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血逐瘀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3)09-0828-02
冠心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危险性大的特点。近年来观察发现不稳定型心绞痛极易演变成心肌梗死,和心肌梗死及缺血性心源性猝死并称急性冠脉综合征,因此其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 [1] 。西药中硝酸酯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及抗凝治疗等,大大降低了不稳定型心绞痛演变为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但西药的耐药性、繁多的禁忌证及毒副作用极大地限制了西药的应用。笔者近几年来采用中药破血逐瘀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而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及禁忌证,现简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营口市中医院1997~1999年3年间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50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40~60岁10例,61~71岁28例,71~80岁12例,平均年龄67.5岁;病程2个月~20年,平均4年。诊断标准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研究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及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诊断标准。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 药用:三棱、莪术、桃仁、红花、水蛭等破血逐瘀药物为君药。随症加减:兼痰浊阻滞加瓜蒌、半夏、南星;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兼阴虚阳亢者加龙骨、牡蛎、桑寄生;兼阴虚者加麦冬、玄参。每日1剂分3次口服,每次100ml。心绞痛发作严重者静脉滴注硝酸甘油。观察方法:治疗前详细询问症状、观察体征以及心电图检查。用药期间每天观察症状、体征变化,心绞痛发作频繁时每天作一次心电图,心绞痛缓解后3天作一次心电图,及时发现心肌梗死的病人。服药1个月为1疗程。
2 结果
按1979年上海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座谈会的疗效判定标准进行。显效:治疗后症状消失,心绞痛发作每周不多于2次,基本不用硝酸甘油26例;有效: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一半以上20例;4例服药期间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包括3例变异型心绞痛病人,总有效率达92%。
3 讨论
, 百拇医药
历代中医药文献中,对冠心病心绞痛均有较为详细的描述,其中不乏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描述。《圣济总录·心痛总论》说:“心痛诸候,有急痛如针锥所刺者,其色苍苍,终日不得太息者;有卧则从心间痛,动作愈甚者。”《诸病源候论》云:“其久心痛者,是心之支别络……不死,发作有时,经久不瘥也” [2] 。从其描述胸痛发作的性质、时间、疼痛程度及与劳累的关系等方面看,极似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某些类型。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中医理论认为其发生是由于心阳亏虚,而致心脉瘀阻,即营养心脏之正经及别络发生瘀滞、致使气血循行不通,心失所养发生胸痛憋闷等症。总而言之,是一个“本虚标实”之症。针对这种病性,治疗上本着“急则治其标,缓者治其本”或“标本同治”的原则,采用了活血化瘀法、芳香温通法、通阳宣痹法、滋阴潜阳法及益气养阴法等治疗方法,以纠正病人脏腑阴阳的偏盛偏衰,达到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次数或减轻发作程度的目的。但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由于病情危重,上述治疗方法常常难以奏效。通过笔者的临床观察及研究,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普通心绞痛的病因基本一致,但属血瘀之重证。这一点已得到现代医学的证实:1991年Mizuno等用一种新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镜为连续100例解剖形态学方面宜于做这种检查的病人作检查,结果发现14例心肌梗死病人全部见到了血栓,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中9例见到血栓,而2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仅15%见到黄斑块,多数见到白色光滑斑块,说明血栓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证实了不稳定型心绞痛确实属于血瘀之重症,所以说用一般的治疗方法很难起到疗效。笔者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血瘀之重症,采用了破血逐瘀法治疗。破血逐瘀法是指活血化瘀作用峻猛强烈,能治血瘀重症的方法。破血逐瘀法能改善或消除营心脉络中血液之瘀阻状态,而经脉中瘀阻之减轻或消除,则有利于血液循行通畅,同时也有利于被瘀浊浸淫之脉道恢复正常。所以破血逐瘀法具有疏通营心脉络及周身脉络之作用,从而使营养心脏之脉络 中的气血循行得以改善通畅,于是心胸闷痛之病得以缓解消除。古人常说的“常营不已,心气不衰”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 http://www.100md.com
现代药理研究,莪术具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三棱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延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的作用;水蛭含有肝素、抗血栓素,具有强大的抗凝作用及血小板抑制作用;红花可增加冠脉血流量 [3] 。上述中药组成的汤剂具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强心肌的耐缺氧能力及抑制心肌小血管内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并可以降低纤维蛋白原,抑制血栓形成及粥样斑块形成,甚至可以溶解血栓。此外还可以降低血粘度,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并对肝、肾及造血系统等重要器官未见副作用。
总之,破血逐瘀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理论基础,临床疗效好,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石毓澍,张鸿修.冠心病.第二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30.
2 张文康,佘靖.冠心病防治365问.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287-307.
3 张廷模.中药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15-225.
