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Ⅲ型多功能治疗仪治疗脐茸16例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DZ-Ⅲ型多功能治疗仪治疗脐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1996年1月~2003年5月应用DZ-Ⅲ型多功能治疗仪治疗脐茸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DZ-Ⅲ型多功能治疗仪治疗脐茸具有方法简单,创伤小、疗效好、安全性高、费用低的优点,是临床治疗脐茸的较好方法之一。
关键词 脐茸 治疗仪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3)09-0815-02
我院皮肤科于1996年1月~2003年5月,应用DZ-Ⅲ型多功能治疗仪(空军西安医院,西安市华通电子医疗器械厂生产)治疗脐茸(Umbilical Polyp,UP)1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9例,女7例;就诊年龄68天~7岁,平均93.8天;临床表现为脐部鲜红色息肉样圆形肿物,直径0.6~1.2cm,平均0.87cm,边界清楚,质柔软,表面有少量粘液或血浆样结痂,其中3例年龄较大患儿病灶表面有黑褐色血痂及脓性分泌物附着。全组均无其它异常表现。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首先检查治疗仪工作正常,患儿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0.5%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选用针式电极,开启开关1,将输出钮调至4~5档,相应指作者单位:745100甘肃庆阳长庆石油勘探局职工医院皮肤科 示灯亮,用血管钳轻轻提起脐茸,沿基底部用针式电极尖端逐步电切,直至切除,残面改用球式电极,调节输出钮至3~4档,相应指示灯亮,彻底烧灼残面,查无活动性出血,创面1%碘伏消毒后干纱布块包扎。术后7,14天复查,观察疗效。
2 治疗结果
全组均一次性治愈。手术时间5~15min,平均8.2min。术中出血较少。术后7天复查,伤口均已结痂,14天复查,伤口脱痂愈合。全组均未用抗生素,无1例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脐茸,又称脐息肉,是由于卵黄管发育异常引起的先天性疾病之一,临床少见。在胚胎发育早期,原肠与卵黄囊是相通的,以后管道逐渐变窄,形成卵黄管。胚胎7周时,卵黄管萎缩闭塞,出生时在脐带中只能找到少量残留组织,以后很快退化而完全消失。如发育异常,卵黄管完全萎缩退化,仅在脐部遗留少量肠粘膜,就形成了脐茸 [1] 。其外形呈红色息肉样组织,常分泌少量粘液或血性浆液,易并发出血及感染,需要行手术切除治疗。由于患儿年龄小,传统的手术切除方法一般要到6个月后才能进行,需要全麻配合,手术创伤较大,术后遗留切口疤痕及脐外形改变,治疗费用也较高。
, http://www.100md.com
DZ-Ⅲ型多功能治疗仪是一种通过交直流电特定组合的多功能电子治疗仪,该机可输出高频电,接触组织表面,使电能转化为热能,利用特制电极尖端放电,局部瞬间产生高温,使组织凝固、坏死、脱落,以达到切割、烧灼止血的功能。我们体会应用该治疗仪治疗脐茸,具有方法简单、出血少、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好、不需住院、费用较低等优点,可作为治疗脐茸的较好方法之一。
我们体会在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诊断上,要注意与脐肉芽肿(Umbilical Granuloma)、脐瘘(Umbilical Fistuˉla)、脐窦(Umbilical Sinus)相鉴别 [2] 。脐肉芽肿是脐带脱落后,脐部残留慢性感染性创面,或因异物刺激(如滑石粉)而在脐部形成息肉样肉芽肿 [2] 并非肠粘膜组织,其表面有脓性分泌物,无瘘口,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脐瘘、脐窦也是卵黄管发育异常引起的。脐瘘是卵黄管全部开放时形成的,其脐部也可见鲜红色肠粘膜,有瘘口,常有气体及肠液排出,因肠液刺激周围皮肤,多伴有周围皮肤糜烂,湿疹及溃疡。脐窦是卵黄管在回肠端完全萎缩消失,在脐端留下一较短管道,其内被覆肠粘膜,可分泌少量粘液,合并感染时则变成脓性分泌物或发生脐炎。脐瘘、脐窦的脐部外形与脐茸相似,但两者都可以用探针从瘘口探入一定深度,而脐茸不能,瘘口X线造影可进一步鉴别。在治疗上,脐肉芽肿也可以用DZ-Ⅲ型多功能治疗仪治疗,方法同脐茸,但脐瘘、脐窦则必须行外科手术治疗。(2)由于患儿年龄较小,不能配合手术,所以应在手术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手术时可由两名助手分别按压患儿双髋、双肩部制动,操作时应做到“稳”、“准”、“快”,以减少手术时间。(3)术中应彻底烧灼残面的肠粘膜,但因患儿腹壁较薄,故不宜过深,以防损伤深部组织。(4)手术后应保持创面干燥,可定期用1%碘伏棉签轻涂创面以防感染。一般无需应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09-1310.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席吉.实用新生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56.
