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3年第9期
编号:10398376
异病同治3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第9期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3)10-0926-02

    1 病案举例

    例1,泄泻(慢性肠炎)。患者,女,64岁。1997年9月18日初诊。患者自1962年末产后即开始腹泻,泻下物皆为未消化之食物残渣,伴腹部冷痛,自觉常有冷风飕飕钻腹,经年累月以棉肚兜敷于脐部,每因感寒、食冷或过度疲劳而至腹泻加重,日10余次,且伴恶心呕吐,肠鸣而漉漉有声,食欲渐减而形体消瘦,先后赴济南、北京等医院详细检查,诊为过敏性结肠炎,屡用多种抗生素及涩肠止泻之品,疗效始终不巩固,时好时坏。前医又与参苓白术散、四神丸等方加减,连服30余剂,收效不佳。视其舌质淡嫩而苔白润,脉沉弦而弱,综观病情,谛思之,遂忆《伤寒论》谓“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验之此证,颇为合拍,以附子理中汤加减:熟附子10g,干姜12g,高丽参10g,白术20g,煨豆蔻12g,赤石脂20g,黄连6g,炙甘草6g,水煎服,1剂。9月28日二诊。患者服药6剂,自述药后甚感舒适,诸症减大半,惟觉小腹发凉透风,药既中病,守原方继服9剂,大便已趋正常,食增体胖,他症亦迎刃而解,将肚兜去掉。为巩固疗效,继以附子理中丸善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
, http://www.100md.com
    例2,重证呃逆。患者,女,58岁。1987年7月24日就诊。患者因晚期肺癌,频发性呃逆住院化疗。经西医治疗, 未见明显效果,邀中医会诊。诊见呃声急促,声短而频,痛苦异常,面青肢冷,腹胀,食欲低下,大便旷日不行,小便清长,舌质青紫,苔白而润,脉沉迟细。病家粗通中医,自服丁香、柿蒂及旋复花代赭石汤益脾,温中止呃。以附子理中汤加减:炮干姜18g,熟附子12g,肉桂10g,西洋参15g(单煎兑服),白术20g,丁香6g,吴茱萸6g,炙甘草6g,2剂,水煎服。二诊,证情缓解,卧床时呃逆消失,唯起坐时微有呃声,原方继服2剂。三诊,呃止,起坐下床活动均消失,自觉体力增加,食欲渐增。观其舌质已转红润,遂更方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调理。该患者于1997年11月20日因化疗失败死于肺癌。但在此期间未见呃逆复发。

    例3,反胃。患者,男,32岁。1996年7月7日就诊。该患者为肺结核恢复期病人。因食后即吐而请中医会诊。诊见面色苍白,倦怠畏寒,腹胀闷,每于食后2h呕吐,吐物多为不消化的食物,伴痰涎粘液,吐后稍感舒服,且伴少气懒言,动则心慌,舌淡苔白厚而润,脉沉弱。患者述病发于4个月前,初服利福平1周后出现呕吐,停药观察未见缓解,因恐结核病恶化而继服。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兼寒湿中阻,治以温补脾肾,和中化湿降逆,拟附子理中汤加味:炮附子12g,党参15g,白术20g,茯苓20g,厚朴10g,白蔻12g,甘草6g,砂仁10g,2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二诊,诸证均减,饭后仍有呕恶,但未吐出食物,依上方继服3剂。三诊,诉每日可进食500g左右,但饭后仍感不适。原方改为隔日1剂,继进5剂而愈,后随访未见复发。
, 百拇医药
    2 体会

    理中汤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均有记载。原方加附子则温运脾土,补益命门,脾肾并调。本文例举泄泻,呃逆,反胃三证,究其病机,总属脾肾阳虚,寒湿中阻,故可异病同治,投一方加味均获良效。例1患者为脾虚及肾,脾失健运而清气不升,肾阳衰微蒸化摄纳失职,故为泄泻,二者互为因果,病至30余载,药以附子理中汤脾肾双调,配赤石 脂、肉豆蔻温肾止泻,黄连既可燥胃之湿,且兼制姜附子辛燥,药证相符,故顽证得愈。例2、例3起病于肺,伤之于脾,致中阳衰微,胃失和降而发呃逆,反胃。脾肺阳虚久必及肾,终至肺失肃通,胃失降和,脾失升清,肾失固摄,成升降逆乱之证。用本方意在脾肾并治,温命门以消阴翳,温脾土助运化而复升降,并配以降逆理气之品,使升降相和,寒温得除,故收著效。

    作者单位:274200山东省成武县中医院

    (收稿日期:2003-10-10)

    (编辑 刘娜), 百拇医药(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