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影像学方法诊断肝脓肿的价值及临床对照
【摘要】 目的 对照分析B超、CT、X线、同位素四种检查方法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并与临床对照,旨在提高早期肝脓肿的正确诊断率。方法 本组患者均行B超常规检查,阳性者记录、拍片。12例行CT、17例行X线、9例行同位素检查。结果 B超检查20例,诊断19例,1例误诊为肝癌;CT检查12例,诊断11例;X线检查17例提示诊断13例;同位素检查9例提示诊断7例。结论 凡有化脓疾病患者,突发明显寒战、高热、肝区疼痛、白细胞增多,如B超提示边界不清的液性占位,诊断即可成立,对症状不典型者应跟踪观察,结合CT、X线、同位素检查,及时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
关键词 B超、CT、X线、同位素检查 肝脓肿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4)01-0068-01
肝脓肿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因其起病隐匿,起初症状不典型,当中晚期形成脓肿后毒素进入血液,则形成脓毒血症。本文就B超、CT、X线及放射性同位素检查诊断肝脓肿的价值及临床对照予以对比分析,旨在提高肝脓肿的正确诊断率,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20例均为住院病人,男11例,女9例,年龄19~81岁,病程3天~2周。B超检查20例,诊断19例,1例误诊为肝癌;CT检查12例,诊断11例;X线检查17例提示诊断13例,同位素检查9例提示诊断7例。20例肝脓肿均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
1.2 方法 本组患者均行B超常规检查,阳性者记录、拍片。12例行CT、17例行X线、9例行同位素检查。
2 结果
2.1 B超检查 4例早期肝脓肿者肝内见较强回声,界限欠清、模糊、形态不规则,其内见强回声,其中2例CDFI于周边见散在红蓝血流斑点。3例跟踪观察至液化;9例中期肝脓肿者,3例周边回声较低,5例周边回声增强,1例跟踪观察回声变低,其中7例CDFI观察于周边、其内见红蓝血流斑点及血流束,5例录得动、静脉频谱;7例晚期肝脓肿者多呈无回声,部分见分隔,壁厚0.3~0.5cm,内壁粗糙、不光滑,CDFI于其内、周边见红蓝血流斑点、血流束,PW录得动静脉血流频谱。
, 百拇医药
2.2 CT检查 CT检查12例,除1例误诊为肝包虫外,其余11例于肝内均见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区,其中4例低密度区内见合并块状影;11例增强后可见后缘强化,其内见未强化区,3例内见不规则分隔及壁钙化,1例肝内高密度影强化,内有低密度坏死,延迟扫描进一步强化,CT值较正常肝实质略高,跟踪检查界限渐清,后期低密度区出现块状影,CT值高于囊肿值。其
余4例为低密度区,另1例误诊为肝囊肿。
2.3 X线检查 4例早期见膈肌抬高;7例中期见膈肌抬高、肋膈角模糊;6例晚期可见膈肌运动受限、抬高,2例伴胸腔积液。
2.4 同位素检查 检查9例,7例可见大小不等的稀疏缺损区。
3 讨论
肝脓肿多发于左、右肝,大的脓肿常位于右后上 [1] ,由于原发灶多系肠系膜上静脉引流至右肝,因而右肝脓肿较多见。本组20例中16例为右肝脓肿(80%)。
, http://www.100md.com
早期肝脓肿因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易漏诊、误诊,但因其演变从实性变为液性为B超诊断提供了诊断的优越条件,尤其定位与动态观察具有重要价值。B超、CT、X线、同位素检查四种方法检查肝脓肿各有优势,B超与CT、X线、同位素扫描相比,具有简便易行、无痛苦、无损伤、无辐射影响等优点,且费用低、诊断迅速,一般在进行临床检查或生化检查后,对肝脓肿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即为B超。本组20例中B超诊断率95%(19/20),CT诊断率91.7%(11/12),X线提示76.5%(13/17),同位素检查提示78%(7/9)。实践表明B超与CT检查由于方法简便、时间短,适合小儿及不配合者,但易受肺、胸骨、肋骨的遮挡,使部分受检部位检查受限,而CT、X线则优于此。总之,四种方法互相补偿,如CT发现占位,B超鉴别囊实性、大小,X线观察膈肌是否运动受限,同位素提示稀疏扫描区,四种方法相互提示,互相弥补。
分析本组B超误诊1例早期肝脓肿为肝癌者,主要原因是早期缺乏症状,B超见表面不光滑、有结节感呈强回声,且又未做跟踪检查。
, 百拇医药
肝脓肿常见症状是发热、疼痛、大汗和黄疸。多数病人肝区叩击痛、肝肿大伴压痛、右下肺呼吸音减弱。凡有化脓疾患者,突发出现明显寒战、高热、肝区疼痛、白细胞增多,如B超提示边界不清的液性占位,诊断即可成立 [2] ,对症状不典型者应跟踪观察,结合CT、X线、同位素检查,及时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为临床的病情分析和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高根五,夏志平,姚榛祥.临床普通外科学.沈阳:沈阳出版社,2001,693.
