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整复及加强石膏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 手法整复及加强石膏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12例。结果 经手法整复后全部病例均达到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临床愈合时间为4~5周,经6个月~1年的随访,完全恢复106例,有6例出现后期肘内翻畸形,经行肱骨髁上截骨术后恢复正常。结论 肱骨髁上骨折采用手法整复及加强石膏外固定治疗,有效地预防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疗效,功能恢复满意。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整复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16-1490-01
笔者采用手法整复及加强石膏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1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68例,女44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1岁3个月,其中2~11岁84例;右侧骨折60例,左侧骨折52例;伸直型骨折86例,其中尺偏型70例,桡偏型16例;屈曲型26例,均为尺偏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12例,局部血管损伤2例;桡神经损伤2例;骨折距治疗时间最长7天,最短30min。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手法整复,具体操作如下:患者仰卧位,两手分别握上臂和前臂做对抗牵引。先矫正重迭移位,再回旋、侧方挤压分别矫正旋转侧方移位。然后以双拇指顶住尺骨鹰嘴推远端向前,两手四指重叠环抱骨折近端向后拉,同时屈曲肘关节90°左右,即可复位,最后用上肢石膏托及肘后部双交叉加强石膏带外固定。
1.3 治疗结果 经手法整复后全部病例均达到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临床愈合时间为4~5周,经6个月~1年的随访,完全恢复106例,有6例出现后期肘内翻畸形,经施行肱骨髁上截骨术后恢复正常。
2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是常见的骨折,尤以小儿最多见,治疗并不困难,笔者采用手法复位及加强石膏外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笔者体会:治疗中关键是预防并发症,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2.1 注意局部的合并损伤,分清主次 如合并有血管损伤或神经损伤,则应以恢复血管神经为主,骨折治疗在后。如果在早期血管神经受压迫,则应及早行骨折手法复位,以解除骨折端对血管神经的压迫;如果是血管神经的破裂或断裂,则应早期手术修补吻合,并做骨折的内固定。若在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后发现伤肢远端肌肉神经缺血时,必须立即解除石膏外固定,以改善伤肢的血循环;若情况严重时,则应行筋膜切开减张术,以免发生肢体缺血坏死或晚期出现浮克曼氏(Voikmann)征缺血性肌挛缩。本组3例是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后出现伤肢远端血运障碍,即行解除外 2陕西省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 固定的,待伤肢肿胀消退、血液循环改善1周后,再重新施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 百拇医药
2.2 掌握手法复位的时机 骨折早期整复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一些病人就诊时已有明显肿胀或张力性水泡形成,本人主张首先抽吸水泡,清洗后用无菌敷料覆盖,并抬高患肢及保持敷料湿润(用75%酒精)。待水泡干燥后,尽早施行手法治疗;而对在没有全身严重合并症及局部血管神经损伤的情况下,应尽早复位不要延迟,越早越好。
2.3 手法操作中的几个问题 (1)对于移位严重者,矫正旋转移位(旋前)和侧方移位是矫正本型骨折的要点。在施行手法时应将远端骨块旋后,施以侧压矫正侧方移位,纠正前后移位时切忌使用暴力屈曲,否则易使远端移位向前造成屈曲型骨折。(2)对屈曲型骨折,先将其转变成伸直型骨折,然后再施行手法整复。(3)对尺偏移位者,用矫枉过正手法复位,使骨折远端向桡侧移位0.2cm左右,用此法治疗观察,愈合没有发生肘内翻及桡倾现象。桡偏移位者则不应矫枉过正。(4)对难以复位及固定的尺倾移位者试用回旋手法将尺倾移位旋至中立或桡偏,并且维持其位置行牵引将其滑行复位,加强石膏固定侧方挤压达到桡偏。
, 百拇医药
2.4 外固定的选择 笔者主张对一些骨折严重移位者复位后采用肘部加强石膏带外固定,石膏的宽度应包括肢体周径的3/4,这样固定较稳定,也便于侧方挤压,推远折端内侧向外,拉近折端向内,使矫枉过正达到一定的桡偏;再者能防止肢体重力性尺倾,避免了肘内翻的发生。
2.5 功能锻炼问题 功能锻炼对骨折恢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有效的进行手指伸屈锻炼,对肿胀消退、防止缺血性挛缩是有益的。早期(7~10天)主要是握拳运动,以后可进行小幅度的肘关节屈伸活动,解除外固定后则要加强肘关节的屈伸度,防止关节粘连,直至关节活动正常为止。本组病例分析未发现因此而发生再移位者。在固定4周左右即使X线片示骨折线清晰,也应解除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