(收稿日期:2003-07-29)
(编辑晓 勇), 百拇医药(唐承伟)
关键词 脐茸 治疗仪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3)09-0815-02
我院皮肤科于1996年1月~2003年5月,应用DZ-Ⅲ型多功能治疗仪(空军西安医院,西安市华通电子医疗器械厂生产)治疗脐茸(Umbilical Polyp,UP)1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9例,女7例;就诊年龄68天~7岁,平均93.8天;临床表现为脐部鲜红色息肉样圆形肿物,直径0.6~1.2cm,平均0.87cm,边界清楚,质柔软,表面有少量粘液或血浆样结痂,其中3例年龄较大患儿病灶表面有黑褐色血痂及脓性分泌物附着。全组均无其它异常表现。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首先检查治疗仪工作正常,患儿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0.5%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选用针式电极,开启开关1,将输出钮调至4~5档,相应指作者单位:745100甘肃庆阳长庆石油勘探局职工医院皮肤科 示灯亮,用血管钳轻轻提起脐茸,沿基底部用针式电极尖端逐步电切,直至切除,残面改用球式电极,调节输出钮至3~4档,相应指示灯亮,彻底烧灼残面,查无活动性出血,创面1%碘伏消毒后干纱布块包扎。术后7,14天复查,观察疗效。
2 治疗结果
全组均一次性治愈。手术时间5~15min,平均8.2min。术中出血较少。术后7天复查,伤口均已结痂,14天复查,伤口脱痂愈合。全组均未用抗生素,无1例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脐茸,又称脐息肉,是由于卵黄管发育异常引起的先天性疾病之一,临床少见。在胚胎发育早期,原肠与卵黄囊是相通的,以后管道逐渐变窄,形成卵黄管。胚胎7周时,卵黄管萎缩闭塞,出生时在脐带中只能找到少量残留组织,以后很快退化而完全消失。如发育异常,卵黄管完全萎缩退化,仅在脐部遗留少量肠粘膜,就形成了脐茸 [1] 。其外形呈红色息肉样组织,常分泌少量粘液或血性浆液,易并发出血及感染,需要行手术切除治疗。由于患儿年龄小,传统的手术切除方法一般要到6个月后才能进行,需要全麻配合,手术创伤较大,术后遗留切口疤痕及脐外形改变,治疗费用也较高。
, http://www.100md.com
DZ-Ⅲ型多功能治疗仪是一种通过交直流电特定组合的多功能电子治疗仪,该机可输出高频电,接触组织表面,使电能转化为热能,利用特制电极尖端放电,局部瞬间产生高温,使组织凝固、坏死、脱落,以达到切割、烧灼止血的功能。我们体会应用该治疗仪治疗脐茸,具有方法简单、出血少、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好、不需住院、费用较低等优点,可作为治疗脐茸的较好方法之一。
我们体会在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诊断上,要注意与脐肉芽肿(Umbilical Granuloma)、脐瘘(Umbilical Fistuˉla)、脐窦(Umbilical Sinus)相鉴别 [2] 。脐肉芽肿是脐带脱落后,脐部残留慢性感染性创面,或因异物刺激(如滑石粉)而在脐部形成息肉样肉芽肿 [2] 并非肠粘膜组织,其表面有脓性分泌物,无瘘口,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脐瘘、脐窦也是卵黄管发育异常引起的。脐瘘是卵黄管全部开放时形成的,其脐部也可见鲜红色肠粘膜,有瘘口,常有气体及肠液排出,因肠液刺激周围皮肤,多伴有周围皮肤糜烂,湿疹及溃疡。脐窦是卵黄管在回肠端完全萎缩消失,在脐端留下一较短管道,其内被覆肠粘膜,可分泌少量粘液,合并感染时则变成脓性分泌物或发生脐炎。脐瘘、脐窦的脐部外形与脐茸相似,但两者都可以用探针从瘘口探入一定深度,而脐茸不能,瘘口X线造影可进一步鉴别。在治疗上,脐肉芽肿也可以用DZ-Ⅲ型多功能治疗仪治疗,方法同脐茸,但脐瘘、脐窦则必须行外科手术治疗。(2)由于患儿年龄较小,不能配合手术,所以应在手术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手术时可由两名助手分别按压患儿双髋、双肩部制动,操作时应做到“稳”、“准”、“快”,以减少手术时间。(3)术中应彻底烧灼残面的肠粘膜,但因患儿腹壁较薄,故不宜过深,以防损伤深部组织。(4)手术后应保持创面干燥,可定期用1%碘伏棉签轻涂创面以防感染。一般无需应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09-1310.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席吉.实用新生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56.
(收稿日期:2003-07-29)
(编辑晓 勇), 百拇医药(唐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