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 2003年第11期
编号:10398670
米非司酮合止痛化症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3例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3年第11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3)11-1014-0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是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内壁以外的其他部位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最常发生的部位有卵巢、子宫直肠陷凹、子宫骶骨韧带、子宫颈、盆腔腹膜等处,也称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则称为“子宫腺肌病”。近年来,随着B超和腹腔镜等各种仪器的推广和改进,使其诊断发病率显著提高,使原来误诊为盆腔炎或其他病症或病变轻微的患者得到了正确的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约占人群的10%,占不孕患者的50%。中医文献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名,但根据其症状及体征,属“痛经”、“瘕”、“不孕”、“月经不调”等范畴。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年龄32~47岁,平均年龄36.2岁。其中继发不孕症11例,有人工流产史36例,引产史19例,上、取环史21例,经期不洁性交7例,药物流产史13例。病程6个月~15年。B超确诊39例,腹腔镜确诊14例。
, 百拇医药
    1.2 临床表现 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症状之一,多为进行性加重,疼痛部位多在下腹正中或偏向一侧,病变累及子宫直肠陷凹、子宫韧带时,疼痛向直肠、会阴、腰骶部放射,痛经发生率占50%。痛经的程度与病变的部位有关,病灶在子宫直肠陷凹,宫骶韧带或在深部致密组织,即使几个小结节,常引起严重痛经。其他症状为性交痛、月经失调、不孕等。

    1.3 诊断标准 《中华妇产科学》的临床诊断标准。病史:继发性、渐进性痛经,月经失调,不孕。妇科检查:(1)双合诊检查时,在宫骶韧带或子宫直肠陷凹处可触及黄豆大或拇指大的硬结,触痛明显;(2)子宫后倾固定,后穹窿触痛;(3)子宫一侧或双侧可触及囊性肿块,与周围粘连;(4)阴道直肠隔间可触及有痛性孤立结节,病灶向后穹窿穿透,在后穹窿可见到紫蓝色结节,月经期可有出血;(5)子宫腺肌病检查可见子宫明显增大 [1]

    1.4 B超检查 诊断标准 [2] 根据子宫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子宫两侧卵巢部位及子宫后方的异常声像图,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1)子宫直肠陷凹部位可见单个或多个结节或不规则液性暗区,与周围组织粘连,边缘模糊,暗区内可见均匀弥散分布的斑点状低回声。子宫后倾固定,子宫直肠陷凹变浅,甚至完全消失。(2)子宫腺肌症,子宫径线明显增大,轮廓尚规则,子宫腔内膜回声线居中,位置无改变,子宫切面回声不均匀,有实质性低回声和强回声区,多合并子宫肌瘤。
, 百拇医药
    1.5 腹腔镜检查 可见巧克力囊肿,一般巧克力囊肿为8~10cm大小,子宫直肠陷凹有明显紫蓝、棕色或黑色结节,或纤维粘连硬块,直肠浅层被累及与子宫后方紧密粘连,致子宫直肠陷凹封闭。

    2 治疗方法

    米非司酮(RU486)从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服药,每日1次,每次12.5mg,连续服用3~6个月,更年期患者可用至1年。中成药“止痛化症胶囊”(全蝎,蜈蚣、鱼腥草,三棱,丹参,当归,黄芪,延胡索等)。从月经周期第1日开始服药,每日3次,每次4~6粒,连用3~6个月。

    3 结果

    53例患者中43例服药3~6个月,停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痛经减轻或缓解。继发不孕患者治疗后受孕6例。2例患者用药1个月仍腹痛重,伴阴道排液、潮热。停药行子宫全切术,手术证实子宫腺肌病。8例进入更年期患者用药6个月~1年,停药后绝经,症状消失。治疗结束时B超检查影像学明显好于治疗前。腹腔镜检查:评分明显降低,病灶缩小。经过治疗好转率81.13%,治愈率15.1%,无效率占3.77%,总有效率占96.23%。
, http://www.100md.com
    4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主因痛经与不孕,或盆腔肿物来求治,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疼痛,去除或减少病灶,恢复盆腔正常解剖结构,改善生育功能。

    因为异位内膜的种植、发展和消退都受卵巢性激素的控制,妊娠和绝经是两种生理状态的闭经,绝经后的低雌激素将使内膜萎缩,妊娠期高孕激素使内膜组织蜕膜样变萎缩。因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大多基于这一原理。药物治疗不能根除异位病灶,只能暂时抑制其生长,停药后会有复发,根据这一特点,笔者选择中西医结合疗法,扬长避短,疗效显著。

    米非司酮(RU486)是孕激素的拮抗剂,与孕激素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在1989年证实米非司酮可抗早孕之后,主要用于药物流产和紧急避孕。国外有人提出米非司酮可以使异位的子宫内膜萎缩,以后研究表明,具有抑制排卵、诱发黄体溶解,干扰排卵和正常妇女子宫内膜的完整性的功能,推测它可能通过以上机制造成闭经,排卵受抑,使病灶萎缩,腹痛迅速缓解。服药初期个别患者可有轻度潮热、恶心、乏力等症状,继用药自行消失,3个月复查肝肾功能无异常。
, http://www.100md.com
    配合中成药“止痛化症胶囊”活血化瘀,消止痛,防止停用米非司酮后的复发。

    中医认为,血瘀是子宫内膜异位的主要病机,人体正常的月经是天癸、脏腑、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于胞宫的产物,是胞宫藏泻功能的生理表现,平时藏而不泻,经期泻而不藏,定时将经血排出体外,若七情内伤、劳伤气血、房事不洁、感受风邪、或手术创伤导致冲任损伤,胞宫藏泻功能失常,月经期经血虽有所泻,但仍有部分经血不循常道而逆行,以致“离经之血”蓄积体内而成瘀血 [3] 。瘀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又加重了瘀血的形成,而为“瘕”。因此,瘀是产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系列症状及体征的主要原因,瘀血留聚,络脉不通,发为痛经,影响胞脉、胞络,冲任失调而见月经不调、不孕。所以,活血化瘀、散结止痛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法则,我们选择的“止痛化症胶囊”具有上述功效,且服用方便,患者易接受,从而收到了中西药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症状缓解快,副作用少,停药后10~40日自然恢复月经,无明显复发之功效。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280-1281,1300.

    2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三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116,1126-1127.

    3 连方,王希波.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思路与方法.中医杂志,2002,38(7):545.

    作者单位:067000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妇科

    (收稿日期:2003-06-26)

    (编辑 小川), 百拇医药(宋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