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1期
编号:10398847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致眩晕60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1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而眩晕,恶心,活动时加重又是其中主要的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自1999年以来,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取得明显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曾有猝倒病史,并伴有眩晕、恶心等颈椎眩晕的典型症状;(2)体格检查见旋颈性试验阳性;(3)X线片显示椎间关节失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4)排除椎外耳源性、心源性及眼源性眩晕;(5)排除椎动脉Ⅰ段(即进入颈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颈椎动脉Ⅲ段(即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排除神经官能症,颅内肿瘤等。

    1.2 一般资料 按就诊的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30岁6例,30~50岁34例,>50岁20例。对照组59例,男38例,女21例,年龄<30岁的19例,30~50岁的23例,>50岁的17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等对比,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异丙嗪25mg与东莨菪碱0.3mg分别肌注,然后给予常规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20ml与0.9%生理盐水250ml混合液静脉点滴。

    1.4 疗效标准 (1)显效:眩晕、恶心等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2)有效:自感眩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减轻,但活动时仍有不适;(3)无效:用药后眩晕恶心等不适无任何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

    2 结果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CSA)主要是颈椎椎间盘为主的退行性病变,其次退变组织和结构在椎关节活动时对颈部椎动脉构成压迫或刺激,使之发生不同程度的痉挛,使颅内血供减少,颅内压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剧烈的眩晕,恶心呕吐或猝然晕倒。而情绪紧张又会加重上述临床症状。异丙嗪是H 1 受体阻滞剂,因有中枢镇静及抗胆碱作用,不仅能抗晕、镇吐还能减轻情绪波动;而东莨菪碱可抑制前庭内耳内功能、大脑皮层兴奋性及抑制胃肠蠕动,故有较强的止晕、止呕作用。
, 百拇医药
    表1 两组治疗结果 略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景岳全书》更强调了“无虚不能作眩。”气虚则不能行血,脉络瘀阻,筋络失却濡养,为“因虚致瘀”。黄芪是一种中医临床上常用的补益中药,性味甘温,具有益气行血,健脾助运,气旺则有瘀散之功。而黄芪注射液是黄芪等中药提炼而成,现代医学认为它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小板粘附率,减少血栓形成等功能。故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所致眩晕的疗效显著,而且费用低廉有利基层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克勤.颈椎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9.

    2 江明性.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4,219.

    3 徐淑云.临床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29.

    4 成睿珍.黄芪注射液在脑梗塞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0,12(3):173.

    5 陈健.颈晕定治疗颈椎退变性眩晕的研究.中国骨伤,1997,10(2):41.

    作者单位: 445800 湖北省鹤峰县中心医院内科

    (收稿日期:2003-10-06)

    (编辑 芷兰), 百拇医药(孟祥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