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心安Ⅰ号治疗心悸36例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3)07-0635-01
笔者近年来运用自拟方心安Ⅰ号治疗各种类型心悸36例,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36例患者,男16例,女20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22岁。以心悸为主症,伴有胸闷、心中惕惕不安、心烦、夜寐差、乏力、自汗等症。心电图特点:无明显异常2例;窦性心动过速12例;窦性心动过缓13例;频发房早3例;频发室早3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心悸的诊断标准[1]。
1.3 治疗方法 所有观察病人均给予心安Ⅰ号方加减,1剂/日,分2次煎服。心安Ⅰ号方:黄芪30g,太子参30g,五味子30g,桂枝10g,甘草10g,丹参30g,生地20g,麦冬20g,茯神15g。加减:胸闷明显者加羌活3g,半夏10g;惕惕不安、夜寐差加龙骨、牡蛎各30g,枣仁15g;心烦者加栀子10g,知母10g;乏力、自汗者加防风10g,山萸肉30g;早搏频发者加苦参30g,郁金12g,龙骨牡蛎各30g;各型房室传导阻滞均加当归20g,川芎20g。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及心律失常消失,心电图等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或发作间隙时间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症状及心律失常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 36例患者治愈18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100%。
3 体会
笔者业医十余年,在临床上通过中医辨证与中西医辨病相结合认为:心悸的主要病位在心,位于胸中;主要病机责之于虚、瘀二字,以虚为主,更以气阴两虚为甚,即主要病机是:气阴两虚夹瘀。心安Ⅰ号以黄芪补心胸之大气,桂枝配甘草辛甘通阳,丹参活血化瘀,太子参易人参配麦冬、五味子取其生脉散之意益气养阴,五味子打碎关键是碎其核方能取其酸敛之性,生地、麦冬酒炒,去其寒凉之性,二者以酒引药行于胸中,朱砂拌茯神加大养心安神之效;全方共奏益气养阴、祛瘀通阳、养心安神之效。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订.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88.
作者单位:234300安徽省泗县中医院
(收稿日期:2003-08-28) (编辑 刘娜), http://www.100md.com(王文章)
笔者近年来运用自拟方心安Ⅰ号治疗各种类型心悸36例,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36例患者,男16例,女20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22岁。以心悸为主症,伴有胸闷、心中惕惕不安、心烦、夜寐差、乏力、自汗等症。心电图特点:无明显异常2例;窦性心动过速12例;窦性心动过缓13例;频发房早3例;频发室早3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心悸的诊断标准[1]。
1.3 治疗方法 所有观察病人均给予心安Ⅰ号方加减,1剂/日,分2次煎服。心安Ⅰ号方:黄芪30g,太子参30g,五味子30g,桂枝10g,甘草10g,丹参30g,生地20g,麦冬20g,茯神15g。加减:胸闷明显者加羌活3g,半夏10g;惕惕不安、夜寐差加龙骨、牡蛎各30g,枣仁15g;心烦者加栀子10g,知母10g;乏力、自汗者加防风10g,山萸肉30g;早搏频发者加苦参30g,郁金12g,龙骨牡蛎各30g;各型房室传导阻滞均加当归20g,川芎20g。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及心律失常消失,心电图等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或发作间隙时间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症状及心律失常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 36例患者治愈18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100%。
3 体会
笔者业医十余年,在临床上通过中医辨证与中西医辨病相结合认为:心悸的主要病位在心,位于胸中;主要病机责之于虚、瘀二字,以虚为主,更以气阴两虚为甚,即主要病机是:气阴两虚夹瘀。心安Ⅰ号以黄芪补心胸之大气,桂枝配甘草辛甘通阳,丹参活血化瘀,太子参易人参配麦冬、五味子取其生脉散之意益气养阴,五味子打碎关键是碎其核方能取其酸敛之性,生地、麦冬酒炒,去其寒凉之性,二者以酒引药行于胸中,朱砂拌茯神加大养心安神之效;全方共奏益气养阴、祛瘀通阳、养心安神之效。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订.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88.
作者单位:234300安徽省泗县中医院
(收稿日期:2003-08-28) (编辑 刘娜), http://www.100md.com(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