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0期
编号:10398323
合理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小儿哮喘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0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0-1544-02

    哮喘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且近年来发病率、死亡率有上升趋势 [1] 。如何有效地控制和防止哮喘发生已成为中西医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对哮喘实验和临床研究的深入,中医已突破哮喘病机专主于痰的局限,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瘀血是哮喘的重要病因病机之一[2] ,治疗除习用降气化痰、止咳平喘外,多配合活血化瘀法,从相关临床报道反映确能增强疗效。由于哮喘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瘀血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病理改变过程,如何从诸多活血化瘀药物中合理选用,必须结合血瘀产生的病理机制,兼顾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并与其他治法协调配合,辨证运用活血化瘀法。

    1 明确哮喘夹瘀的病理机制

    哮喘的病位在肺,肺除主气司呼吸外,还主治节,朝百脉,与血的运行密切相关。当各种因素作用于肺,使肺的生理功能发生障碍,就有可能产生血瘀。小儿哮喘夹瘀的病机主要有三。其一,气虚血瘀:小儿具有肺脾不足、肾常虚的生理特点,而哮喘的发生又以肺虚气不布津,脾虚水湿不化,肾虚水液失于蒸化,以致津液凝而成痰,伏藏于肺为其本;尤其在缓解期,以正虚为主要矛盾,且因反复发作,肺气耗损,治节无力,气不行血,导致血瘀,渐至瘀血内停。其二,痰结血瘀:宿痰作为夙根伏留于肺,其性粘滞,固着不去,肺络不通,影响肺气宣肃,不仅使津聚成痰,还影响血液运行,血行一旦由不畅发展到停滞,则出现瘀血,因痰浊、瘀血皆为阴邪,日久必出现痰瘀胶结难解的复杂局面,成为哮喘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学者提出痰瘀伏肺为哮喘发病夙根 [3] 。其三,气滞血瘀,此在发作期尤为突出,因痰气搏结于气道,肺气壅塞,气不行血;也可因肾不纳气,上盛下虚,血行障碍而出现血瘀。
, http://www.100md.com
    综上,血瘀的存在既是哮喘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之一,同时还可作为病理产物,伴见于哮喘病程的始终。

    2 把握哮喘夹瘀的具体表现

    从临床证候来看,小儿哮喘发作期气滞血瘀的表现较为明显,无论是寒哮还是热哮,患儿多有面色晦滞,口鼻周发青,口唇紫绀,舌质暗紫等血瘀见症。而缓解期部分患儿可表现为面色晦暗,眼眶下发青,口唇暗淡,舌质偏黯或夹瘀点,舌下络脉青紫粗大。即使是血瘀的表现不甚明显,但对哮喘反复发作,发作时不易控制或用常规方法治疗效差的患儿,就应考虑血瘀是其病情迁延难愈的重要原因。研究也提示在缓解期,即使临床症状已消失,但患儿甲襞微循环变化与正常儿童相比还有明显差异 [4] ,此血液流变学改变符合瘀血的现代病理学理论。

    3 辨证运用活血化瘀法

    首先要紧扣哮喘夹瘀的病机,根据血瘀轻重,气血盛衰,寒热偏盛加以选用。气虚血瘀宜益气活血,多用具有补益作用的当归、川芎、丹参;痰结血瘀则通络逐瘀,因久病入络,痰瘀胶结,血瘀程度较重,可用具有活血通络作用的虫类药如地龙、全蝎等,以及作用较为峻猛的破血祛瘀药桃仁、莪术;气滞血瘀当行气活血化瘀,其中热证可用丹参、郁金、大黄、地龙;寒证可用当归、川芎、红花;桃仁性平,寒热证均适用。
, 百拇医药
    另外,哮喘血瘀产生的病机虽然各异,但具有血瘀这一病理因素却是相同的,无论何种血瘀证均应强调调气。因气血密切相关,要治痰治瘀,须调理气机,宣畅气郁,肃降气逆,气顺则痰易消,气行血自活。即使是气虚,也宜理气补气兼施,使补而不滞。同时根据“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的原则,以苦降药为主,寒证多用性味偏温的陈皮、乌药、沉香、薤白;热证则用葶苈子、苏子、槟榔。其次,重视温阳,阳虚则寒,寒则血凝;且痰瘀均为阴邪,非温不化,血得温则行,“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况小儿稚阴稚阳之体,患儿肺脾肾俱虚,气虚日久多伤及阳气,临床上小儿哮喘因三冷(冷气、冷饮、冷空调)诱发居多,因此温阳法也是小儿哮喘夹瘀的重要治法。可予附子、肉桂等温补肾阳,使气得摄纳,以利于血行;同时可采用白芥子、干姜、桂枝温阳化痰,宣通肺络,则痰消瘀去。

    总之,小儿哮喘发病过程中,多有血瘀机制存在,治疗时应考虑血瘀的影响,把握血瘀与虚、痰、气的关系,正确理解血瘀、活血化瘀的内涵,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合理运用,以提高疗效。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陈育智.儿童哮喘.基础医学与临床,1995,15(1):28-30.

    2 袁效涵.支气管哮喘中医证治研究进展.河南中医药学刊,1998,13(1):21.

    3 蔡灿林.洪广祥预防哮喘复发的经验初探.江西中医药,1993,24(6):2.

    4 吴亚萍.儿童哮喘的甲襞微循环变化及其与临床的关系.微循环学杂志,1996,6(2):41.

    作者单位:650021云南省中医院儿科

    (编辑 张璇), 百拇医药(唐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