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3年第9期
编号:10398383
回盲部良恶性病变的CT诊断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第9期
     【摘要】 目的 探讨CT对回盲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回盲部良恶性病变的CT表现。结果 48例中良性病变20例,主要是炎症性病变,CT表现为不均匀软组织团块,肠壁及筋膜增厚,不均匀或环形中等度强化。恶性病变28例,其CT表现为肠腔内外软组织肿块,肠腔不规则狭窄,肠壁增厚肠周浸润,高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对回盲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 腹部 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3)10-0931-02

    回盲部是多种

    病变好发部位,且解剖结构复杂。双对比造影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对腔内外病变的区别,CT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特收集资料完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8例回盲部病变,对其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
, 百拇医药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例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44~85岁,平均年龄54.9岁。临床症状以右下腹痛、腹泻或便秘、腹胀、便血、发热、呕吐为主。43例在右下腹摸到包块,5例以急腹症入院。全部病例均进行了手术治疗,病理结果为恶性病变的28例中回盲部癌25例,恶性淋巴瘤3例;良性病变20例,其中阑尾脓肿5例,炎性肉芽肿5例,增殖性肠结核2例,阑尾粘液囊肿3例,肠系膜炎性肿块3例,克隆氏病2例。

    1.2 方法 CT机为Picker PQS螺旋CT、MAX640,CT检查前1h常规口服2%泛影葡胺600ml,上检查床前再口服250ml,中下腹扫描,20例包括上腹部,45例行增强扫描,优维显100ml。层距层厚均为5~10mm。

    2 结果

    2.1 良性病变的CT表现 3例阑尾粘液囊肿在盲肠内下侧见类圆形囊性水样密度影,壁较厚,外壁可见粘连征象,其中2例囊壁弧形钙化。3例回盲部系膜慢性炎性肿块,境界不清伴炎性渗出,不均匀强化,临近肠管无扩张,呈推 移及下压改变。5例炎性肉芽肿均位于盲肠区,软组织团块,边缘清楚。5例阑尾周围脓肿表现为盲肠周围的不规则软组织样密度影,密度不均,其内均见气泡影,边缘模糊。2例回盲部克隆氏病,回肠侧肠壁较长范围增厚,沿纵轴生长,节段性,肠腔狭窄,中等度强化。2例增殖性回盲部肠结核,肠壁不规则增厚,无明显肿块,后腹膜及肠系膜见肿大淋巴结,呈环形强化。
, 百拇医药
    2.2 恶性病变的CT表现 25例回盲部癌均在回盲部见不规则软组织团块,病变长度2.3~12cm不等,为局限性腔内结节状肿块或腔内外体积较大不规则肿块,密度不均,其内可见低密度坏死区,4例弥漫浸润型,表现为肠壁不均匀增厚,脂周脂肪间隙模糊。25例中侵犯回肠末端4例,长度均在5cm内;3例肝内见转移灶;7例在肠腔周围、肠系膜血管旁、腹膜后见肿大淋巴结;3例回盲部淋巴瘤均表现为肠壁弥漫性增厚,沿纵轴生长,回肠较盲、升结肠侵犯范围更广;1例后腹膜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3 讨论

    回盲部为大、小肠的连接处,解剖结构复杂,是多种肠道疾病的好发部位 [1],在影像诊断中,结肠双对比造影能较好地显示病变,但有时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比较困难,尤其不能同时显示肠外组织的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远隔脏器的转移。CT对此有着明显优势,本组48例回盲部良恶性占位性病变较清楚地显示了其CT特点。25例回盲部癌表现为肠内外肿块,肠壁浸润,肠腔不规则狭窄,以及对邻近组织的侵犯,肿瘤较大时肿块内液化坏死,肿瘤体积越大坏死越多见。肿块明显强化,有坏死时内见低密度液化区。7例在肠系膜及后腹膜血管旁见转移淋巴结;3例肝转移,手术证实。3例回盲部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表现为肠壁广泛增厚,未见侵犯邻近肠道,1例肠系膜淋巴结转移,2例后腹膜淋巴结肿大。本组病例中无早期回盲部癌,由于早期结肠癌仅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未形成软组织肿块时,CT难以诊断 [2,3] 。本组病例中1例盲肠癌经结肠镜检查为1.5cm×2cm大小隆起,外院钡灌肠因盲肠充盈不良而漏诊,经CT检查显示盲肠壁局部增厚,腔内外肿块,明显强化,肝内见转移灶。手术病理结果为中分化腺癌,胃及十二指肠淋巴结转移,肝转移。
, 百拇医药
    回盲部良性病变的CT表现有其一定的特点。3例阑尾粘液囊肿显示类圆形均匀水样密度影,壁较规则,可见弧形钙化。5例阑尾周围脓肿表现为盲肠内侧不规则软组织样密度影,局部盲肠壁增厚,病灶不均匀强化,内见液化区气泡与钙化支持炎性病变的诊断。3例回盲部系膜慢性化脓性炎性肿块,表现为回盲区类圆形软组织团块,境界模糊或有粘连,不均匀强化,邻近的肠管推移绕行,肠腔内无充盈缺损。发生在回盲部的增殖性肠结核与克隆氏病均表现 为肠壁增厚,肠腔狭窄,克隆氏病累及回肠泛围更广,呈节段性。5例炎性肉芽肿中含血吸虫肉芽肿2例,均表现为盲肠端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楚,密度较均匀,邻近肠壁无浸润可与盲肠癌区别。

    总之,回盲部良恶性病变具有一定的CT特征,CT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上具有一定的价值。回盲部恶性病变CT表现为不规则肠内外软组织肿块,浸润性生长,肠腔不规则狭窄,强化明显,并可有局部及远处转移。良性病变少见均实软组织肿块,其内可见钙化及气泡影,境界模糊等征象。此外,回盲部病变尚须与泌尿生殖系统的病变鉴别,右下腹来源于卵巢的肿瘤,以卵巢囊肿多见,常较大推移回盲肠向前外移位,囊内可见分隔或强化结节。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尚克中,陈九如.胃肠道造影原理与诊断.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280-294.

    2 Keeney G,Jafri SZH,Mezwa DG.Computed tomographic evaluation and staging of cecal carcinoma.Gastrointest Radiol,1989,14:65.

    3 Scharling ES,Wolfman NT,Bechtold RE.Computed tomography evaluaˉtion of colorectal carcinoma.Seminars in Roentgenology,1996,2:142.

    作者单位:215400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中心

    (收稿日期:2003-10-31)

    (编辑 刘娜), 百拇医药(朱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