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 2003年第11期
编号:10398656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治疗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3年第11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3)11-1007-02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DVI)是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外科疾病。在下肢深静脉倒流性病变中占90%以上,自2000年初以来我院共手术治疗9例(9条患肢),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9例(9条患肢),男7例,女2例。年龄27~60岁,病程3~30年。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患肢浅静脉曲张,伴酸胀沉重感。肿胀4条,足靴区色素沉着5条,溃疡2条。

    1.2 血管造影检查 (1)深静脉顺行造影:9条病肢显示下肢深静脉全程通畅,主干有不同程度的扩张,瓣膜处竹节状形态模糊或消失,造影剂向大隐静脉倒流。(2)经皮静脉插管造影术:受检9条,其中7条属轻中度倒流,即屏气3~5min后,有少量造影剂倒流,不越过膝关节平面。2条为重度倒流,即屏气或不屏气时,造影剂直泻倒流,达膝关节平面以下。
, 百拇医药
    1.3 手术方法 以轻中度和重度倒流者,分别采用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和静脉外肌袢成形术治疗。前者从患肢切除的近侧大隐静脉段,取管壁1条,宽1cm,包绕于股肢。 后者取窝内、外侧的半腱肌和股二头肌肌腱,穿过动、静脉之间,重叠缝合1cm,制成U形肌袢。肌袢垂直提起,高出切口皮肤表面4.5~5.5cm,共手术2条患肢。在手术同时或术后两周,作曲张浅静脉剥脱或分段结扎和交通静脉结扎术,作为辅助治疗。

    1.4 术后处理 患肢抬高,鼓励病人在麻醉作用消失后,作患肢足跖背伸运动,早期下床活动。术后3~5天静脉点滴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18ml,每日1次。口服肠溶阿斯匹林片30mg,每日1次,共1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1.5 手术效果 无手术失败者,伤口Ⅰ期愈合,9条患肢均疗效良好,肿胀消退,色素沉着变浅,溃疡在1月内愈合。行走时患肢有轻松感。

    1.6 随访结果 本组9例,随访时间4~18个月,疗效良好,无浅静脉曲张和溃疡复发,无肿胀和酸胀感,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术式选择 我们在各种下肢深静脉瓣重建术中,选用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和静脉外肌袢成形术。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的手术原理为缩小病变瓣膜管径,使松弛下垂的瓣叶游离缘能相互靠拢,阻止血液倒流。因此其适应证为造影剂泻量少,临床表现较轻,瓣膜损伤不重的轻中度倒流者。静脉外肌袢成形术的手术原理,是利用行走站立相时(足着地时)肌袢松弛,腓肠肌收缩,肌肉泵压迫静脉血向心回流;行走摆动相时(屈膝足离地时)肌袢收缩,压迫静脉阻挡血液逆流,并且肌袢是向后上方收缩,可向近侧按摩静脉,促使血液回流。因此它的适应证为临床表现重,瓣膜损坏严重,造影剂直泻倒流的重度倒流者。

    2.2 手术要点 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成功的关键在于环缩瓣膜处血管周径的程度,血管周径环缩程度小,则瓣膜功能作用不大,仍有倒流;血管周径环缩程度大,易引起深静脉血栓。因此一般主张在静脉无收缩的状态下,测量第1对瓣膜周径,戴戒材料大于其周径1/3。但实际解剖此段静脉时,血管常明显收缩。在这种情况下,可用温盐水纱布湿敷,或嘱病人屏气或轻压病人腹部,待静脉扩张后再作环缩包窄。
, http://www.100md.com
    静脉外肌袢成形术手术成败的要点在于:(1)肌袢应 位于腓总和胫后神经腹侧,动、静脉之间,收缩时即能发挥瓣膜功能,以不致压迫神经。(2)肌袢缝合后应有足够长度,在无张力状态下垂直提起,应高出切口皮肤表面4.5~5.5cm。过短易造成静脉持久压迫;过长则不能在屈膝时有效地压迫静脉。我们在术中观察发现,这样长度的肌袢在患者屈膝90度时,正好置于静脉下;术后造影,动态观察见主动屈膝30度时,肌袢即牵拉并压迫静脉,达90度时效果最为明显。(3)肌袢应能够在动、静脉间自由滑动,表面必须光滑,所以应保留腱鞘完整。(4)肌瓣应具有足够强度,不致在收缩时发生断裂。

    通过9例手术的临床实践,说明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静脉外肌袢成形术,具有操作简便、不涉及静脉腔内,安全,疗效良好,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行之有效的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单位:841000新疆库尔勒市人民医院外一科

    (收稿日期:2003-07-22)

    (编辑 元红), 百拇医药(吐尔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