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3年第12期
编号:10400401
脾胃病诊治刍议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3年第12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3)12-1124-01

    脾胃病是中医

    临诊常见病,多发病,这是由脾与胃的生理功能特点决定的。《素问·刺禁论》曰:“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脾运化水谷精微充养一身谓之使,胃受纳腐熟水谷五味谓之市,为水谷之海,脾胃属中焦,脾主升清,胃主和降,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之为病,则升降失常,生化乏源,精、气、神失充,脏腑失养,百病始生,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脾与胃肠病的治疗虽易起效,但难巩固,更易复发,这是治疗上的难点。

    笔者在长期的临诊实践中,对脾胃病的治疗颇有心得,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注意以下几点的选用,可取得满意的疗效,供大家参考。

    1 调治脾胃,重在升降健运

    脾主升清,贵在健运,胃主和降,以降为顺,是一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升降失常,则清气不升,浊阴不降,而生月真胀,在临诊治疗中,经常遇到使用益气健脾,理气消胀之法后脘腹作胀,纳少症状不消,此时在原方基础上加用升降气机之药以助运消胀,则很快见效,常用药选桔梗、枳壳、柴胡、莱菔子、苏梗、荷叶等。
, http://www.100md.com
    2 脾胃之病,久病必虚夹瘀

    脾胃之病,经久不愈,摄食减少,化源不足,服药日久,耗气伤脾,必见气虚,血运不畅,血滞络瘀,正如清·叶天士曰:“初病在气,久病入络”,故久治不愈的脾胃病在治疗中应加用益气健脾、活血化瘀之品,使脾气渐旺、瘀滞得消、运化升降功能恢复,化源充足,诸证自消,药物常选:太子参、黄芪、党参、白术、扁豆、脱力草、丹参、红花、降香、川芎、九香虫、玫瑰花等行气和络。

    3 胃病日久多寒,脾虚日久生湿

    慢性胃肠道疾病患者,经治疗久远,服药众多,尤其常服西药者,多有苦寒伤脾败胃,症见胃脘隐痛作胀,喜温乏 力,背寒怕冷、手足欠温,便溏不爽,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腻等,脾虚胃寒湿阻中焦,治当温中健脾化湿,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苏叶、参、术、炮姜、白芷、洗吴萸、炒扁豆、佛手等。

    4 调治胃肠、毋忘疏肝宁神安脑
, 百拇医药
    脾居中土,职司运化,与胃之纳降、肠道传化功能密切相关,并有肝之疏泄相辅。肝脏疏泄失常,实则肝木犯土,虚则土虚木乘,脾胃之病乃生。现代基础医学研究发现,大脑皮层对胃肠道功能的调控是通过一种胃肠激素—脑肠肽发挥作用的,许多胃肠疾病的症状表现,就是一种心因性疾病—焦虑症、抑郁症,与肝郁气滞,心神失宁的辨证相同,因此在治疗脾与胃肠疾病时,在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如发现疗效不佳时,可从治心、肝与脑入手,采用疏肝理气,宁心安神,益脑开窍法。疏肝宜选味薄质轻之花类药如佛手花、绿萼梅、月季花、合欢花、川朴花及木蝴蝶,使之理气不伤阴。宁心安神、益脑开窍宜选酸枣仁,川百合、生龙骨、茯神、益智仁、开窍用石菖蒲。在治疗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胃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等病时,在辨证基础上加入上述几种药物,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 选用风药治胃肠

    胃肠之病,病久必虚,风寒湿邪,乘虚而入,而辛温类祛风解表药大多气轻味芳,味辛性温,悦脾升阳,宣透胜湿,其所含挥发油成份有调节胃肠功能作用,且风气通于肝,风药尚有疏肝之功,在治疗脾与胃肠道疾病时,只要没有明显阴伤,燥热之象,可在辨证基础上酌选防风、白芷、苏叶、荆芥、羌活、桂枝等以助温中化湿,健脾和胃之力,但注意不要久用,用量宜少,见有舌苔少剥时停用。

    总之,脾胃病治疗,用药直达病所,起效快,但疗效不能持久,往往难于收功全效,但只要在治疗中掌握脾胃病特点虚实相杂,灵活应用上述几种治疗方法,则能药到病除、如桴应鼓,满意收功。

    (收稿日期:2003-12-13)

    作者单位:226100江苏省海门市中医院

    (编辑罗 彬), http://www.100md.com(薛应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