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中华医药荟萃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临床医学
编号:10400773
小儿斜视矫正术的麻醉处理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7月 第4卷 第14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4-2168-02

    视矫正术是小儿眼科最常见的手术,麻醉处理有一定特殊性。我院采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全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21例,ASAⅠ级,年龄5~12岁,体重18~30kg,男13例,女8例。

    1.2 方法 术前半小时肌注鲁米那钠3~5mg/kg,阿托品0.02mg/kg,入室后开放静脉,面罩吸氧去氮,静注氯胺酮1mg/kg,异丙酚1~1.5mg/kg,芬太尼2μg/kg,万可松0.05~0.1mg/kg诱导,插管后行控制呼吸,潮气量10mg/kg,频 率14bpm,吸呼比为1:2,并根据呼末二氧化碳调整参数,使其维持在4~5kPa,术中吸入氨氟醚和静注异丙酚维持。术中监测HR、SpO 2 、EKG等,术毕前半小时停氨氟醚,术毕停异丙酚并用新斯的明拮抗肌松。

    2 结果

    全组病例麻醉经过顺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手术时间60~90min,清醒拔管时间5~10min,术中2例在牵拉眼肌时发生一过性心率减慢,占9.5%。无术后躁动及喉水肿等全麻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发现恶心1例,呕吐1例。

    3 讨论

    斜视矫正术操作精细,麻醉要求患儿安静和镇痛完善,故以全麻为妥,气管插管可便于呼吸管理,防止呕吐误吸,但可导致严重合并症喉水肿。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插管操作轻柔,麻醉维持适宜的深度,术中减少头位变动以及术毕给予地塞米松等可明显减少喉水肿的发生。

    氯胺酮异丙酚联用,心血管作用可相互抵消,同时可减少氯胺酮不良反应如肢体不自主运动等。麻醉药物用量也减少。

    术中压迫眼球,牵拉眼外肌时出现心率减慢、房室阻滞、交界性心律甚至心跳停止,即眼心反射。小儿比成人多见,尤其在高CO 2 血症和低氧血症时 [1] ,全麻并不能明显降低其发生率 [2] 。因此,术中心电监护必不可少,同时要注意患儿通气情况,防止缺O 2 和CO 2 蓄积,眼心反射多为一过性,停止手术操作多可消失,严重者可予阿托品治疗。

    给予氟哌利多5~75μg/kg可明显降低术后患儿恶心呕吐发生率,据报道术前用效果更佳,但本组未予实施。

    总之,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全麻虽不能消除眼心反射,但术中循环稳定,麻醉苏醒快而完全,术后患儿安静,恶心呕吐少,不失为斜视手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盛卓人,王俊科.实用临床麻醉学.第三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37-539.

    2 李琼英,连庆泉.99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年会论文摘要.杭州,1999,539.

    作者单位:322100浙江省东阳市中医院

    (编辑小 川), 百拇医药(楼飞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