作者单位:115000辽宁省营口市中医院内二科
(收稿日期:2003-09-15)
(编辑 时华), 百拇医药(邢峪)
冠心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危险性大的特点。近年来观察发现不稳定型心绞痛极易演变成心肌梗死,和心肌梗死及缺血性心源性猝死并称急性冠脉综合征,因此其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 [1] 。西药中硝酸酯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及抗凝治疗等,大大降低了不稳定型心绞痛演变为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但西药的耐药性、繁多的禁忌证及毒副作用极大地限制了西药的应用。笔者近几年来采用中药破血逐瘀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而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及禁忌证,现简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营口市中医院1997~1999年3年间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50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40~60岁10例,61~71岁28例,71~80岁12例,平均年龄67.5岁;病程2个月~20年,平均4年。诊断标准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研究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及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诊断标准。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 药用:三棱、莪术、桃仁、红花、水蛭等破血逐瘀药物为君药。随症加减:兼痰浊阻滞加瓜蒌、半夏、南星;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兼阴虚阳亢者加龙骨、牡蛎、桑寄生;兼阴虚者加麦冬、玄参。每日1剂分3次口服,每次100ml。心绞痛发作严重者静脉滴注硝酸甘油。观察方法:治疗前详细询问症状、观察体征以及心电图检查。用药期间每天观察症状、体征变化,心绞痛发作频繁时每天作一次心电图,心绞痛缓解后3天作一次心电图,及时发现心肌梗死的病人。服药1个月为1疗程。
2 结果
按1979年上海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座谈会的疗效判定标准进行。显效:治疗后症状消失,心绞痛发作每周不多于2次,基本不用硝酸甘油26例;有效: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一半以上20例;4例服药期间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包括3例变异型心绞痛病人,总有效率达92%。
3 讨论
, 百拇医药
历代中医药文献中,对冠心病心绞痛均有较为详细的描述,其中不乏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描述。《圣济总录·心痛总论》说:“心痛诸候,有急痛如针锥所刺者,其色苍苍,终日不得太息者;有卧则从心间痛,动作愈甚者。”《诸病源候论》云:“其久心痛者,是心之支别络……不死,发作有时,经久不瘥也” [2] 。从其描述胸痛发作的性质、时间、疼痛程度及与劳累的关系等方面看,极似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某些类型。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中医理论认为其发生是由于心阳亏虚,而致心脉瘀阻,即营养心脏之正经及别络发生瘀滞、致使气血循行不通,心失所养发生胸痛憋闷等症。总而言之,是一个“本虚标实”之症。针对这种病性,治疗上本着“急则治其标,缓者治其本”或“标本同治”的原则,采用了活血化瘀法、芳香温通法、通阳宣痹法、滋阴潜阳法及益气养阴法等治疗方法,以纠正病人脏腑阴阳的偏盛偏衰,达到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次数或减轻发作程度的目的。但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由于病情危重,上述治疗方法常常难以奏效。通过笔者的临床观察及研究,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普通心绞痛的病因基本一致,但属血瘀之重证。这一点已得到现代医学的证实:1991年Mizuno等用一种新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镜为连续100例解剖形态学方面宜于做这种检查的病人作检查,结果发现14例心肌梗死病人全部见到了血栓,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中9例见到血栓,而2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仅15%见到黄斑块,多数见到白色光滑斑块,说明血栓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证实了不稳定型心绞痛确实属于血瘀之重症,所以说用一般的治疗方法很难起到疗效。笔者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血瘀之重症,采用了破血逐瘀法治疗。破血逐瘀法是指活血化瘀作用峻猛强烈,能治血瘀重症的方法。破血逐瘀法能改善或消除营心脉络中血液之瘀阻状态,而经脉中瘀阻之减轻或消除,则有利于血液循行通畅,同时也有利于被瘀浊浸淫之脉道恢复正常。所以破血逐瘀法具有疏通营心脉络及周身脉络之作用,从而使营养心脏之脉络 中的气血循行得以改善通畅,于是心胸闷痛之病得以缓解消除。古人常说的“常营不已,心气不衰”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 http://www.100md.com
现代药理研究,莪术具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三棱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延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的作用;水蛭含有肝素、抗血栓素,具有强大的抗凝作用及血小板抑制作用;红花可增加冠脉血流量 [3] 。上述中药组成的汤剂具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强心肌的耐缺氧能力及抑制心肌小血管内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并可以降低纤维蛋白原,抑制血栓形成及粥样斑块形成,甚至可以溶解血栓。此外还可以降低血粘度,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并对肝、肾及造血系统等重要器官未见副作用。
总之,破血逐瘀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理论基础,临床疗效好,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石毓澍,张鸿修.冠心病.第二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30.
2 张文康,佘靖.冠心病防治365问.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287-307.
3 张廷模.中药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15-225.
作者单位:115000辽宁省营口市中医院内二科
(收稿日期:2003-09-15)
(编辑 时华), 百拇医药(邢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