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3年第6期
编号:10397624
胸片伪影疑似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第6期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3)08-0750-01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50岁。主因发热1天急诊入院。患者1天前开始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6℃,伴全身酸痛、乏力,无寒战、流涕、咳嗽、咳痰,无胸闷、胸痛、腹泻、腹痛及关节疼痛,自服“速效伤风胶囊”治疗无效。来我院发热门诊,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腹平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化验血常规示白细胞5.1×10 9 /L,中性84.4%,淋巴10.3%,单核5.3%。胸片显示右上肺约3cm×5cm斑片样浸润性阴影。患者丈夫与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患者有密切接触史,并于6天前解除隔离。结合以上特点,拟诊为发热待查,不排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进行隔离观察。

    入院后给予清开灵30ml、VD1次/日、利巴韦林1g、VD2次/日、白霉素60万U、VD2次/日治疗,患者体温波动在36.8℃~37.6℃,全身酸痛、乏力症状有所减轻。第二天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3.2×10 9 /L,中性72.5%,淋巴19.0%,单核8.5%。胸片显示右上肺阴影较前日有所缩小,边缘趋于清晰,但密度有所增加。医院内及CDC专家组对患者进行了会诊,根据患者有明确的接触史,表现为发热、血白细胞减少、胸片可见斑片浸润阴影,诊断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由于患者体温下降明显,胸片阴影吸收快等特点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常见表现不一致,所以建议行胸部CT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入院后患者体温回落到37℃以下,早晨查血常规白细胞3.5×10 9 /L,中性55.9%,淋巴34.7%,单核9.4%。上午行CT检查双肺未发现病变,再查胸片显示原肺部阴影完全消失。由于结果变化太大,对患者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追问,原来患者留有半米长粗大的辫子,在站立拍片时前两次辫子尾部都垂在右侧背部,所以前两次的肺部阴影均为伪影。后来再次会诊,排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继续治疗1天后出院。
, http://www.100md.com
    2 讨论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变异的冠状病毒是其病原体。SARS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表现为聚集性,如家庭聚集和医院聚集性。非典的传染途径主要是近距离直接飞沫传播,潜伏期一般为2~11天。非典患者一般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多为持续弛张热,体温可达40℃,偶有畏寒;伴或不伴有头痛、关节酸痛、全身酸痛、乏力、胸前、腹泻。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胸部X线或CT检查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样改变。如果符合以上3条标准,再加上与SARS患者或疫区有接触史,可以临床诊断SARS。

    该患者以发热为主要症状就诊,由于其流行病学、血常规、胸片的结果接近符合SARS的标准,特别是右上肺存在斑片状浸润阴影,所以开始被诊断SARS疑似病例。但又因为患者的许多临床特点与SARS不相符,比如白霉素等药物治疗后体温很快下降,胸片阴影吸收过快,血常规淋巴细胞比例无明显降低等。后来的CT检查证实肺部没有病变,追查到2次肺部阴影为辫子造成的伪影,从而避免了误诊为SARS病例。
, 百拇医药
    此例患者的诊断过程提示在临床诊断过程中,要综合判断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对于与临床特征不相符合的辅助检查结果要进行审视甄别。尤其是对临床诊断至关重要的辅助检查结果,一定要慎重。SARS患者的诊断,胸片的结果是必要条件,所以对胸片进行了多次复查。胸片出现伪影在临床不算少见,衣物服饰、乳房、胸大肌的遮盖、洗片时片子的损伤等都可以引起。而由患者的辫子引起的肺部阴影,特别是多次在同一部位出现,以前尚未见报道。所以在行胸片检查时应该考虑这些情况,以免对临床产生不必要的误导。

    作者单位:1 071000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急诊科

    2 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

    (收稿日期:2003-08-20)

    (编辑 刘娜), http://www.100md.com(田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