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3年第8期
编号:10397139
从痰热辨治急性心梗临床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第8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3)07-0628-02

    经过多年临床观察,笔者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属中医湿热型者偏多,认为痰热、瘀血为心梗急性期病机关键,自2001年1月~2003年1月以清热化痰、活血通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9例均为2001年1月~2003年1月本院住院病人,符合《心脏病学》第五版急性心梗诊断标准,发病时间均<12h,有典型心电图、心肌酶谱动态改变,超声心动图排除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其中男22例,女17例,平均年龄(62±3.11)岁。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65.0±2.10)岁,其中高血压病9例,2型糖尿病3例;对照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49~71岁,平均年龄(63.0±3.63)岁,其中高血压病6例,2型糖尿病3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住CCU,在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的监护下治疗,两组均按常规绝对卧床、吸氧,予以抗血小板、抗凝、扩血管、营养心肌药,符合纳入溶栓标准的给予溶栓治疗,尿激酶50万U静脉推注,继以100万U静脉点滴,半小时用完。治疗组同时口服中药黄连温胆汤化裁,组方如下:清半夏10g,茯苓15g,陈皮10g,枳壳10g,竹茹6g,黄连10g,丹参20g,川芎6g,太子参10g,牡蛎10g,生甘草5g。其中湿重于热者,减黄连为6g,加厚朴9g,苍术10g;热重于湿者,减太子参为9g,加栀子15g,大黄6g(后下);胸痛剧烈者,加五灵脂10g,蒲黄10g;舌质暗红,有瘀点瘀斑,瘀血征象明显者,加赤芍10g,红花6g,桃仁6g。日1剂,水煎浓缩至240ml,分3次口服。

    1.3 观察指标 (1)胸痛及伴随症状变化情况;(2)体温下降情况、舌脉改变;(3)心电图、心肌酶谱(CK、CK-MB);(4)皮肤、粘膜出血情况。

    1.4 疗效观察 显效:1周内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心电图正常或病理性Q波形成、ST段恢复,心肌酶谱正常;好转:1周内症状基本改善,体温偶尔>37℃,心电图表现稳定,心肌酶谱CK、CK-MB未降至正常;无效:症状未改善,转向恶化,甚至死亡。
, 百拇医药
    2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例(略)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56岁,2003年6月23日,由“120”送入住院治疗。患者劳力性胸痛1年,未及时诊治。入院前3h出现持续性胸骨中、下段剧烈疼痛,有压榨感,伴气短、出汗、烦躁、口苦。吸烟30年,每日40支,大量饮酒,喜高脂饮食,发病前7h曾饮酒。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查体:T37℃,BP140/80mmHg,面色潮红,双肺呼吸音清,两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不扩大,心率90次/min,律齐,第一心音减低,A 2 >P 2 ,未闻及附加心音,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舌暗边尖红,苔厚黄腻,脉滑。心电图提示:I导aVL 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mV,T波高尖,Ⅱ、Ⅲ、aVF ST段斜向下压低>0.05mV。肌钙蛋白Ⅰ(+),心肌酶谱CK、CK-MB均在正常范围。诊断为急性侧壁心梗。在CCU监护下,常规吸氧、镇痛、抗血小板、抗凝、扩血管、营养治疗,同时以中药黄连温胆汤加五灵脂10g,蒲黄10g,煎1剂,少量频服,2h后症状明显缓解,心电图I导、aVL ST段下降>50%,T波变小,Q波出现,Ⅱ、Ⅲ、aVF ST段开始回升,治疗9h,仅感胸前区隐痛时发,无心烦,能入睡。T37℃,BP120/67mmHg,心电图Ⅰ、aVL ST段下降至等电位线,T波倒置,Q波变浅,Ⅱ、Ⅲ、aVF ST段回等电位线。心肌酶谱酶峰出现。再予原方2剂,水煎服,每次50ml,每日4次。治疗24h,胸痛、气短、心中烦躁消失,口苦减轻,仍不思饮食,乏力懒言。舌质暗红,苔厚黄腻,脉滑。体温36.3℃,心电图提示:I导、aVLST段、T波、Q波不再改变,心肌酶谱酶峰下降。原方去五 灵脂、蒲黄再用15剂,病情近愈而出院。治疗中未出现心律失常。
, 百拇医药
    3 讨论

    急性心梗是冠心病的危重表现,其症状表现当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范畴,临床上多遵循传统思维,从气虚血瘀、寒凝心脉辨治。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改变,工作节奏加快,饮食结构不合理及环境污染等因素已经成为本病发病率迅速增加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因过度紧张、劳逸失调、过食肥甘辛辣之品,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正气虚损,痰浊内蕴,气血运行不畅,邪伏于体内,故许多患者胸闷、胸痛之症平素就时有发作。若遇情绪改变,即“五志化火”,或暴饮暴食,热积脾胃,或外感时疫,致使体内邪热骤热,宿湿化热,或热盛灼津成痰,痰湿、火热相结,阻碍气机,气滞血瘀,痹阻心络,故临床表现为发病急骤、病情重、剧烈胸痛,伴发热、烦躁、口干苦。本病病情虚实夹杂,急性期以邪实为主,是痰热、瘀血共同作用的结果,痰热壅塞、气滞血瘀为其病机关键。治疗当“急则治其标”,首当驱邪,兼以顾本。黄连温胆汤具有清热化痰,理气开郁之功效,丹参、川芎活血化瘀,通痹止痛,佐以太子参、牡蛎益心气、敛心阴,助以上诸药行气消滞,全方注重标本缓急,攻补兼施法,使行气而不耗气,驱邪而不伤正。
, 百拇医药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心梗是在冠脉病变的基础上,多因情绪激动、超体力活动、饱餐高脂食品、大量饮酒、感染等,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血脂急剧升高,血液粘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血管痉挛或堵塞,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完全中断,引起严重的、持久的缺血所致。治疗关键在于迅速再通梗塞的血管,增加缺血区灌注,挽救濒死的心肌,尽可能缩小缺血范围,维持心功能正常。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证明,清半夏、黄连、白术、红花、丹参均有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的作用,丹参、红花可抑制血小板凝集,对抗血栓形成;清半夏还能降低心肌细胞兴奋性,延长有效不应期和动作电位时间,抑制自发心律,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太了参有效成份人参皂苷既有强心甙样作用,又能提高血氧利用率,减少心率失常的发生,另外黄连、茯苓、栀子、丹参、红花具有不同程度的镇静、镇痛作用,与西药联合应用,在增强抗凝、抗血小板、扩血管作用的同时,积极预防心梗并发症的发生,症状缓解明显,康复时间大大缩短,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单位:710001陕西省西安市中医院

    (收稿日期:2003-09-30) (编辑 刘娜), http://www.100md.com(雷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