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冻灵霜治疗冻疮40例临床观察报告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消冻灵霜是我院正在研制的治疗冻疮及寒冷性多形性红斑的外用乳膏剂。其中主要成分为硝苯地平等,具有抗炎、止痒、改善末梢循环功效的西药。我们用该制剂治疗冻疮及寒冷性多形性红斑40例,收到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依据吴志华主编《皮肤性病学》 [1] 中冻疮及多形性红斑的诊断为标准,共收治确诊病例40例,男9例,女31例;其中冻疮患者36例,病情轻者32例,重者4例;寒冷性多形性红斑4例,病情轻者3例,重者1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3岁,平均30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120天,平均24天。
1.2 治疗方法 用消冻灵霜擦于患处,并轻轻揉搓,每日2次,共用药7天。分别在第3和第7天观察判定疗效及毒副作用。
1.3 疗效判定 痊愈:皮损消退、瘙痒消失,可留有色素沉着;显效:皮损消退80%以上,瘙痒明显减轻;有效:皮损消退50%,痒感有所减轻;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或有新发皮损,瘙痒未减轻。
2 结果
见表1。消冻灵霜治疗冻疮及寒冷性多形性红斑40例,痊愈25例,占62.5%(其中3天痊愈8例占20%,7天痊愈17例占42.5%);显效10例,占25%;有效5例,占12.5%。无无效病例,总显效率(痊愈率+显效率)为87.5%。除1例在糜烂较重处涂药后有一过性刺痛外,未见其它不良反应。
表1 消冻灵霜治疗冻疮及寒冷性多形红斑疗效 略
3 讨论
冻疮及寒冷性多形性红斑多发生于寒冷季节,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损害,导致肢端皮肤出现红斑、水肿、水疱、血疱及糜烂,自觉瘙痒和灼热。
消冻灵霜是根据冻疮和寒冷性多形性红斑的发病机制而研制的一种西药复方外用乳剂。其主要成分为硝苯地平等西药。该制剂具有抗炎、抗过敏、扩张皮肤血管改善微循环等功效。我院门诊用消冻灵霜治疗观察冻疮及寒冷性多形性红斑40例,痊愈率62.5%,显效率25%,总显效率(显效率+痊愈率)为87.5%。
冻疮为临床上冬季的常见病、多发病,除瘙痒疼痛给患者带来痛苦外,皮损多发于肢端、面部,严重者可影响局部 功能和美容。市面上现有的治疗冻疮的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起效较慢,局部刺激较大。消冻灵霜治疗冻疮和寒冷性多形性红斑起效快,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志华.皮肤性病学,第3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239-240.
作者单位:610031四川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四川省皮肤病医 院)
(收稿日期:2003-10-24)
(编辑 木子), http://www.100md.com(李川松)
消冻灵霜是我院正在研制的治疗冻疮及寒冷性多形性红斑的外用乳膏剂。其中主要成分为硝苯地平等,具有抗炎、止痒、改善末梢循环功效的西药。我们用该制剂治疗冻疮及寒冷性多形性红斑40例,收到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依据吴志华主编《皮肤性病学》 [1] 中冻疮及多形性红斑的诊断为标准,共收治确诊病例40例,男9例,女31例;其中冻疮患者36例,病情轻者32例,重者4例;寒冷性多形性红斑4例,病情轻者3例,重者1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3岁,平均30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120天,平均24天。
1.2 治疗方法 用消冻灵霜擦于患处,并轻轻揉搓,每日2次,共用药7天。分别在第3和第7天观察判定疗效及毒副作用。
1.3 疗效判定 痊愈:皮损消退、瘙痒消失,可留有色素沉着;显效:皮损消退80%以上,瘙痒明显减轻;有效:皮损消退50%,痒感有所减轻;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或有新发皮损,瘙痒未减轻。
2 结果
见表1。消冻灵霜治疗冻疮及寒冷性多形性红斑40例,痊愈25例,占62.5%(其中3天痊愈8例占20%,7天痊愈17例占42.5%);显效10例,占25%;有效5例,占12.5%。无无效病例,总显效率(痊愈率+显效率)为87.5%。除1例在糜烂较重处涂药后有一过性刺痛外,未见其它不良反应。
表1 消冻灵霜治疗冻疮及寒冷性多形红斑疗效 略
3 讨论
冻疮及寒冷性多形性红斑多发生于寒冷季节,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损害,导致肢端皮肤出现红斑、水肿、水疱、血疱及糜烂,自觉瘙痒和灼热。
消冻灵霜是根据冻疮和寒冷性多形性红斑的发病机制而研制的一种西药复方外用乳剂。其主要成分为硝苯地平等西药。该制剂具有抗炎、抗过敏、扩张皮肤血管改善微循环等功效。我院门诊用消冻灵霜治疗观察冻疮及寒冷性多形性红斑40例,痊愈率62.5%,显效率25%,总显效率(显效率+痊愈率)为87.5%。
冻疮为临床上冬季的常见病、多发病,除瘙痒疼痛给患者带来痛苦外,皮损多发于肢端、面部,严重者可影响局部 功能和美容。市面上现有的治疗冻疮的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起效较慢,局部刺激较大。消冻灵霜治疗冻疮和寒冷性多形性红斑起效快,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志华.皮肤性病学,第3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239-240.
作者单位:610031四川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四川省皮肤病医 院)
(收稿日期:2003-10-24)
(编辑 木子), http://www.100md.com(李川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