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诊治分析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3)11-1037-02
原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低,病情发展迅猛,常致肠管广泛坏死。术后复发率、病死率较高,治疗困难。我院近年收治原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2例。均采用经肠系膜法坏死肠管切除+术后抗凝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54岁,因上腹隐痛1周,腹痛加剧伴呕吐20h入院。查体:T36.2℃,P84次/min,R20次/min,BP100/70mmHg,腹微胀,全腹压痛,轻度反跳痛,肌卫(±),肠鸣音弱。腹部透视:腹腔积液,膈下无游离气体。腹部CT:门静脉内有血栓,肠系膜上静脉血流停止。诊断:原发性肠系膜血栓形成。急诊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内有血性渗液500ml,距Treitz韧带20cm处小肠变黑坏死约80cm,肠系膜血管变黑,有血栓形成。经肠系膜法切除肠管120cm及所属系膜,肠管端端吻合。术后用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抗凝治疗7天,术后12天痊愈出院。
, http://www.100md.com
例2,男,47岁,因脐周隐痛,便秘2周,腹痛加剧,排黑便36h入院。查体:T36℃,P80次/min,R20次/min,BP90/60mmHg,全腹胀,有明显压痛、反跳痛,肌卫(+),肠鸣音消失。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得2ml暗红色血性液。诊断: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绞窄性肠梗阻。急诊剖腹探查见腹腔内有血性渗液1200ml。距Treitz韧带60cm处小肠变黑坏死,共约140cm,界限分明,肠系膜血管变黑,有血栓栓塞。确认为原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采用经肠系膜法切除肠 180cm及所属系膜。术后用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抗凝治疗10天。术后16天痊愈出院。
2 讨论
2.1 诊断 原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辅助检查无特异性表现,术前诊断较困难,大多数需剖腹探查方能确诊 [1] 。我们认为以下几点有助于诊断:(1)发病前有数月或数周的胃肠道功能紊乱表现,如腹部隐痛不适,排便习惯改变等。(2)腹痛急剧加重,腹胀,频繁呕吐,类似于肠梗阻表现,但患者剧烈持续性腹痛与轻微体征不相称是本病早期最重要的特点 [2] 。(3)有消化道出血表现:呕血、排血便等。(4)腹膜炎体征,腹穿可得血性液。(5)彩色超声多普勒、腹部CT有可能发现门静脉、脾静脉内的血栓及肠系膜静脉血流中断。Robert等 [3] 报道CT诊断的准确率达90%以上。本组例1术前行CT检查即明确诊断。
, 百拇医药
2.2 治疗 临床一旦考虑本病,均应积极开腹探查。据文献报道 [4] :手术治愈率50%~60%,非手术治疗死亡率达92%~100%,肠切除术后复发率20%~30%,其中60%复发灶在吻合口处。我们采用经肠系膜法切除坏死肠管方法如下:在坏死肠管与正常肠管交界处(即肠壁颜色改变处)靠近肠管切开系膜之两侧腹膜,仔细辨认系膜血管,观察血管颜色由黑→暗→红。确诊血管颜色正常后,于该处切断相应肠管(通常距坏死肠管约15~20cm)。为防止术后血栓蔓延复发,所属系膜也需完全切除。我们认为肠切除应在尽量避免短肠综合征发生的前提下,切除范围必需充分,包括受累肠管及邻近正常肠管及系膜。因为在邻近坏死肠管的正常肠系膜静脉内存在血液淤滞、浓缩、缺氧、酸中毒等因素,以及坏死肠管分泌的组织因子,肠系膜的广泛水肿等的综合作用,使该处正常系膜内的血流处于高凝状态,微循环中有大量微血栓形成。加之术后卧床,血流更趋缓慢,势必造成血栓再次形成,导致肠管坏死。
术后治疗包括抗凝、抗感染、补液、肠外营养、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应用解痉、扩血管药物。抗凝治疗是预防血栓形成,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措施。抗凝药物首选肝素,用法:肝素5000U,每日3次,肌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每日1次,静滴。连用7~10天后改为复方丹参、肠溶阿司匹林口服3个月。用肝素期间每日监测凝血酶原时间,调整肝素用量,维持凝血酶原时间在20s左右。
, http://www.100md.com
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术后抗凝治 疗是降低复发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Boley PJ,Kaleya RN,Brandt LJ.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Surg Clin North Am,1992,72:183.
2 高广文,王勇.急性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肠坏死6例临床分析.医师进修杂志,1995,18:18.
3 Robert Y,Reter G.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Surg Clin North Am,1997,77(2):327.
4 王宏生,黄美雄,王在同,等.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医师进修杂志,1996,19:9.
