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经感传临床报道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11-1014-02
循经感传是经络现象的最基本特征。现将笔者8年来临床所集典型循经感传资料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病
例1:患者,女,40岁,患颈椎病,颈项强痛,活动受限。在按摩治疗的过程中,当点按右侧风池穴时,有酸胀感向上放射到前额;有发凉感觉向下沿足太阳膀胱经,沿脊柱下行至中,以下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趾)外侧,此种发凉的感传感觉随着颈椎病的渐愈而逐渐减弱并消失。
《灵枢·经脉》……项如拨,脊痛…项、背、腰、尻、、踹、脚皆痛,小指(趾)不用。
病例2:患者,女,76岁,左侧肩周炎,在按摩针灸治疗的过程中,针刺中府穴时,患者有麻胀感沿左胸下行,循脾经下膈,入腹,下股膝内前廉,循胫骨后,下踹内,下内踝前廉,过核骨后,循指(践)内侧白肉际,至足大趾端,此种感传感觉在血海处,用指点按该穴有感传阻滞现象。
, http://www.100md.com
病例3:患者,男,43岁,因大量饮酒而至胃胀痛,并向上放射到左肩缺盆处,恶心、呕吐,不能立卧,3天3夜未能入睡。西医所查血常规、胃镜、B超、CT及其他理化检查均正常。因此,西医不能明确诊断,也无从下药治疗。邀余诊治,见病位乃足阳明胃经所过之处,是取左侧足三里,按之痛甚处是穴,针刺后行泻法。患者自觉有蠕动感,下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趾)内侧;向上沿胃经上行至气街,上循腹里,至胃口,胃痛大减,继续捻针催气上行,针感经乳中,上行至缺盆,缺盆中痛立解,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起针后,患者静卧入睡2h,针3次痊愈。
《灵枢·经脉》:是主血所生病者:……循膺、气街、股、伏兔、、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趾)不用。……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
病例4:患者,女,63岁,慢性咽炎。自觉咽痒、咽干,查见咽部红肿,曾服中西药不效,针取患者双侧合谷穴,按之胀痛处进针,行平补平泻法,患者自觉有虫行感缓慢沿手阳明大肠经,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上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从缺盆上颈,此时患者自觉咽部顿有清凉之感,留针30min,针3次而愈。
, 百拇医药
《灵枢·经脉》: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鼻衄、喉痹……
2 体会
(1)在此4例感传现象中,四肢感传线基本与古代经络线大体一致,只是在胸背部感传线变得宽大一些。(2)按摩、针灸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冷、酸、胀、麻、蠕动、虫行感等不同性质的感传感觉。尤其在病例1中,出现同一经络,同一种刺激方式,产生两种不同的感传感觉。(3)双向传导:在病例1、3中刺激风池、足三里时出现上下两个相反方向的感传。(4)感传在病例1中出现指压阻滞现象。(5)感传有趋病性:病例2、3中感传有明显的趋病性,临床体会趋病性越明显,疗效越好。
病例1、2是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出现的感传现象,病例3、4是通过感传的趋病性而治愈疾病,此时多出现中病即止现象,很少出现越过病灶继续感传。此外,在病例2中,脾经的感传现象并不是起于脾经的本经穴,而是起于脾经与肺经的交会穴(中府)。
另外,在实践中还体会到当人体处于某种病理状态时,感传现象明显,随着疾病的治愈,感传现象多逐渐减弱或消失。
以上4例循经感传现象是临床中所遇到的较典型病例,从一定角度反应了经络现象的基本特征,说明经络的客观存在是有临床基础的;同时,也为针灸推拿治疗临床疑难杂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16100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中医院
(收稿日期:2003-07-15)
(编辑 亦平), 百拇医药(那涛)
循经感传是经络现象的最基本特征。现将笔者8年来临床所集典型循经感传资料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病
例1:患者,女,40岁,患颈椎病,颈项强痛,活动受限。在按摩治疗的过程中,当点按右侧风池穴时,有酸胀感向上放射到前额;有发凉感觉向下沿足太阳膀胱经,沿脊柱下行至中,以下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趾)外侧,此种发凉的感传感觉随着颈椎病的渐愈而逐渐减弱并消失。
《灵枢·经脉》……项如拨,脊痛…项、背、腰、尻、、踹、脚皆痛,小指(趾)不用。
病例2:患者,女,76岁,左侧肩周炎,在按摩针灸治疗的过程中,针刺中府穴时,患者有麻胀感沿左胸下行,循脾经下膈,入腹,下股膝内前廉,循胫骨后,下踹内,下内踝前廉,过核骨后,循指(践)内侧白肉际,至足大趾端,此种感传感觉在血海处,用指点按该穴有感传阻滞现象。
, http://www.100md.com
病例3:患者,男,43岁,因大量饮酒而至胃胀痛,并向上放射到左肩缺盆处,恶心、呕吐,不能立卧,3天3夜未能入睡。西医所查血常规、胃镜、B超、CT及其他理化检查均正常。因此,西医不能明确诊断,也无从下药治疗。邀余诊治,见病位乃足阳明胃经所过之处,是取左侧足三里,按之痛甚处是穴,针刺后行泻法。患者自觉有蠕动感,下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趾)内侧;向上沿胃经上行至气街,上循腹里,至胃口,胃痛大减,继续捻针催气上行,针感经乳中,上行至缺盆,缺盆中痛立解,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起针后,患者静卧入睡2h,针3次痊愈。
《灵枢·经脉》:是主血所生病者:……循膺、气街、股、伏兔、、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趾)不用。……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
病例4:患者,女,63岁,慢性咽炎。自觉咽痒、咽干,查见咽部红肿,曾服中西药不效,针取患者双侧合谷穴,按之胀痛处进针,行平补平泻法,患者自觉有虫行感缓慢沿手阳明大肠经,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上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从缺盆上颈,此时患者自觉咽部顿有清凉之感,留针30min,针3次而愈。
, 百拇医药
《灵枢·经脉》: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鼻衄、喉痹……
2 体会
(1)在此4例感传现象中,四肢感传线基本与古代经络线大体一致,只是在胸背部感传线变得宽大一些。(2)按摩、针灸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冷、酸、胀、麻、蠕动、虫行感等不同性质的感传感觉。尤其在病例1中,出现同一经络,同一种刺激方式,产生两种不同的感传感觉。(3)双向传导:在病例1、3中刺激风池、足三里时出现上下两个相反方向的感传。(4)感传在病例1中出现指压阻滞现象。(5)感传有趋病性:病例2、3中感传有明显的趋病性,临床体会趋病性越明显,疗效越好。
病例1、2是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出现的感传现象,病例3、4是通过感传的趋病性而治愈疾病,此时多出现中病即止现象,很少出现越过病灶继续感传。此外,在病例2中,脾经的感传现象并不是起于脾经的本经穴,而是起于脾经与肺经的交会穴(中府)。
另外,在实践中还体会到当人体处于某种病理状态时,感传现象明显,随着疾病的治愈,感传现象多逐渐减弱或消失。
以上4例循经感传现象是临床中所遇到的较典型病例,从一定角度反应了经络现象的基本特征,说明经络的客观存在是有临床基础的;同时,也为针灸推拿治疗临床疑难杂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16100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中医院
(收稿日期:2003-07-15)
(编辑 亦平), 百拇医药(那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