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46例临床分析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3)12-1131-01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是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主要类型,其共同特征是中青年发病。血管病、占位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共济失调,经CT扫描证实排除其他累及小脑及脑干的变化。现总结46例,临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31例,女15例,发病年龄9~56岁,均有家族显性遗传史,遗传度为50%。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时走路不稳,摇摇晃晃,东倒西歪,不能骑车,说话时感觉舌发硬。继而出现四肢震颤,双手笨拙,不能用筷,饮水呛咳。发病3~5年后行走困难需搀扶。无癫痫发作及脑部感染史。体格检查:智力低下3例;言语含糊不清,有小脑性构音障碍25例;伴有鼻音,出现水平眼震19例;眼外肌麻痹7例,合并面神经麻痹和结节性硬化各1例,咽反射亢进,无舌肌纤颤。小脑性共济失调45例,双手轮替笨拙,指鼻不准,跟膝胫试验阳性,不能走直线,有肢体深感觉障碍13例,出现深感觉性共济失调43例,Romberg征(+)。肌体痉挛,步态不稳15例,脊柱侧弯1例,有弓形足2例,其中伴下垂足者1 例,出现四肢肌肉萎缩16例,有5例患者肢体腱反射减弱,EMG正常。出现病理反射43例,巴彬斯基征阳性39例,眼底检查无异常,颅底测量正常。CT显示小脑及脑桥、中脑萎缩4例。
2 讨论
SCA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有遗传早现,即家族中发病年龄逐代提前,症状逐渐加重。首发症状多为双下肢共济失调,走路摇晃不稳,继之言语不清,小脑性构音障碍。检查可见肌张力障碍,小脑及深感觉性共济失调,出现病理反射。起病3~5年即需搀扶才能行走,甚至卧床。预后与起病年龄相反,即起病早,预后差。根据家系遗传史,典型的共性症状,结合CT或MRI检查,除其他遗传变性病即可确诊 [1] 。临床上不典型病例需要与酒精中毒性脑病及MS引起的共济失调鉴别。有条件的医院均应进行鉴别诊断,SCA有共同的突变机制[2] ,目前可用外周血细胞进行PCR分析检测相应基因CAG扩增次数做出准确的判断。
参考文献
1 陈清堂.临床神经病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39.
2 王维治.神经病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2-274.
作者单位:1 110024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2 110024辽宁省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3-09-22)
(编辑 刘娜), 百拇医药(何小欣)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是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主要类型,其共同特征是中青年发病。血管病、占位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共济失调,经CT扫描证实排除其他累及小脑及脑干的变化。现总结46例,临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31例,女15例,发病年龄9~56岁,均有家族显性遗传史,遗传度为50%。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时走路不稳,摇摇晃晃,东倒西歪,不能骑车,说话时感觉舌发硬。继而出现四肢震颤,双手笨拙,不能用筷,饮水呛咳。发病3~5年后行走困难需搀扶。无癫痫发作及脑部感染史。体格检查:智力低下3例;言语含糊不清,有小脑性构音障碍25例;伴有鼻音,出现水平眼震19例;眼外肌麻痹7例,合并面神经麻痹和结节性硬化各1例,咽反射亢进,无舌肌纤颤。小脑性共济失调45例,双手轮替笨拙,指鼻不准,跟膝胫试验阳性,不能走直线,有肢体深感觉障碍13例,出现深感觉性共济失调43例,Romberg征(+)。肌体痉挛,步态不稳15例,脊柱侧弯1例,有弓形足2例,其中伴下垂足者1 例,出现四肢肌肉萎缩16例,有5例患者肢体腱反射减弱,EMG正常。出现病理反射43例,巴彬斯基征阳性39例,眼底检查无异常,颅底测量正常。CT显示小脑及脑桥、中脑萎缩4例。
2 讨论
SCA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有遗传早现,即家族中发病年龄逐代提前,症状逐渐加重。首发症状多为双下肢共济失调,走路摇晃不稳,继之言语不清,小脑性构音障碍。检查可见肌张力障碍,小脑及深感觉性共济失调,出现病理反射。起病3~5年即需搀扶才能行走,甚至卧床。预后与起病年龄相反,即起病早,预后差。根据家系遗传史,典型的共性症状,结合CT或MRI检查,除其他遗传变性病即可确诊 [1] 。临床上不典型病例需要与酒精中毒性脑病及MS引起的共济失调鉴别。有条件的医院均应进行鉴别诊断,SCA有共同的突变机制[2] ,目前可用外周血细胞进行PCR分析检测相应基因CAG扩增次数做出准确的判断。
参考文献
1 陈清堂.临床神经病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39.
2 王维治.神经病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2-274.
作者单位:1 110024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2 110024辽宁省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3-09-22)
(编辑 刘娜), 百拇医药(何小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