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刺血疗法与中医急症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王木林
参见附件(69kb)。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3)08-0720-02
针刺放血疗法起源于刺脓血治疗急症,刺血治疗疾病的机制决定了其适应证为急症。经过考证,发现古今刺血治疗的病种,急症占绝大多数。刺血治疗急症有操作简便,奏效迅速等优点。
1 针刺起源于刺脓血治疗急症
目前普遍认为针灸起源于旧石器时期。那时人们有了病痛,或用火烤灸、或舞动、拍打肢体以消除或减轻痛苦,从而产生了灸法和导引疗法。当遇到外科痈肿或某处剧痛难忍又无可奈何时,就用椎形石扎刺痛处或其周围,或刺破痈肿,放出脓血,使病痛得到缓解和治疗。因此,把这种石块收藏起来,作为治疗的针具,称作“砭石”。将这种治疗手段称作“砭刺”。由于石针粗大,刺后常伴随着出血是可以想象的。因此,刺血疗法也就伴随砭刺而诞生了。这方面的记载,最早见《山海经》“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在《内经·方宜论》中有较完整论述:“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色黑疏理,其病皆肿疡,其治宜砭石。不难看出,针刺的开始就是刺血治疗急症的开始。
2 刺血治病的机制决定了其适应证为急症
刺血治病的原理来源于中医的病机学说。《素问·皮部论》云:“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脏腑……”。由于中医主张治未病,故在《调经论》中又进一步指出:刺留血奈何?视其血络、刺其出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并提出“血实宜决之,宛陈者除之。”等刺血原则。根据《内经》理论,刺血的适应证:一是疾病初起;二是病人血实;三是局部有瘀血。按八纲辨证属表证和实证,归急症范畴。后世医家在《内经》基础上,对刺血疗法的理论作了发展和完善,但始终以治急症为主。金元时期的张子和,治病以汗、吐、下为主,他将刺血归为汗法。对《内经》“火郁发之”有独到见解。在《儒门事亲》中讲到,“出血与发汗,名虽异而实同”。“喉闭急症、用针出血最为上策。盖火郁发之,发为发汗,然咽喉中岂能发汗?故出血者,发汗之一端也。”到了清初,刺血疗法被广泛用于治疗瘟疫,刺血理论也有了新的发展。如善治瘟疫的郭右陶提出:“凡霍乱、痧胀邪已入营,必先刺出毒血,使邪得外泄,然后据证用药,可以全生。”另一瘟病学家王士雄对刺血则提出:“凡骤发病,勿虑其虚,非此争夺,束于待毙。”这些理论在一些地方已超出《内经》,有了新发展:一是对不宜发汗的火郁症,用刺血代替发汗;二是把刺血疗法与卫气营血辨证结合起来,辨证治疗;三是对突然大流行的危急病人,要敢于打破虚证不用刺血疗法的戒律,才能挽救病人生命。
3 古今医籍中刺血治疗的病种,急症占大多数
《扁鹊仓公列传》中篇鹊为虢太子治尸厥。当时朝中人都以为太子死了,扁鹊说:“其太子病,所谓尸厥者也,太子未死也。”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闲、太子苏。百会穴血管丰富,毫针刺之常有出血、磨石针刺百会岂能不出血。在《内经》中多处提到刺络、刺血、泄血、刺留血、射血等,治疗的疾病涉及发热、心痛、头痛、腹痛、痉病、癫狂、喘咳、喉痹、腮肿、目赤肿痛、疔疮肿毒、闪挫扭伤、闭经、瘕等近20种病症,急症占绝大多数。后世医家用刺血治疗的病种不断扩大。如晋代黄甫谧刺尺泽出血治疗心痛,刺舌本出血治暴喑气梗,刺手太阴出血治大衄血。葛洪用刺血治虏黄。孙思邈刺舌下大脉出血治舌卒肿,满口溢出。到明末清初,瘟病学家用刺血疗法挽救了成千上万瘟疫患者的生命。王士雄在《随息居重订伤寒论》中记述:“崇祯十六年,有疙瘩瘟、羊毛瘟等疫、呼病即亡,不留片刻。八、九两月死者数百万。十月,有闽人晓解病由:看腿弯后有青筋突起,紫者无效,红者刺出血可活”。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也记述了道光年间“瘟毒流行,病吐泻转筋者数省,京都尤甚,伤人过多……。