6.7±3.2)天。
, 百拇医药
3 结果
治愈62例(79.49%),好转4例(5.13%),死亡12例(15.38%)。死亡原因中,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0例,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2例。
4 讨论
中毒性ARF的发生率较高,国内资料报告其发生率占内科急性肾衰住院病人的17.6%~22.0%,其中主要以生物 毒素、庆大霉素引起。本院病例中,中毒性ARF发病率高达69.6%,原因可能与当地生活习惯及基层的医疗条件有关。当地人素以鱼胆能“清热、明目”之功效而口服比较普遍。由于ARF的早期症状如恶心、呕吐等为非特异性表现,早期容易诊为“急性胃肠炎”而投以庆大霉素等,更加重了肾损害,待出现少尿或无尿时,方意识出现急性肾衰竭。致使诊断延误,康复过程延长,并发症增加,甚至死亡。一系列资料提示,ARF的死亡率为50%左右,应值得引起我们重视,并加强科普教育,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
, 百拇医药
甘露醇引起的肾损害以前未被重视,近期报道较多,其发生机理尚不完全明确。Dorrman认为大剂量甘露醇引起血渗透压增高导致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压下降,甚至为零,产生所谓的“Sttop-flow kindney”现象而致ARF [2] 。肾动脉的收缩与甘露醇的浓度呈下相关,且甘露醇不能透过细胞膜,细胞膜严重脱水,细胞内成分发生改变有关。本组病例甘露醇引起ARF10例,占中毒性ARF的12.9%,有相当的比例,应引起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警惕。当然,甘露醇多用于脑血管意外患者,这类患者在处于应激状态时,其肾动脉亦收缩,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诱发引起ARF的重要因素,但大量运用甘露醇更加剧了肾损害。这些病例提示我们,应用甘露醇时,应密切监测肾功能,尤其是肾小管功能,忌长期大剂量使用甘露醇,对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及有肾病史的患者更应小心使用。
血液透析是治疗ARF的最佳方法之一 [3] 。由于血液透析能迅速清除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治疗ARF效果显著,为临床治疗ARF的首选措施。近10年来越来越倾向早期给予预防透析,能明显缩短少尿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病情及预后。本组资料的病人均及时配合了血液透析治疗,对某些及时入院的患者尚未表现出BUN、Cr明显增高,但预测到ARF发生不可避免时也及早进行了血透治疗,故多数患者病程明显缩短,并发症减少,死亡率低仅15.4%,更能说明这一点。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肾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67-1368.
2 Dorman HR,Sondheimer JH,Gadapaphornchai P,et al.Mannitol induced acute renal failure.Arch Intern Med,1990,69:53.
3 沈清瑞.血液净化与移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9-60.
作者单位:723000陕西省汉中3201医院肾内科
(收稿日期:2003-09-03)
(编辑 刘娜), http://www.100md.com(李向东)
急性肾衰竭(ARF)为临床常见危重病症,中毒性因素在ARF的发病原因中占主要因素,此种状况在我国比较多见 [1] 。我院自1994年1月~2001年3月共收治急性肾衰竭112例,其中中毒原因引起的急性肾衰竭78例,占69.64%。现就我院中毒性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8例ARF患者中,男52例,女26例。男女比例为2∶1。年龄最大71岁,最小11岁,平均年龄(44.7±10.5)岁。引起ARF的因素包括:鱼胆中毒31例(39.74%),庆大霉素中毒9例(11.54%),蜂毒18例(23.08%),化疗药物6例(7.69%),蛇毒4例(5.13%),甘露醇应用10例(12.82%)。
, http://www.100md.com
1.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主要临床表现:恶心、呕吐61 例,黄疸38例,昏迷6例;其中少尿型72例,非少尿型6例。实验室检查:血尿素氮平均(BUN)(24.1±6.4)mmol/L,血肌酐(SCr)(545.3±89.2)μmol/L,高血钾6例,肝功损害37例。
2 治疗方法
2.1 一般治疗 视病因不同分别给予抗过敏、止血、输血、对症支持治疗。住院观察治疗时间平均(5.4±3.0)天(1~30天)。蜂蛰伤及蛇咬伤者局部清创、肥皂水清洗,并敷以季德胜蛇药膏治疗等。
2.2 血液透析 透析机为日产Nipro系列透析机,碳酸氢盐透析液,血管通路为深静脉穿刺或置单针双腔管。入院确诊后按病情每日1次或每3日1次透析,每次透析时间2.5~4h,血流量150~250ml/min。最多透析13次,最少1次,平均3.5次。多数患者透析治疗后进入多尿期,多尿期持续时间平均(6.7±3.2)天。
, 百拇医药
3 结果
治愈62例(79.49%),好转4例(5.13%),死亡12例(15.38%)。死亡原因中,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0例,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2例。
4 讨论
中毒性ARF的发生率较高,国内资料报告其发生率占内科急性肾衰住院病人的17.6%~22.0%,其中主要以生物 毒素、庆大霉素引起。本院病例中,中毒性ARF发病率高达69.6%,原因可能与当地生活习惯及基层的医疗条件有关。当地人素以鱼胆能“清热、明目”之功效而口服比较普遍。由于ARF的早期症状如恶心、呕吐等为非特异性表现,早期容易诊为“急性胃肠炎”而投以庆大霉素等,更加重了肾损害,待出现少尿或无尿时,方意识出现急性肾衰竭。致使诊断延误,康复过程延长,并发症增加,甚至死亡。一系列资料提示,ARF的死亡率为50%左右,应值得引起我们重视,并加强科普教育,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
, 百拇医药
甘露醇引起的肾损害以前未被重视,近期报道较多,其发生机理尚不完全明确。Dorrman认为大剂量甘露醇引起血渗透压增高导致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压下降,甚至为零,产生所谓的“Sttop-flow kindney”现象而致ARF [2] 。肾动脉的收缩与甘露醇的浓度呈下相关,且甘露醇不能透过细胞膜,细胞膜严重脱水,细胞内成分发生改变有关。本组病例甘露醇引起ARF10例,占中毒性ARF的12.9%,有相当的比例,应引起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警惕。当然,甘露醇多用于脑血管意外患者,这类患者在处于应激状态时,其肾动脉亦收缩,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诱发引起ARF的重要因素,但大量运用甘露醇更加剧了肾损害。这些病例提示我们,应用甘露醇时,应密切监测肾功能,尤其是肾小管功能,忌长期大剂量使用甘露醇,对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及有肾病史的患者更应小心使用。
血液透析是治疗ARF的最佳方法之一 [3] 。由于血液透析能迅速清除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治疗ARF效果显著,为临床治疗ARF的首选措施。近10年来越来越倾向早期给予预防透析,能明显缩短少尿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病情及预后。本组资料的病人均及时配合了血液透析治疗,对某些及时入院的患者尚未表现出BUN、Cr明显增高,但预测到ARF发生不可避免时也及早进行了血透治疗,故多数患者病程明显缩短,并发症减少,死亡率低仅15.4%,更能说明这一点。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肾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67-1368.
2 Dorman HR,Sondheimer JH,Gadapaphornchai P,et al.Mannitol induced acute renal failure.Arch Intern Med,1990,69:53.
3 沈清瑞.血液净化与移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9-60.
作者单位:723000陕西省汉中3201医院肾内科
(收稿日期:2003-09-03)
(编辑 刘娜), http://www.100md.com(李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