2.6 对粉碎性骨折或较长斜型的不稳定性骨折,不必勉强行手法复位,而应及早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作者单位:1713300陕西省乾县中医医院骨科
(编辑黄 杰), 百拇医药(韩鑫)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16-1490-01
笔者采用手法整复及加强石膏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1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68例,女44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1岁3个月,其中2~11岁84例;右侧骨折60例,左侧骨折52例;伸直型骨折86例,其中尺偏型70例,桡偏型16例;屈曲型26例,均为尺偏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12例,局部血管损伤2例;桡神经损伤2例;骨折距治疗时间最长7天,最短30min。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手法整复,具体操作如下:患者仰卧位,两手分别握上臂和前臂做对抗牵引。先矫正重迭移位,再回旋、侧方挤压分别矫正旋转侧方移位。然后以双拇指顶住尺骨鹰嘴推远端向前,两手四指重叠环抱骨折近端向后拉,同时屈曲肘关节90°左右,即可复位,最后用上肢石膏托及肘后部双交叉加强石膏带外固定。
1.3 治疗结果 经手法整复后全部病例均达到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临床愈合时间为4~5周,经6个月~1年的随访,完全恢复106例,有6例出现后期肘内翻畸形,经施行肱骨髁上截骨术后恢复正常。
2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是常见的骨折,尤以小儿最多见,治疗并不困难,笔者采用手法复位及加强石膏外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笔者体会:治疗中关键是预防并发症,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2.1 注意局部的合并损伤,分清主次 如合并有血管损伤或神经损伤,则应以恢复血管神经为主,骨折治疗在后。如果在早期血管神经受压迫,则应及早行骨折手法复位,以解除骨折端对血管神经的压迫;如果是血管神经的破裂或断裂,则应早期手术修补吻合,并做骨折的内固定。若在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后发现伤肢远端肌肉神经缺血时,必须立即解除石膏外固定,以改善伤肢的血循环;若情况严重时,则应行筋膜切开减张术,以免发生肢体缺血坏死或晚期出现浮克曼氏(Voikmann)征缺血性肌挛缩。本组3例是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后出现伤肢远端血运障碍,即行解除外 2陕西省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 固定的,待伤肢肿胀消退、血液循环改善1周后,再重新施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 百拇医药
2.2 掌握手法复位的时机 骨折早期整复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一些病人就诊时已有明显肿胀或张力性水泡形成,本人主张首先抽吸水泡,清洗后用无菌敷料覆盖,并抬高患肢及保持敷料湿润(用75%酒精)。待水泡干燥后,尽早施行手法治疗;而对在没有全身严重合并症及局部血管神经损伤的情况下,应尽早复位不要延迟,越早越好。
2.3 手法操作中的几个问题 (1)对于移位严重者,矫正旋转移位(旋前)和侧方移位是矫正本型骨折的要点。在施行手法时应将远端骨块旋后,施以侧压矫正侧方移位,纠正前后移位时切忌使用暴力屈曲,否则易使远端移位向前造成屈曲型骨折。(2)对屈曲型骨折,先将其转变成伸直型骨折,然后再施行手法整复。(3)对尺偏移位者,用矫枉过正手法复位,使骨折远端向桡侧移位0.2cm左右,用此法治疗观察,愈合没有发生肘内翻及桡倾现象。桡偏移位者则不应矫枉过正。(4)对难以复位及固定的尺倾移位者试用回旋手法将尺倾移位旋至中立或桡偏,并且维持其位置行牵引将其滑行复位,加强石膏固定侧方挤压达到桡偏。
, 百拇医药
2.4 外固定的选择 笔者主张对一些骨折严重移位者复位后采用肘部加强石膏带外固定,石膏的宽度应包括肢体周径的3/4,这样固定较稳定,也便于侧方挤压,推远折端内侧向外,拉近折端向内,使矫枉过正达到一定的桡偏;再者能防止肢体重力性尺倾,避免了肘内翻的发生。
2.5 功能锻炼问题 功能锻炼对骨折恢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有效的进行手指伸屈锻炼,对肿胀消退、防止缺血性挛缩是有益的。早期(7~10天)主要是握拳运动,以后可进行小幅度的肘关节屈伸活动,解除外固定后则要加强肘关节的屈伸度,防止关节粘连,直至关节活动正常为止。本组病例分析未发现因此而发生再移位者。在固定4周左右即使X线片示骨折线清晰,也应解除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
2.6 对粉碎性骨折或较长斜型的不稳定性骨折,不必勉强行手法复位,而应及早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作者单位:1713300陕西省乾县中医医院骨科
(编辑黄 杰), 百拇医药(韩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