初得,用针刺其胳膊肘里弯处血管,流紫黑血,毒随血出而愈。”新中国成立以后,刺血疗法有了较快发展,治疗病种不断扩展,特别是在防治出血热、回归热、乙脑、流感、麻疹、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急性乳腺炎、流行性结膜炎等急性病、传染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经验。针灸临床医生已把刺血疗法作为治疗高热昏迷、中风、急惊风、厥证、中暑等的首要手段。并将刺血治病的机制,用现代科学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据 秦广1990年综述 [1] ,刺血治疗的疾病已涉及到内科、外科、骨伤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50多种疾病。但急症仍占多数。
4 对刺血疗法治疗急症的体会
笔者幼居农村,20世纪50年代,农村的医疗条件很差,但刺血疗法在农村却很普及,如婴幼儿患了“凶候”(小儿肺炎),家人就用瓷锋划破患者前胸皮肤,用口吸吮,吸一下,吐一口,只要吸出少量血丝,患者喘促就会立刻减轻,有的则不药而愈。喉蛾肿痛时,用箸头夹上瓷锋,刺破喉蛾,吐出部分鲜血,多能减轻病痛或治愈。夏季有中暑、头晕、呕吐,即用肘静脉刺血来治疗等。对笔者很有启发。长大从医后,在改进针具、严格消毒的条件下,常用刺血疗法为病人解除痛苦。较得心应手的如刺十宣出血解热,刺人中、百会出血以醒神,刺金津玉液出血以止吐,刺太阳穴出血治急性结膜炎,刺大椎出血治感冒,刺印堂出血治前头痛,刺商阳出血治急性咽痛,刺悬钟出血治坐骨神经痛,刺耳尖出血治流行性腮腺炎等,都能迅速奏效。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新药的出现,刺血疗法有走低之势,但综上所述,刺血疗法还是有其优越之处:(1)操作简便,适宜应急。刺血疗法,不需要特殊器械设备,取穴少,简便易学,容易掌握,只需酒精棉球和三棱针就能治病。(2)奏效迅速。只要掌握好适应证,一般单用刺血治疗即可收到满意效果。部分病例在刺血结束时症状即可缓解甚至消失。
参考文献 ......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3)08-0720-02
针刺放血疗法起源于刺脓血治疗急症,刺血治疗疾病的机制决定了其适应证为急症。经过考证,发现古今刺血治疗的病种,急症占绝大多数。刺血治疗急症有操作简便,奏效迅速等优点。
1 针刺起源于刺脓血治疗急症
目前普遍认为针灸起源于旧石器时期。那时人们有了病痛,或用火烤灸、或舞动、拍打肢体以消除或减轻痛苦,从而产生了灸法和导引疗法。当遇到外科痈肿或某处剧痛难忍又无可奈何时,就用椎形石扎刺痛处或其周围,或刺破痈肿,放出脓血,使病痛得到缓解和治疗。因此,把这种石块收藏起来,作为治疗的针具,称作“砭石”。将这种治疗手段称作“砭刺”。由于石针粗大,刺后常伴随着出血是可以想象的。因此,刺血疗法也就伴随砭刺而诞生了。这方面的记载,最早见《山海经》“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在《内经·方宜论》中有较完整论述:“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色黑疏理,其病皆肿疡,其治宜砭石。不难看出,针刺的开始就是刺血治疗急症的开始。
2 刺血治病的机制决定了其适应证为急症
刺血治病的原理来源于中医的病机学说。《素问·皮部论》云:“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脏腑……”。由于中医主张治未病,故在《调经论》中又进一步指出:刺留血奈何?视其血络、刺其出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并提出“血实宜决之,宛陈者除之。”等刺血原则。根据《内经》理论,刺血的适应证:一是疾病初起;二是病人血实;三是局部有瘀血。按八纲辨证属表证和实证,归急症范畴。后世医家在《内经》基础上,对刺血疗法的理论作了发展和完善,但始终以治急症为主。金元时期的张子和,治病以汗、吐、下为主,他将刺血归为汗法。对《内经》“火郁发之”有独到见解。在《儒门事亲》中讲到,“出血与发汗,名虽异而实同”。“喉闭急症、用针出血最为上策。盖火郁发之,发为发汗,然咽喉中岂能发汗?故出血者,发汗之一端也。”到了清初,刺血疗法被广泛用于治疗瘟疫,刺血理论也有了新的发展。如善治瘟疫的郭右陶提出:“凡霍乱、痧胀邪已入营,必先刺出毒血,使邪得外泄,然后据证用药,可以全生。”另一瘟病学家王士雄对刺血则提出:“凡骤发病,勿虑其虚,非此争夺,束于待毙。”这些理论在一些地方已超出《内经》,有了新发展:一是对不宜发汗的火郁症,用刺血代替发汗;二是把刺血疗法与卫气营血辨证结合起来,辨证治疗;三是对突然大流行的危急病人,要敢于打破虚证不用刺血疗法的戒律,才能挽救病人生命。
