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腹部创伤 > 脾破裂
编号:10398457
B超诊断脾破裂的探讨与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3年第11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3)11-1021-02

    我院自1996年5月~2003年5月,经B超检查,手术证实,随访观察脾破裂68例。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脾破裂68例,男50例,女18例,年龄6~71岁,平均34.2岁。采用美产HP-2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3.5MHz。嘱患者取右侧卧位及仰卧位,于左上腹及肋间作纵切、横切、斜切扫查及全腹部扫查。

    2 结果

    本组脾破裂68例,脾真性破裂即脾实质与包膜同时破裂52例(76.5%),脾中央破裂5例(7.4%),脾被膜下破裂即被膜保持完整,脾实质周缘部破裂11例(16.2%)。68例中有5例与手术不相符,3例脾被膜下破裂(4.4%),2例真性破裂(2.9%)。其中部分病人超声检查2次或3次。
, 百拇医药
    3 讨论

    脾脏是腹腔内最容易受外伤而破裂的脏器,特别是病理性肿大的脾脏,更容易破裂。脾破裂在闭合性钝性腹部损伤中,其发生率占各种腹部损伤的30%左右。脾破裂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其尽早地做出正确诊断,特别重要。B超结合腹部外伤史,外伤部位,临床症状和体征能简便、快捷地作出诊断,并对脾破裂的类型和程度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1]

    脾脏真性破裂,因破裂程度不同,声像图差别很大 [1] 。多数表现为脾包膜连续中断,局部回声模糊,或有局限性无回声区。严重破裂即粉碎性破裂B超可见脾脏失去正常轮廓,边界模糊不清,内部回声杂乱,有无回声区或不规则低回声碎块。无论脾破裂程度如何,脾周及腹腔内均可见异常液性暗区。少量出血,可见膀胱(子宫)直肠陷窝内液性暗区,出血量大时,在腹腔内可探测到较多液性暗区。脾中央破裂,脾外形不同程度增大,轮廓清楚,包膜完整,实质回声不均匀,可见不规则的增强或减低区。有血肿形成者,脾实质内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脾包膜下破裂,脾脏体积增大,形态改变,包膜隆起,但光滑完整,隆起下方多见月牙状或梭形无回声区,内可见点、线状微弱回声,如出血时间长,形成血凝块,则表现为高强回声。延迟性脾破裂,当破裂较小或出血量受到限制,声像图无异常表现。在外伤48h后,如血肿逐渐增大或再次受到轻微外力时,又突然发生真性破裂,导致腹腔内大出血。发生在脾上极或内侧破裂,在受到肺下缘气体干扰,以及对胸腹联合伤患者,如患者局部疼痛或合并骨折,由于体位活动受限,难以全面扫查而漏诊。当腹部外伤后腹腔内有游离性无回声区,在没有其他脏器破裂的情况下,不能排除脾真性破裂。对脾脏声像图无明显变化,但可疑病人,应在72h内连续超声监测,随着出血量的增加,病程的延长,脾破裂的影像特征便会表现出来,得以确诊。B超诊断脾破裂应与脾脏囊性疾病(脾囊肿,脾包虫病和脾囊性淋巴管瘤等)和脾分叶畸形相鉴别,结合有无外伤史及声像图的动态变化,可以鉴别 [2] 。总之,在我们的工作中,除客观因素外,我们通过仔细,认真的检查,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综合分析,密切随访,动态观察,就可尽可能的避免漏诊、误诊。

    参考文献

    1 陈仁彬.实用超声诊断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280-282.

    2 贾译清.临床超声鉴别诊断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87-589.

    作者单位: 252201 山东省东阿县人民医院B超室

    (收稿日期:2003-09-26)

    (编辑 秋实), 百拇医药(耿保阳)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腹部创伤 > 脾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