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囊癌B超误漏诊分析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3)11-1022-01
胆囊肿瘤的发病率近几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它是一种恶性程度高,转移早,进展快,预后十分差的一种疾病。临床虽不常见,但漏误诊多见。如不仔细反复扫查,极易造成误漏诊。现回顾性总结了1987~2002年8例原发性胆囊癌的误漏诊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8例均系我院住院病人,并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腺癌7例,鳞状细胞癌1例。其中男2例,女6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71岁。所用仪器RT-fino,西德Prima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2.5兆赫。检查前空腹8h以上,患者取平卧位及左侧卧位,上腹部常规扫查。
2 结果
(1)胆囊轮廓不清,胆囊呈实体样变,后伴宽大声影,误诊为萎缩性胆囊炎,胆囊充满型结石4例。(2)胆囊内见结石光团,胆囊底部见点片状强回声团,后伴声影。右肝有一个4.5~5.2cm的病灶,误诊为结石伴炎性沉积物2例。(3)胆囊急性肿大,颈部见2枚强回声光团,1枚伴有声影,另1枚不明显,胆囊内见佰枚结石光团,肝内外胆管扩张,以肝内胆管明显,误诊为结石嵌顿引起的梗阻型急性胆囊肿大1例。(4)胆囊体积偏小,胆囊内见数枚结石光团,胆壁增厚,以前壁明显,误认为是胆囊的慢性炎症刺激而引起的胆囊壁增厚1例。
, 百拇医药
3 讨论
本组8例胆囊癌均有胆结石病史,最短的4年,最长的12年。女性居多,占80%。因胆囊癌的声像图变异较大,极易漏诊误诊。4例胆囊实体样变,后伴宽大声影,因无胆汁透声,影响了超声对胆囊壁的仔细扫查,又由于弧形光带伴宽大声影,遮挡了肿瘤的声像图表现,尤其是充满型结石 [1] 。我们当时只注意到结石的声像而忽略了胆囊癌的特征性表现而漏诊。胆囊底部点片状强回声,误认为是梗阻引起的胆汁排出不畅,使胆汁淤积在胆囊时间过长,而形成胆盐沉积,误认为是炎性沉积物。同时又扫查到右肝脏有1个病灶,因满足于肝脏病灶的发现,认为肝脏是原发病灶。据相关文献报导胆囊癌早期即可以转移至肝脏和胰腺 [2] ,对此认识不足。对于有胆囊炎胆结石的患者发现肝脏有占位,首先要考虑到原发性胆囊癌的可能,对胆囊要进行仔细反复扫查,以防漏诊。胆囊颈部的强回声光团,后不伴声影,当时认为是扫查角度问题,未多加扫查,误认为2枚都是结石。手术及病理结果1枚是胆囊乳头状腺癌及胆囊内约有200余枚结石。胆囊壁增厚,以前壁明显,手术及病理是胆囊弥漫性腺癌。对于这种改变,笔者认为很难与慢性胆囊炎所致的胆囊壁增厚区分开来。因为慢性胆囊炎能使胆囊壁纤维组织增生及慢性炎细胞浸润、钙盐沉积等都能引起胆囊壁增厚。
, 百拇医药
经上述的分析,总结出原发性胆囊癌有以下特征:(1)胆囊轮廓不清,内充满强回声融之块状呈实体样变;(2)胆囊癌有向周围浸润扩散,在第一肝门及胆囊周围见不均质低回声团;(3)胆囊壁不规则性增厚;(4)肝内胆管扩张明显。
至目前胆囊癌发生原因不太清楚,但胆囊结石诱发癌变已被广大学者所认可。本文叙述的病例也证实了胆囊癌的发病因素与慢性炎症伴胆囊结石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认为提高黑白B超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率,要注意以下几点:(1)有胆囊炎胆结石病史一旦发现肝脏有病灶,切不可认为这是原发灶,应仔细检查胆囊。(2)对于老年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的,尤其是女性,胆囊炎经常发作伴有多枚结石,要多体位、多切面的对胆囊外形,活动情况及内部回声反复扫查。(3)必要时做一些特殊检查,如脂餐试验。(4)对于图像非典型的患者应结合CT、彩色B超的检查。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超声医学.第四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956.
2 卞旺孝.胆囊癌的CT诊断价值.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2,4(6):376.
