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3年第8期
编号:10398402
白血病合并肾脏透明细胞癌1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第8期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3)10-0942-01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41岁,于2002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伴齿龈肿胀,来我院就诊。血常规:WBC59.3×10 9 /L,Hb81g/L,PLT32×10 9 /L,分类:淋巴0.16,单核0.04,原幼0.74。骨髓检查:原始、幼稚单核0.79,免疫表性:CD13、CD117、CD33、CD64阳性。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5)”,先后给予米托蒽醌、阿糖孢苷等化疗,达到临床完全缓解。患病以来无腰痛、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2003年6月拟行骨髓移植,术前行B超检查:右肾中上部可见一4.6cm×3.9cm偏强回声实性病灶,CT:右肾中上部肿物4cm×4cm×4.5cm,增强不均匀。静脉肾盂造影:右肾上、中盏受压变形,中盏部分被破坏。右肾占位明确后进行右肾根治性切除,切除右肾后剖开标本见:肿瘤位于右肾中部,4.5cm×3.8cm×2.8cm大小,尚未突破肾包膜,切面灰黄色,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术后病理报告:右肾透明细胞癌。

    2 讨论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重复肾细胞癌比较少见,需要与白血病细胞浸润肾脏进行鉴别。有报道白血病患者50%以上累及肾脏,主要是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临床表现可以从无症状的轻度蛋白尿到肾脏功能衰竭,影像学表现为所累及肾脏体积均匀性增大。一般认为白血病第二肿瘤的发生机制与原发肿瘤治疗有关,现已证实烷化剂与DNA双螺旋结合引起DNA交联机会增加,染色体重排、互换,畸变的染色体可能导致异常克隆,是第二肿瘤形成的原因之一。化疗药物也可抑制免疫系统,致使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作用丧失。但在本病例,从白血病发病到确诊肾脏肿瘤时间较短,显然不可能是由于针对白血病的治疗引起肾脏第二肿瘤,并且肾脏病变为透明细胞癌,说明该患者白血病和肾脏肿瘤为两个独立发生的疾病。但需要指出的是,要慎重选择肾脏切除,并在术前进行病理检查,以排除白血病细胞浸润肾脏。本病例没有进行相关检查,主要是考虑到术前检查已经明确了肾内占位,并有肿瘤浸润生长破坏肾盏的证据。

    作者单位:130062吉林长春解放军第208医院门诊部

    (收稿日期:2003-09-24)

    (编辑 刘娜), http://www.100md.com(郭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