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1期
编号:10398146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辨治思路与方法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1期
     【摘要】 本文探讨了慢性贫腔炎的中医药辨治思路与方法,提出了治疗该病的三大治疗法则:①急则治标与缓则治本相结合,急发期重在祛邪以治标,兼顾扶正,缓解期当扶正固本为主,兼以祛邪;②整体调治与局部用药相结合,尤其是局部用药,可直达病所,事半功倍;③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以互相取长补短,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中医辨证论治 思路与方法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3)09-0825-03

    慢性盆腔炎包括子宫颈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腹膜炎及子宫周围结缔组织炎症,是妇科临床常见多发病。随着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本病发病率似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以至成为影响妇女身心健康主要疾病之一。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其治疗略有心得,现仅就该病的中医辨治思路与方法,略述管见。

    1 急则治标与缓则治本相结合
, http://www.100md.com
    本病常因急性盆腔炎未能及时、彻底治愈逐步发展演变而成。中医临床治疗,首先应当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法则。

    1.1 急性发作期治疗 每当机体抗病能力低下,或再次感 染时,本病可有急性和亚急性发作,常表现为下腹疼痛,发热,头痛,纳少,黄带,舌苔黄腻,脉滑等证。临床常采用如下综合方法治疗,以期祛逐病邪,恢复正气。

    1.1.1 辨证用药 关于本病的分型各地报道颇不一致。我们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为如下两型:(1)湿热内蕴下焦;(2)寒湿凝滞胞宫。其中又以湿热内蕴为主,据此常用清热化湿汤以清热解毒,渗利湿热,兼活血化瘀:银花、连翘、车前子、丹参各15g,蒲公英、红藤、土茯苓、薏苡仁各30g,当归10g。同时可随症加减,如寒湿内蕴,少腹冷痛者加小茴香、乌药;热毒炽盛者加紫花地丁、大黄;瘀血阻滞或有包块,加三棱、莪术、乳没等。水煎服,每日1剂,7日为1疗程 [1]

, 百拇医药     1.1.2 静脉给药 常选用清开灵注射液40~6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7日为1疗程。或双黄连粉针剂3.6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滴,疗程同上。亦可用鱼腥草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

    1.1.3 中药灌肠 通过肠粘膜吸收,可使药物尽快直达病所,故常获事半功倍之效。用自拟红藤灌肠汤:红藤、败酱草、蒲公英、丹参各30g,三棱、莪术、玄胡、大黄(后下)各15g,水煎浓缩至100~150ml,药温以38℃左右为宜,保留灌肠,每日1次(最好夜间进行),7天为1个疗程。感染严重者可加用地塞米松10mg、庆大霉素16万U加入灌肠液中,可提高疗效。

    1.1.4 对症及西药治疗 包括卧床休息:半卧位有利于脓液积聚于直肠子宫陷窝,而使炎症局限;支持疗法,纠正电解质紊乱;严重者选用抗生素治疗。临床应根据不同的致病菌合理选用抗生素,一般主张联合用药,用量充足 [2]
, http://www.100md.com
    1.1.5 手术治疗 如输卵管积脓、卵巢囊肿应手术治疗,我科多采取腹腔镜下手术。

    1.2 临床缓解期治疗 急性期经中西结合治疗,病情往往得以缓解。部分患者常出现下腹隐痛,白带量多、色黄,精神萎靡,面色无华,舌质暗淡,苔白或腻,脉濡细无力。此时患者正气亏虚,脾肾阳气不足,阴血亏损,而余邪未尽,湿浊瘀血存留。由于患者以正虚为主,采用中药扶正固本,对于促进病体康复,提高患者正气,减少反复发作显得十分重要。

