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3年第10期
编号:10398791
Holter对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第10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3)11-0964-01

    Holter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对各种心脏事件、心肌供血不足等进行了动态、连续、可重复的监测;为丰富临床诊断提供了系统而又详实的记录。我院自1998年起,采用美国PI公司生产的CAM系列3导联Holter记录仪,共检出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472例。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心肌炎、心肌梗死、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多种情况。

    1 病因构成见表1。

    表1 472例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病因及构成比略

    2 分析

    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机制是房室传导系统的绝对不应期与相对不应期均病理性延长,而以相对不应期延长为主 [1] 。其诊断:P-R间期逐搏延长后,而出现心室漏搏的文氏周期,即可诊断为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非典型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不论如何变化,识别要点是第一个P-R间期比漏搏前P-R间期有或多或少的缩短 [2] 。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可以是连续的,或是间歇的。文氏周期的背景不同,临床意义也不同。现分述如下。

    (1)正常人,尤其是健康年轻人,在动态心电图中晨间4~6点,常常出现暂时性文氏周期(发生率2%~8%) [3] 。而白天或运动时消失,这表明房室交界区的相对不应期深受迷走神经张力的影响。(2)白天期前收缩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受阻P波或F波出现于心动周期的收缩期或舒张中晚期,或恢复窦律时,文氏周期随即消失。(3)阻滞所致文氏周期中受阻P(P或F)波定位于房室交界区不应期外,表明相对不应期病理性延长,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下壁为多见)、药物、电解质紊乱、各种病因所致的心肌炎,易恶化为高度或Ⅲ°房室传导阻滞乃至阿-斯综合征、猝死。有鉴于此,凡此类文氏周期者应予以心电监护治疗,以免发生心脏事件。(4)文氏现象是否伴有其他心电图异常。①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合并窦房传导阻滞,因窦房传导阻滞出现心房漏搏,使心室漏搏无法表现,致使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变为Ⅰ°Ⅰ型房室传导阻滞。②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合并房室交界区期前收缩,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的最后一个P波不是窦性P波,而是交界区期前收缩逆传P波。③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合并逸搏,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心室漏搏间隙常为交界区性或室性逸搏的产生提供了机会。④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合并预激综合征。⑤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合并相性束支传导阻滞。(5)文氏周期阻滞平面:房室结是发生文氏周期最常见的部位,一般由心肌炎、心肌梗死、洋地黄中毒引起,通常为暂时性,且属于可逆现象,通过治疗停用毒性药物或投以小剂量阿托品即可恢复1:1房室传导,希氏束内文氏周期虽不常见,但容易演变为高度或Ⅲ°,预后较差。

    参考文献

    1 卢喜烈.现代动态心电图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401.

    2 李为民,傅世英.马里奥特实用心电图学.第十版.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15.

    3 吴晔良.临床心电图鉴别诊断.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44.

    作者单位:224400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3-11-10)

    (编辑 小川), http://www.100md.com(黄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