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3年第6期
编号:10400962
小儿厌食症治验心得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3年第6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06-0531-02

    笔者数十年来,用自拟方健脾益胃散治疗小儿厌食症,收到较满意效果。据不完全统计治疗约600多例,总有效率达95%以上。

    1 治疗方法

    1.1 方药组成及用法 土炒白术30g,茯苓10g,炒苡米10g,炒神曲10g,炒麦芽10g,炒谷芽10g,木瓜8g,乌梅8g,甘草6g,砂仁6g,陈皮8g,佩兰10g。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过箩装瓶备用。1岁小儿每服3g,1日2次;2岁小儿每服4g,每日2次;3岁小儿每服5g,每日2次;4岁小儿每服6g,每日2次;5岁以上小儿每服6~8g,每日2次。均用糊米水冲服。

    1.2 方义分析 土炒白术性甘、平、温,补脾益气为主药;茯苓、炒苡米甘淡健脾补中,炒神曲、炒麦芽、炒谷芽甘平消食,健脾开胃共为辅药;木瓜、乌梅、甘草酸甘化阴、养胃生津为佐药;砂仁、陈皮、佩兰醒脾和中为使药。全方健脾益胃,补中有健、行消结合,具有运脾醒脾之功。欲健脾者,旨在运脾,欲使脾健,则不在补而贵在运。
, http://www.100md.com
    小儿厌食症的治疗,如再配合捏脊疗法和脐疗法,效果更好。

    2 病案举例

    患儿,男,3.5岁,患儿长期食欲欠佳,喜欢吃零食,特别爱吃冷饮等,嬉戏如常,小便清、大便溏,经常感冒、舌淡苔白稍腻,脉尚有力。患儿精神状态尚可,营养发育稍差,形体偏瘦,面色少华,活泼好动。

    证候分析:脾为后天之本,脾气通于口,脾不和则口不能知五味。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全赖脾之健运敷布精微以生气血,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患儿因长期饮食不佳,则化源不足,不荣于面,故面色不华;脾主四肢、肌肉,脾虚不营故营养发育稍差、形体偏瘦;脾主升,因过食冰冻之品损伤脾阳致脾失健运,脾不升清,故大便溏。治则:健脾益胃。方药:自拟健脾益胃散。用法:每次5g,每日2次,糊米水冲服。配合捏脊疗法1日1次,并将此手法演示其母操作。告之,服药期间注意控制零食,特别是禁食冰冻之品,又让患儿母亲给孩子做一布兜穿上护腹。
, 百拇医药
    该患儿服药治疗3天后,食欲好转,嘱其坚持服药1周,继续注意零食的控制。后随访,该患儿饮食正常,身体发育较前大有好转,体重亦有所增加,感冒的次数亦减少。

    3 讨论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病之一。以1~6岁儿童为多 见,发病率较高,约占儿童疾病的50%以上。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独生子女的发病率更高。本病的临床特点:没有显著的形体改变,精神状态尚可,有较长时间的食欲不振或拒食。

    小儿时期脏腑娇嫩、形体未充,胃小且弱、脾常不足。加之小儿寒暖不知自调,饮食不知饥饱,零食太过杂乱,尤其是冰冻之品损伤脾阳,影响脾胃气机、致胃伤食滞,脾失健运而厌食。

    治疗小儿厌食症应健脾益胃,行消结合。还要注意配合生活调摄,要指导家长做好科学育儿,控制零食冷饮,避免饮食单一或偏食,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厌食症患儿一般体质较差,乃感受外邪变生他病,而影响脾胃气机,形成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笔者的体会是,小儿厌食症防治并重。特别是如何做好预防是很关键的。古人云:“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一个很好的提示。

    (收稿日期:2002-12-20) (编辑 一坤), http://www.100md.com(高淑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