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带脉病32例临床体会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06-0540-01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病人均来自门诊,男,年龄21~47岁,病程最长5年6个月,最短3个月。临床表现大多为腰部不适,下腹部有胀坠感,其中腰腹部有冷感21例。
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取双侧足临泣穴,以1.5寸毫针刺入1.0~1.2寸,以得气为度,留针30~40min,每隔10min行平补平泻手法1次,5天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2天,共治疗2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治愈25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年内未复发者),其中1疗程内治愈17例,2疗程内治愈8例。好转7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1年内复发,但临床症状较以往明显改善,或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者)。所有病人全部有效。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37岁,警察,2000年9月20日就诊。主诉:腹部微胀,腰腹部疼痛1年余,并伴有凉感。患者1年前因腰腹部不适,影响睡眠,曾去多家医院救治。X线片示:腰椎轻度骨质增生。B超示:肾、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每以肾虚腰痛治疗,曾服用汇仁肾宝、巴戟海马丸等温肾壮阳药物,亦使用过针灸、推拿、理疗等方法,效果均不理想。中医诊断:带脉病。取双侧足临泣穴,用1.5寸毫针,进针1.0~1.2寸,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40min,每隔10min行针1次,进针数分钟后,腰腹1周出现温热感,当天晚上睡眠较以前有明显改善,3次治疗后,腰腹部症状全部消失。患者担心复发,继续治疗1周以巩固疗效。1年后相遇诉未再复发。
5 体会
带脉病变临床上并不少见,但由于医生临床经验缺乏或诊断时考虑欠佳,致使临床上易于误诊误治,因而疗效不佳。《难经·二十九难》“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足临泣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带脉,针刺足临泣穴可疏通带脉经气血。带脉为病,因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部不适,故临床上大多以腰痛(肾虚型)论治,使用温补肾阳之法,本组病人以往治疗大多如此,若稍加留意,即可发现其脉诊、舌诊及临床症状均与虚证不一致,这可能与临床上重视症状而轻视脉诊、舌诊等因素有关,而医者鲜有从奇经论治,也是其疗效不好的主要原因。
(收稿日期:2003-03-13) (编辑 纪永健), 百拇医药(王越)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病人均来自门诊,男,年龄21~47岁,病程最长5年6个月,最短3个月。临床表现大多为腰部不适,下腹部有胀坠感,其中腰腹部有冷感21例。
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取双侧足临泣穴,以1.5寸毫针刺入1.0~1.2寸,以得气为度,留针30~40min,每隔10min行平补平泻手法1次,5天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2天,共治疗2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治愈25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年内未复发者),其中1疗程内治愈17例,2疗程内治愈8例。好转7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1年内复发,但临床症状较以往明显改善,或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者)。所有病人全部有效。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37岁,警察,2000年9月20日就诊。主诉:腹部微胀,腰腹部疼痛1年余,并伴有凉感。患者1年前因腰腹部不适,影响睡眠,曾去多家医院救治。X线片示:腰椎轻度骨质增生。B超示:肾、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每以肾虚腰痛治疗,曾服用汇仁肾宝、巴戟海马丸等温肾壮阳药物,亦使用过针灸、推拿、理疗等方法,效果均不理想。中医诊断:带脉病。取双侧足临泣穴,用1.5寸毫针,进针1.0~1.2寸,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40min,每隔10min行针1次,进针数分钟后,腰腹1周出现温热感,当天晚上睡眠较以前有明显改善,3次治疗后,腰腹部症状全部消失。患者担心复发,继续治疗1周以巩固疗效。1年后相遇诉未再复发。
5 体会
带脉病变临床上并不少见,但由于医生临床经验缺乏或诊断时考虑欠佳,致使临床上易于误诊误治,因而疗效不佳。《难经·二十九难》“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足临泣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带脉,针刺足临泣穴可疏通带脉经气血。带脉为病,因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部不适,故临床上大多以腰痛(肾虚型)论治,使用温补肾阳之法,本组病人以往治疗大多如此,若稍加留意,即可发现其脉诊、舌诊及临床症状均与虚证不一致,这可能与临床上重视症状而轻视脉诊、舌诊等因素有关,而医者鲜有从奇经论治,也是其疗效不好的主要原因。
(收稿日期:2003-03-13) (编辑 纪永健), 百拇医药(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