作者单位: 210006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医院功能科
(收稿日期:2003-06-16)
(编辑 张璇), 百拇医药(薛瑞梅)
胆囊肿瘤的发病率近几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它是一种恶性程度高,转移早,进展快,预后十分差的一种疾病。临床虽不常见,但漏误诊多见。如不仔细反复扫查,极易造成误漏诊。现回顾性总结了1987~2002年8例原发性胆囊癌的误漏诊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8例均系我院住院病人,并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腺癌7例,鳞状细胞癌1例。其中男2例,女6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71岁。所用仪器RT-fino,西德Prima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2.5兆赫。检查前空腹8h以上,患者取平卧位及左侧卧位,上腹部常规扫查。
2 结果
(1)胆囊轮廓不清,胆囊呈实体样变,后伴宽大声影,误诊为萎缩性胆囊炎,胆囊充满型结石4例。(2)胆囊内见结石光团,胆囊底部见点片状强回声团,后伴声影。右肝有一个4.5~5.2cm的病灶,误诊为结石伴炎性沉积物2例。(3)胆囊急性肿大,颈部见2枚强回声光团,1枚伴有声影,另1枚不明显,胆囊内见佰枚结石光团,肝内外胆管扩张,以肝内胆管明显,误诊为结石嵌顿引起的梗阻型急性胆囊肿大1例。(4)胆囊体积偏小,胆囊内见数枚结石光团,胆壁增厚,以前壁明显,误认为是胆囊的慢性炎症刺激而引起的胆囊壁增厚1例。
, 百拇医药
3 讨论
本组8例胆囊癌均有胆结石病史,最短的4年,最长的12年。女性居多,占80%。因胆囊癌的声像图变异较大,极易漏诊误诊。4例胆囊实体样变,后伴宽大声影,因无胆汁透声,影响了超声对胆囊壁的仔细扫查,又由于弧形光带伴宽大声影,遮挡了肿瘤的声像图表现,尤其是充满型结石 [1] 。我们当时只注意到结石的声像而忽略了胆囊癌的特征性表现而漏诊。胆囊底部点片状强回声,误认为是梗阻引起的胆汁排出不畅,使胆汁淤积在胆囊时间过长,而形成胆盐沉积,误认为是炎性沉积物。同时又扫查到右肝脏有1个病灶,因满足于肝脏病灶的发现,认为肝脏是原发病灶。据相关文献报导胆囊癌早期即可以转移至肝脏和胰腺 [2] ,对此认识不足。对于有胆囊炎胆结石的患者发现肝脏有占位,首先要考虑到原发性胆囊癌的可能,对胆囊要进行仔细反复扫查,以防漏诊。胆囊颈部的强回声光团,后不伴声影,当时认为是扫查角度问题,未多加扫查,误认为2枚都是结石。手术及病理结果1枚是胆囊乳头状腺癌及胆囊内约有200余枚结石。胆囊壁增厚,以前壁明显,手术及病理是胆囊弥漫性腺癌。对于这种改变,笔者认为很难与慢性胆囊炎所致的胆囊壁增厚区分开来。因为慢性胆囊炎能使胆囊壁纤维组织增生及慢性炎细胞浸润、钙盐沉积等都能引起胆囊壁增厚。
, 百拇医药
经上述的分析,总结出原发性胆囊癌有以下特征:(1)胆囊轮廓不清,内充满强回声融之块状呈实体样变;(2)胆囊癌有向周围浸润扩散,在第一肝门及胆囊周围见不均质低回声团;(3)胆囊壁不规则性增厚;(4)肝内胆管扩张明显。
至目前胆囊癌发生原因不太清楚,但胆囊结石诱发癌变已被广大学者所认可。本文叙述的病例也证实了胆囊癌的发病因素与慢性炎症伴胆囊结石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认为提高黑白B超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率,要注意以下几点:(1)有胆囊炎胆结石病史一旦发现肝脏有病灶,切不可认为这是原发灶,应仔细检查胆囊。(2)对于老年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的,尤其是女性,胆囊炎经常发作伴有多枚结石,要多体位、多切面的对胆囊外形,活动情况及内部回声反复扫查。(3)必要时做一些特殊检查,如脂餐试验。(4)对于图像非典型的患者应结合CT、彩色B超的检查。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超声医学.第四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956.
2 卞旺孝.胆囊癌的CT诊断价值.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2,4(6):376.
作者单位: 210006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医院功能科
(收稿日期:2003-06-16)
(编辑 张璇), 百拇医药(薛瑞梅)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肝胆疾病 > 肝胆肿瘤 > 胆囊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