2 石美鑫,熊汝成,李鸿儒,等.实用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722.
(收稿日期:2003-08-10)
作者单位:73005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超声诊断科
(编辑曲 全), http://www.100md.com(曹敏丽)
关键词 B超、CT、X线、同位素检查 肝脓肿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4)01-0068-01
肝脓肿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因其起病隐匿,起初症状不典型,当中晚期形成脓肿后毒素进入血液,则形成脓毒血症。本文就B超、CT、X线及放射性同位素检查诊断肝脓肿的价值及临床对照予以对比分析,旨在提高肝脓肿的正确诊断率,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20例均为住院病人,男11例,女9例,年龄19~81岁,病程3天~2周。B超检查20例,诊断19例,1例误诊为肝癌;CT检查12例,诊断11例;X线检查17例提示诊断13例,同位素检查9例提示诊断7例。20例肝脓肿均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
1.2 方法 本组患者均行B超常规检查,阳性者记录、拍片。12例行CT、17例行X线、9例行同位素检查。
2 结果
2.1 B超检查 4例早期肝脓肿者肝内见较强回声,界限欠清、模糊、形态不规则,其内见强回声,其中2例CDFI于周边见散在红蓝血流斑点。3例跟踪观察至液化;9例中期肝脓肿者,3例周边回声较低,5例周边回声增强,1例跟踪观察回声变低,其中7例CDFI观察于周边、其内见红蓝血流斑点及血流束,5例录得动、静脉频谱;7例晚期肝脓肿者多呈无回声,部分见分隔,壁厚0.3~0.5cm,内壁粗糙、不光滑,CDFI于其内、周边见红蓝血流斑点、血流束,PW录得动静脉血流频谱。
, 百拇医药
2.2 CT检查 CT检查12例,除1例误诊为肝包虫外,其余11例于肝内均见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区,其中4例低密度区内见合并块状影;11例增强后可见后缘强化,其内见未强化区,3例内见不规则分隔及壁钙化,1例肝内高密度影强化,内有低密度坏死,延迟扫描进一步强化,CT值较正常肝实质略高,跟踪检查界限渐清,后期低密度区出现块状影,CT值高于囊肿值。其
余4例为低密度区,另1例误诊为肝囊肿。
2.3 X线检查 4例早期见膈肌抬高;7例中期见膈肌抬高、肋膈角模糊;6例晚期可见膈肌运动受限、抬高,2例伴胸腔积液。
2.4 同位素检查 检查9例,7例可见大小不等的稀疏缺损区。
3 讨论
肝脓肿多发于左、右肝,大的脓肿常位于右后上 [1] ,由于原发灶多系肠系膜上静脉引流至右肝,因而右肝脓肿较多见。本组20例中16例为右肝脓肿(80%)。
, http://www.100md.com
早期肝脓肿因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易漏诊、误诊,但因其演变从实性变为液性为B超诊断提供了诊断的优越条件,尤其定位与动态观察具有重要价值。B超、CT、X线、同位素检查四种方法检查肝脓肿各有优势,B超与CT、X线、同位素扫描相比,具有简便易行、无痛苦、无损伤、无辐射影响等优点,且费用低、诊断迅速,一般在进行临床检查或生化检查后,对肝脓肿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即为B超。本组20例中B超诊断率95%(19/20),CT诊断率91.7%(11/12),X线提示76.5%(13/17),同位素检查提示78%(7/9)。实践表明B超与CT检查由于方法简便、时间短,适合小儿及不配合者,但易受肺、胸骨、肋骨的遮挡,使部分受检部位检查受限,而CT、X线则优于此。总之,四种方法互相补偿,如CT发现占位,B超鉴别囊实性、大小,X线观察膈肌是否运动受限,同位素提示稀疏扫描区,四种方法相互提示,互相弥补。
分析本组B超误诊1例早期肝脓肿为肝癌者,主要原因是早期缺乏症状,B超见表面不光滑、有结节感呈强回声,且又未做跟踪检查。
, 百拇医药
肝脓肿常见症状是发热、疼痛、大汗和黄疸。多数病人肝区叩击痛、肝肿大伴压痛、右下肺呼吸音减弱。凡有化脓疾患者,突发出现明显寒战、高热、肝区疼痛、白细胞增多,如B超提示边界不清的液性占位,诊断即可成立 [2] ,对症状不典型者应跟踪观察,结合CT、X线、同位素检查,及时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为临床的病情分析和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高根五,夏志平,姚榛祥.临床普通外科学.沈阳:沈阳出版社,2001,693.
2 石美鑫,熊汝成,李鸿儒,等.实用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722.
(收稿日期:2003-08-10)
作者单位:73005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超声诊断科
(编辑曲 全), http://www.100md.com(曹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