    1.2.1 辨证用药 缓解期多分为3型:(1)脾肾亏虚型;(2)寒湿瘀血凝滞型;(3)湿热未尽型。而更多的时间为3种证型同时存在,而又重在正气亏虚。治疗则当扶正固本,常用益肾健脾汤:党参、黄芪、苡仁各30g,丹参、白术各15g,仙灵脾、菟丝子各20g,当归10g,甘草6g;寒湿凝滞者加小茴香、乌药、肉桂;瘀血阻滞有包块者加穿山甲、三棱、莪术、红花、桃仁;下焦兼有湿热者,黄芪、党参减半,加银花、连翘、败酱草、红藤。水煎服,每日1剂,15天为1个疗程。
, 百拇医药
    1.2.2 静脉给药 常选用生脉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7天为1个疗程。或参附注射液40ml静滴,方法同上。以上两药功可益气固本,温阳散寒。或选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或川芎嗪注射液160mg静脉滴注,方法同上,功可活血化瘀,消积止痛。必要时选用清开灵、双黄连等滴注以清热解毒。

    1.2.3 灌肠疗法 红藤、败酱草、丹参各30g,附片15g,乳香、没药各10g,党参20g,三七粉10g(后下)。方法同急性期灌肠方,15日为1个疗程。

    1.2.4 药物外敷、中药离子透入、封闭疗法等 临证时可视病情选用。具体药物及方法见后。

    2 整体调治与局部治疗相结合

    由于本病病变既发生于局部,病情经久不愈而又累及全身。因此如何处理好全身与局部的调治关系,对于临床疗效的提高亦显得十分重要。
, 百拇医药
    2.1 中医药整体调治的机制分析 传统中医学理论认为,全身病变每常反映于局部,而局部病变亦可累及于全身。慢性盆腔炎患者由于病属慢性,无论急性发作期或亚急性期,还是缓解期,反应于局部,每常湿热存留,气滞血瘀为标;而全身正气大伤,抗病力弱则为本。根据“治病求本”的原则,整体调治,无论是对因亦或对证,均是为了扶助患者 正气,祛除各种病邪。

    近年来我们除了注重辨证论治之外,同时还注重结合分泌物培养,选用中药加入辨证方中。如分泌物培养或血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者重用金银花、连翘及紫花地丁;若为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变形杆菌生长者,则重用黄柏、蒲公英、红藤、败酱草、紫花地丁等。近年来的“内因论”认为,感染不仅是微生物侵袭,更重要的是机体所产生的损伤性免疫反应。因而,对感染性疾病已不再单纯强调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更重要的是强调机体的免疫反应。而在这方面,中药可能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它与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喹诺酮类)联用,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其在控制感染,改善症状方面,疗效显著优于单用中药或单用西药)。中药药理实验证明,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连翘、黄柏、蒲公英、败酱草、红藤、紫花地丁、清开灵、双黄连粉针剂以及活血化瘀、益气固本药如红花、丹参、黄芪、仙灵脾、复方丹参注射液、参脉注射液等,是一些药理作用较为广泛的药物,其抗感染作用并不完全是对病原微生物的抑杀,更主要能加强机体抗病免疫力,改善微循环,中和细菌毒素,解毒及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这可能是中药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的主要机制所在 [3,4]
, http://www.100md.com
    2.2 各种局部治疗方法的选择 临床实践研究表明,合理的局部治疗亦是提高疗效的不容忽视的手段。临床常根据病情轻重缓急,选用如下治疗方法,使药物直达病所。

    2.2.1 灌肠疗法 属于具有中医特色的局部治疗方法,其选方用药亦应结合辨证用药。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几乎对所有病例均配合灌肠治疗。

    2.2.2 药物外敷 当归、赤芍各15g,川芎、红花、羌活、独活、防风、白芷各20g,透骨草50g,艾叶200g,共为末。取500g布包,蒸透热敷患处,每日1~2次,每次20min,7~10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本病缓解阶段腹痛隐隐、瘀血阻滞者。

    2.2.3 膏敷疗法 生半夏、生南星、生川乌、牙皂、大贝母、姜黄、黄芩、大黄各30g,黄柏、败酱草、芙蓉叶各60g,穿山甲45g,白芷15g。共研极细末,加凡士林或蜂蜜调膏,外敷患处,每日换1次。适用于本病下腹有包块、湿热未尽者。
, http://www.100md.com
    2.2.4 针刺疗法 取穴关元、中极、归来、肾俞、次、足三里、三阴交。每次取3~4穴,中度刺激,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各期均可采用。

