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花素注射液改善老年血液流变学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对高粘滞血症高龄人群血液粘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毛细血管式自动电子计时粘度计,自动平衡血小板聚集仪测定病人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滤过率指数等6项参数的变化。结果 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均较前显著降低(P值均<0.01),红细胞滤过率指数无显著降低(P值均>0.05)。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能明显改善高粘滞血症老年人血液粘度,有改善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增加营养心肌血流量和肌肉血流量,抑制由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效应。
关键词 灯盏花素 高粘滞血症 红细胞压积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3)08-0696-02
灯盏花素注射液是中草药注射液,属菊科短葶飞蓬属植物(Erigeron breviscapas),其有效成分是灯盏花素,结构式中有黄酮,其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动脉血流量,减少血小板计数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1] 。我们于1999年4月开始对112例高粘滞症老年患者应用本药治疗,观察对血粘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2例中,年龄70~90岁,平均79.2岁;其中男64岁,女48例;合并高血压病23例,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4例,脑梗塞68例,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29例。
1.2 治疗方法 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河北神威制药厂生产),20ml灯盏花素(含总黄酮90mg)加入0.9%NaCl或5%GS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30天。
1.3 指标与测试方法 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滤过指数测定。各项指标用ˉx±s表示及治疗前后配对t检验。治疗期间避免使用影响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聚集作用的药物。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无锡产SD2—3型毛细血管式自动电子计时粘度计;血小板聚集率:丹阳产PAM—2型PPP自动平衡血小板聚集仪,诱导剂应用ADP0.5μmol,计算最大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双缩脲法;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滤过指数按戴家禾报道方法 [2] 。
, 百拇医药
1.4 疗效判断标准 脑梗塞患者肌力提高Ⅱ级以上,TIA无复发,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半数以上为有效;肌力无提高,TIA仍发作,心绞痛发作次数无变化为无效。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 见表1。
表1 112例高粘滞血症患者用灯盏花素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 (ˉx±s)略
2.2 临床疗效 本组脑梗塞、TIA、心绞痛等患者共112例,除3例肌力无改善,其余均有效。有5例心功能不全、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症状改善,心脏超声心功能均有提高, 总有效率达97.3%。由于病例有限,需待进一步探讨。
2.3 不良反应 仅3例分别出现皮肤潮红、心悸及头痛,持续治疗后上述症状消失。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灯盏花有性寒、甘温、辛微温等不同记录,具有散寒解表、活血舒筋、止痛消积功用。主要成分是总黄酮,药理作用为扩张微细血管、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 [3] 。高粘滞血症以及血栓形成的患者,常常可以表现为全血粘度,尤其是低切比粘度和血浆粘度升高,或是红细胞的粘附、聚集功能增强,红细胞的变形性下降等。灯盏花素注射液有抗凝、溶栓、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其机制在于降低全血粘度,尤其是低切比粘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因为低切比粘度的下降是改善循环的重要条件。红细胞聚集是指红细胞的圆盘状表面在大分子物质的桥联作用下相切呈所谓的缗状形成,红细胞聚集功能亢进,红细胞较多地形成三维结构的聚集团块,可使血液粘滞性升高。
本组患者静脉用灯盏花素注射液后,除红细胞滤过指数无显著变化,全血比指数、血浆粘度明显下降与纤维蛋白 原含量降低以及血小板聚集率降低的综合作用密切相关。本组资料结果表明,该药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降低血液粘度,增加心脑血管血流灌注,改善缺血脏器功能是有效的;并发现使心肌耗氧量减少,有利于改善心功能方面症状,疗效较为显著。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梁子均.血液流变学改变及临床意义,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80,64-84.
2 戴家禾,梁子均.DXC-200型核也滤膜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的研究及其应用.医疗器械,1986,10(1):10.
3 姜树本.灯盏花素注射液用法、剂量、疗程及适应症选择.临床荟萃,1996,11(21):982.
作者单位:210003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医院
(收稿日期:2003-08-12)
(编辑 夏天), 百拇医药(郑婷)
关键词 灯盏花素 高粘滞血症 红细胞压积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3)08-0696-02
灯盏花素注射液是中草药注射液,属菊科短葶飞蓬属植物(Erigeron breviscapas),其有效成分是灯盏花素,结构式中有黄酮,其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动脉血流量,减少血小板计数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1] 。我们于1999年4月开始对112例高粘滞症老年患者应用本药治疗,观察对血粘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2例中,年龄70~90岁,平均79.2岁;其中男64岁,女48例;合并高血压病23例,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4例,脑梗塞68例,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29例。
1.2 治疗方法 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河北神威制药厂生产),20ml灯盏花素(含总黄酮90mg)加入0.9%NaCl或5%GS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30天。
1.3 指标与测试方法 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滤过指数测定。各项指标用ˉx±s表示及治疗前后配对t检验。治疗期间避免使用影响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聚集作用的药物。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无锡产SD2—3型毛细血管式自动电子计时粘度计;血小板聚集率:丹阳产PAM—2型PPP自动平衡血小板聚集仪,诱导剂应用ADP0.5μmol,计算最大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双缩脲法;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滤过指数按戴家禾报道方法 [2] 。
, 百拇医药
1.4 疗效判断标准 脑梗塞患者肌力提高Ⅱ级以上,TIA无复发,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半数以上为有效;肌力无提高,TIA仍发作,心绞痛发作次数无变化为无效。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 见表1。
表1 112例高粘滞血症患者用灯盏花素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 (ˉx±s)略
2.2 临床疗效 本组脑梗塞、TIA、心绞痛等患者共112例,除3例肌力无改善,其余均有效。有5例心功能不全、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症状改善,心脏超声心功能均有提高, 总有效率达97.3%。由于病例有限,需待进一步探讨。
2.3 不良反应 仅3例分别出现皮肤潮红、心悸及头痛,持续治疗后上述症状消失。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灯盏花有性寒、甘温、辛微温等不同记录,具有散寒解表、活血舒筋、止痛消积功用。主要成分是总黄酮,药理作用为扩张微细血管、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 [3] 。高粘滞血症以及血栓形成的患者,常常可以表现为全血粘度,尤其是低切比粘度和血浆粘度升高,或是红细胞的粘附、聚集功能增强,红细胞的变形性下降等。灯盏花素注射液有抗凝、溶栓、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其机制在于降低全血粘度,尤其是低切比粘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因为低切比粘度的下降是改善循环的重要条件。红细胞聚集是指红细胞的圆盘状表面在大分子物质的桥联作用下相切呈所谓的缗状形成,红细胞聚集功能亢进,红细胞较多地形成三维结构的聚集团块,可使血液粘滞性升高。
本组患者静脉用灯盏花素注射液后,除红细胞滤过指数无显著变化,全血比指数、血浆粘度明显下降与纤维蛋白 原含量降低以及血小板聚集率降低的综合作用密切相关。本组资料结果表明,该药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降低血液粘度,增加心脑血管血流灌注,改善缺血脏器功能是有效的;并发现使心肌耗氧量减少,有利于改善心功能方面症状,疗效较为显著。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梁子均.血液流变学改变及临床意义,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80,64-84.
2 戴家禾,梁子均.DXC-200型核也滤膜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的研究及其应用.医疗器械,1986,10(1):10.
3 姜树本.灯盏花素注射液用法、剂量、疗程及适应症选择.临床荟萃,1996,11(21):982.
作者单位:210003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医院
(收稿日期:2003-08-12)
(编辑 夏天), 百拇医药(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