3 古今医籍中刺血治疗的病种,急症占大多数
《扁鹊仓公列传》中篇鹊为虢太子治尸厥。当时朝中人都以为太子死了,扁鹊说:“其太子病,所谓尸厥者也,太子未死也。”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闲、太子苏。百会穴血管丰富,毫针刺之常有出血、磨石针刺百会岂能不出血。在《内经》中多处提到刺络、刺血、泄血、刺留血、射血等,治疗的疾病涉及发热、心痛、头痛、腹痛、痉病、癫狂、喘咳、喉痹、腮肿、目赤肿痛、疔疮肿毒、闪挫扭伤、闭经、瘕等近20种病症,急症占绝大多数。后世医家用刺血治疗的病种不断扩大。如晋代黄甫谧刺尺泽出血治疗心痛,刺舌本出血治暴喑气梗,刺手太阴出血治大衄血。葛洪用刺血治虏黄。孙思邈刺舌下大脉出血治舌卒肿,满口溢出。到明末清初,瘟病学家用刺血疗法挽救了成千上万瘟疫患者的生命。王士雄在《随息居重订伤寒论》中记述:“崇祯十六年,有疙瘩瘟、羊毛瘟等疫、呼病即亡,不留片刻。八、九两月死者数百万。十月,有闽人晓解病由:看腿弯后有青筋突起,紫者无效,红者刺出血可活”。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也记述了道光年间“瘟毒流行,病吐泻转筋者数省,京都尤甚,伤人过多……。初得,用针刺其胳膊肘里弯处血管,流紫黑血,毒随血出而愈。”新中国成立以后,刺血疗法有了较快发展,治疗病种不断扩展,特别是在防治出血热、回归热、乙脑、流感、麻疹、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急性乳腺炎、流行性结膜炎等急性病、传染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经验。针灸临床医生已把刺血疗法作为治疗高热昏迷、中风、急惊风、厥证、中暑等的首要手段。并将刺血治病的机制,用现代科学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据 秦广1990年综述 [1] ,刺血治疗的疾病已涉及到内科、外科、骨伤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50多种疾病。但急症仍占多数。
4 对刺血疗法治疗急症的体会
笔者幼居农村,20世纪50年代,农村的医疗条件很差,但刺血疗法在农村却很普及,如婴幼儿患了“凶候”(小儿肺炎),家人就用瓷锋划破患者前胸皮肤,用口吸吮,吸一下,吐一口,只要吸出少量血丝,患者喘促就会立刻减轻,有的则不药而愈。喉蛾肿痛时,用箸头夹上瓷锋,刺破喉蛾,吐出部分鲜血,多能减轻病痛或治愈。夏季有中暑、头晕、呕吐,即用肘静脉刺血来治疗等。对笔者很有启发。长大从医后,在改进针具、严格消毒的条件下,常用刺血疗法为病人解除痛苦。较得心应手的如刺十宣出血解热,刺人中、百会出血以醒神,刺金津玉液出血以止吐,刺太阳穴出血治急性结膜炎,刺大椎出血治感冒,刺印堂出血治前头痛,刺商阳出血治急性咽痛,刺悬钟出血治坐骨神经痛,刺耳尖出血治流行性腮腺炎等,都能迅速奏效。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新药的出现,刺血疗法有走低之势,但综上所述,刺血疗法还是有其优越之处:(1)操作简便,适宜应急。刺血疗法,不需要特殊器械设备,取穴少,简便易学,容易掌握,只需酒精棉球和三棱针就能治病。(2)奏效迅速。只要掌握好适应证,一般单用刺血治疗即可收到满意效果。部分病例在刺血结束时症状即可缓解甚至消失。
参考文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6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