作者单位:015000临河市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二医院普外科
(收稿日期:2003-10-06)
(编辑 刘娜), 百拇医药(杨杰)
原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低,病情发展迅猛,常致肠管广泛坏死。术后复发率、病死率较高,治疗困难。我院近年收治原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2例。均采用经肠系膜法坏死肠管切除+术后抗凝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54岁,因上腹隐痛1周,腹痛加剧伴呕吐20h入院。查体:T36.2℃,P84次/min,R20次/min,BP100/70mmHg,腹微胀,全腹压痛,轻度反跳痛,肌卫(±),肠鸣音弱。腹部透视:腹腔积液,膈下无游离气体。腹部CT:门静脉内有血栓,肠系膜上静脉血流停止。诊断:原发性肠系膜血栓形成。急诊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内有血性渗液500ml,距Treitz韧带20cm处小肠变黑坏死约80cm,肠系膜血管变黑,有血栓形成。经肠系膜法切除肠管120cm及所属系膜,肠管端端吻合。术后用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抗凝治疗7天,术后12天痊愈出院。
, http://www.100md.com
例2,男,47岁,因脐周隐痛,便秘2周,腹痛加剧,排黑便36h入院。查体:T36℃,P80次/min,R20次/min,BP90/60mmHg,全腹胀,有明显压痛、反跳痛,肌卫(+),肠鸣音消失。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得2ml暗红色血性液。诊断: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绞窄性肠梗阻。急诊剖腹探查见腹腔内有血性渗液1200ml。距Treitz韧带60cm处小肠变黑坏死,共约140cm,界限分明,肠系膜血管变黑,有血栓栓塞。确认为原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采用经肠系膜法切除肠 180cm及所属系膜。术后用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抗凝治疗10天。术后16天痊愈出院。
2 讨论
2.1 诊断 原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辅助检查无特异性表现,术前诊断较困难,大多数需剖腹探查方能确诊 [1] 。我们认为以下几点有助于诊断:(1)发病前有数月或数周的胃肠道功能紊乱表现,如腹部隐痛不适,排便习惯改变等。(2)腹痛急剧加重,腹胀,频繁呕吐,类似于肠梗阻表现,但患者剧烈持续性腹痛与轻微体征不相称是本病早期最重要的特点 [2] 。(3)有消化道出血表现:呕血、排血便等。(4)腹膜炎体征,腹穿可得血性液。(5)彩色超声多普勒、腹部CT有可能发现门静脉、脾静脉内的血栓及肠系膜静脉血流中断。Robert等 [3] 报道CT诊断的准确率达90%以上。本组例1术前行CT检查即明确诊断。
, 百拇医药
2.2 治疗 临床一旦考虑本病,均应积极开腹探查。据文献报道 [4] :手术治愈率50%~60%,非手术治疗死亡率达92%~100%,肠切除术后复发率20%~30%,其中60%复发灶在吻合口处。我们采用经肠系膜法切除坏死肠管方法如下:在坏死肠管与正常肠管交界处(即肠壁颜色改变处)靠近肠管切开系膜之两侧腹膜,仔细辨认系膜血管,观察血管颜色由黑→暗→红。确诊血管颜色正常后,于该处切断相应肠管(通常距坏死肠管约15~20cm)。为防止术后血栓蔓延复发,所属系膜也需完全切除。我们认为肠切除应在尽量避免短肠综合征发生的前提下,切除范围必需充分,包括受累肠管及邻近正常肠管及系膜。因为在邻近坏死肠管的正常肠系膜静脉内存在血液淤滞、浓缩、缺氧、酸中毒等因素,以及坏死肠管分泌的组织因子,肠系膜的广泛水肿等的综合作用,使该处正常系膜内的血流处于高凝状态,微循环中有大量微血栓形成。加之术后卧床,血流更趋缓慢,势必造成血栓再次形成,导致肠管坏死。
术后治疗包括抗凝、抗感染、补液、肠外营养、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应用解痉、扩血管药物。抗凝治疗是预防血栓形成,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措施。抗凝药物首选肝素,用法:肝素5000U,每日3次,肌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每日1次,静滴。连用7~10天后改为复方丹参、肠溶阿司匹林口服3个月。用肝素期间每日监测凝血酶原时间,调整肝素用量,维持凝血酶原时间在20s左右。
, http://www.100md.com
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术后抗凝治 疗是降低复发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Boley PJ,Kaleya RN,Brandt LJ.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Surg Clin North Am,1992,72:183.
2 高广文,王勇.急性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肠坏死6例临床分析.医师进修杂志,1995,18:18.
3 Robert Y,Reter G.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Surg Clin North Am,1997,77(2):327.
4 王宏生,黄美雄,王在同,等.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医师进修杂志,1996,19:9.
作者单位:015000临河市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二医院普外科
(收稿日期:2003-10-06)
(编辑 刘娜), 百拇医药(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