    2.2.5 中药离子透入 三棱、莪术、当归、五灵脂、香附、生蒲黄各10g,没药、乳香各6g,白花舌蛇草、红藤各30g,浓煎取汁,浸透纱布敷患处,经直流电透入,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2.6 封闭疗法 青霉素40万U,溶解于0.25%~0.5%奴佛卡因液20ml,在距宫颈外侧约1cm的阴道穹隆处进针,方向与宫颈平行。深约2~3cm,缓慢注入(5~10min),每侧注射10ml,每周1~2次,4~5次为1个疗程。

    2.2.7 物理疗法 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况,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常用的方法有短波、超短波、离子透入(可加入抗生素)等。

    2.2.8 宫腔输卵管注射抗生素疗法 对于输卵管阻塞者,此法可使输卵管复通。一般采用青霉素40~80万U,或庆大霉素8~16万U,糜蛋白酶5mg,地塞米松5mg,溶于10~15ml生理盐水中,于月经净后3~4天,经双腔橡胶子宫导管缓缓注入宫腔,隔日1次,3~4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休息1周再重复注射。
, http://www.100md.com
    上述局部治疗方法甚多,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用,不可一拥而上。

    3 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

    辨证论治是中医防治疾病的基本特色,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亦不例外,这一法则务必贯穿于该病治疗的始终。而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西医辨病治疗(尤其是急性或亚急性期),自是有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

    3.1 关于辨证论治 本病急性或亚急性发作期总以湿热内蕴下焦为主要病机,故治疗常以清热解毒祛湿为基本法则。每常选用银花、连翘、蒲公英、红藤、败酱草、苡仁等清热解毒祛湿。此即所谓“祛邪即所以扶正”,“邪去则正自安”。由于本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久病入络,久病必虚”,故急性期亦应活血化瘀、扶正固本,正气来复自可有效的祛逐邪气。湿热一旦清除,病情处于慢性缓解阶段,此时患者往往脾肾阳气阴血俱虚,为主要矛盾,此乃患者久病不愈的原因所在。故补脾益肾、益气温阳,是其基本治法。每常选用黄芪、党参、白术、仙灵脾、菟丝子等益气温阳,且用量宜大,服用时间宜长,缓缓图治,方与病机合拍。此即所谓“扶正亦所以祛邪”,“正足则邪自去”。由于临床缓解期每常兼有少腹隐痛,或出现附件包块,或白带量多,白带黄赤。此时当针对兼证不同,适当辅以活血化瘀、淡渗利湿或清热利湿之法。即便是采用灌肠方,亦应注意辨证用药,方可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 http://www.100md.com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各地注重对本病进行分型论治。而我们则主张结合病情的不同阶段,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专方随证加减、辨证施治。这样既突出了中医辨证特色,又 便于临床掌握应用。

    3.2 关于辨病治疗 中医治疗本病固然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而同样存在有不足之处。例如,在急性发作阶段的抗炎、对症处理方面与西药相比较显然是所不及的。故结合西医辨病,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以互相取长补短,尽快控制感染,即可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本病常见的致病菌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淋病奈氏菌、衣原体、支原体等。选用抗生素之前,尽可能做阴道分泌物培养或血培养,以确定致病菌的种类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抗炎治疗中,有两点必须加以说明:(1)除结合培养致病菌选用药物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临床常用如下组合方法:①青霉素或红霉素+氨基苷类+甲硝唑联合;②克林霉素或林可霉素+氨基苷类联合;③第一代头孢菌素+甲硝唑联合;④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⑤喹诺酮类+甲硝唑联合等。(2)由于本病反复发作,经常使用抗生素,使耐药菌株不断产生。故应及时更换抗生素,避免产生耐药性。
, http://www.100md.com
    此外,如患者输卵管积水、局部反复感染积脓等应及时手术治疗。此时保守治疗显然是不合适的。

    参考文献

    1 黎烈荣,刘凤云.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妇产科疾病的良方妙法,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33.

    2 乐杰.妇产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02.

    3 刘凤云.月经失调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33.

    4 王浴生,邓文龙,薛春生.中药药理与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36-1181.

    作者单位:518001深圳市罗湖人民医院妇产科微创治疗中心

    (收稿日期:2003-09-15)

    (编辑 木香),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