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5期
编号:10398470
顽固性复发性手足癣中药治疗临床小结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5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05-0458-02

    手足癣属真菌感染所致,有传染性。其发病率在社会人群中相当高。目前医学上所采用的包括中、西医在内的各种措施,均有一定的效果,但都不能彻底治愈;即使能达到临床治愈,而复发率相当高,对于医务人员来讲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鉴于此状,我们总结了对治疗此病有独特之处的“游氏”“诸痛痒疮疡”为代表的系列内服、外搽中药制剂。现就我们的临床观察作如下小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5例,男528例,女277例;年龄12~72岁,平均年龄38.5岁;患病时间最长38年,最短2个月,平均患病时间3年。

    1.2 临床分型 (1)水疱型:为小米粒大小之水疱状病变;(2)浸湿型:患处潮湿,苍白;(3)糜烂型:有溃烂,分泌物及感染的症状;(4)角化型:干燥、角化样改变。在805例病人中,水疱型128例,浸湿型387例,糜烂型242例,角化型48例。
, 百拇医药
    1.3 临床症状 (1)水疱型:其病变成小米粒大小水疱,或痒、或散在分布,干燥后形成针头大小环状鳞屑,见于趾侧或足底,剧痒。(2)浸湿型:趾间浸润发白,常见3、4趾间,同时累及趾,多汗,有臭味。(3)糜烂型:趾间浸润,瘙痒,摩擦表皮剥脱,呈鲜红色,糜烂面有渗液,炎症重者可有痛感,易引起继发感染。(4)角化型:此型最多见于发病初期,为环状片或不定型,成鳞状损害基底部,皮色正常,或略显红色,日久皮肤角化变厚,冬季干冷可出现皲裂,夏季湿热,可发生水疱,皮损处常有不同程度的痒感。

    1.4 方法

    1.4.1 方剂组成 川黄柏、青化桂、海螵蛸、北防风、白头翁、皂角刺等药组成。

    1.4.2 药品制备方法 先将各药加工,焙、炒、酒炒、土炒、煅等工艺处理,制成药丸备用。可存放多年不影响药效,亦不会变质,服用时白酒浸泡。

    1.4.3 治疗方法 (1)先将患处清洗干净,涂擦自拟的Ⅱ号药水,每日数次。(2)涂药同时服用中药丸,每日3次,每次3钱(10g),用竹叶汤送服。(3)服药2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痊愈,疗程不需间隔,可连续服用。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1] 痊愈:症状消失,皮损痊愈,停药后1周,真菌检查为阴性。好转:症状明显减轻,皮损好转并无新发损害,停药即进行真菌培养阳性或阴性。无效:未达以上标准者为无效。

    2.2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各型治疗结果 ( 略)

    此805例中,治愈777例,治愈率96.5%;好转25例,好转率3.1%;总有效率99.6%;无效3例,无效率0.4%。本组治疗的805例,随访到762例,随访最长18年,最短半年,复发4例,经2次治疗痊愈。

    3 讨论

    “诸痛痒疮疡”系纯中药制剂,为“游氏”几代治疗手足癣的经验方。方中川黄柏有滋阴降火、祛湿热作用,对痈肿、湿疮、下血堪任;青化桂有温补之效,治肾阳不足、通血脉、散瘀止痛;海螵蛸补肾助阳,虚损莫缺;北防风治骨节痹痛,诸风口噤,身痛表症;白头翁散瘀逐血,治瘿疬疽疝,止痛百节、湿症;皂角刺消肿排除,治疮癣、瘙痒,痈肿毒未成的促使消散,已成的能促使早溃,有祛风杀虫功效,可治疗麻风,癣疮。诸药组方能对细菌、真菌有较强的抑杀作用。 具有皮肤通透性好、保护创面、促使愈合和较好的止痛作用,无刺激和毒副作用,止痒效果显著(一般用Ⅱ号药涂创面,3~5min即止痒)。对糜烂型和其它继发感染效果显著。

    结果分析:我们临床治疗手足癣经多年临床观察,效果确切,疗效稳定,治愈后很少复发。治疗方法简便易行,无毒副作用;与同类口服药物相比,其对肝肾无损害。药源广泛,制备方便,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许彤华.临床医师手册·皮肤科分册,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9-40.

    (收稿日期:2003-02-25) (编辑 罗彬),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