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8期
编号:10398019
皮炎汤配合抗过敏药治疗氨苄药疹18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8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3)08-0715-02

    氨苄青霉素是临床常用抗菌药,但皮疹发生率较高,一般约7%~9%,可高达26%,常见有红斑、斑丘疹、荨麻疹,甚至剥脱性皮炎等 [1] 。现把笔者用皮炎汤酌配抗过敏药物治疗氨苄药疹18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例中除1例住院外,余均为门诊病例。男11例,女7例;年龄11~20岁6例,21~30岁6例,31~40岁4例,41~60岁2例。潜伏期:4~16天,平均10天。按中医分三型:气血风热型(荨麻疹型)8例,气血两燔型(猩红热样型或麻疹样型)9例,营血毒热型(剥脱性皮炎型)1例(住院)。

    1.2 分型标准 气血风热型:全身散在红斑、斑丘疹,瘙痒,口干或不干微发热,脉数,舌红苔薄黄。气血两燔型:全 身大片红斑或密集红斑,丘疹、斑丘疹,剧痒或微疼,发热口干大便干,脉洪数,舌质绛红,苔淡白。营血毒热型:全身大片潮红、肿胀、皮疼,伴目赤、口干、面肿,高热心烦不安,或渗液脱屑,脉弦滑,舌质绛,苔薄。

    1.3 用药方法 (1)气血风热型:单纯给予皮炎汤,重用双花60g,竹叶30g以清热解毒,每日1剂,连续水煎2次,滤药渣把2次药汤混合后分3次早中晚饭后0.5h口服,同时把花椒30g,谷糠200g加入药渣煎水后温洗皮损处。(2)气血两燔型:皮炎汤重用生石膏60g,知母30g,玄参、花粉各30g,以泄热解毒化斑,外用炉甘石洗剂,酌情加用抗过敏药赛庚啶、维生素C等,皮炎汤用法同上。(3)营血毒热型:皮炎汤重用生地60g,玄参30g,紫草30g,生石膏60g,以凉血解毒化斑,外用黄柏120g,生地榆60g,生地60g,生甘草30g,煎水湿敷,并加以激素支持对症疗法。煎服药法同上。

    2 治疗结果

    均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最早5天,最晚14天,平均7天半。治疗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皮炎汤组成:生石膏30g,知母20g,双花20g,连翘20g,竹叶10g,黄柏10g,苦参10g,生地30g,丹皮20g,赤芍12g,玄参15g,蝉蜕10g,生甘草6g。方中生石膏、知母、黄柏清热解毒解肌热;双花、连翘、竹叶清泄气分热;生地、丹皮、紫草,玄参凉血化斑;苦参、蝉蜕祛风止痒;生甘草清热解毒, 调和诸药。诸药共奏清热解毒,凉血化斑,化毒止痒之功。而氨苄药疹在中医属“中药毒”,多于其人禀性不耐,中其药毒,毒邪内侵,或侵腠理,或郁于肌肤,或化火灼血,血热妄行溢于肌表,或灼伤营血,外伤皮肤,内攻脏腑 [2] 而现种种皮损。所以,皮炎汤在治疗氨苄药疹中,不加或酌加抗过敏药疗效可靠。

    参考文献

    1 周自永.新编常用药物手册,北京:金盾出版社,1990,410.2 顾伯康.中医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42.

    作者单位:471900河南省偃师市城关镇卫生院

    (收稿日期:2003-09-20)

    (编辑 夏天), 百拇医药(张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