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17期
编号:10400056
上举外旋位整复固定不稳定型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17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17-1604-01

    粉碎性或反复整复所致的不稳定型肱骨髁上骨折,采用上举外旋位整复固定130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30例,男69例,女61例,年龄1~16岁;左侧52例,右侧78例。伤后就诊时间1h~3天,均为新鲜闭合型骨折。伤后未经整复者39例,已整复1次者30例,2~5次者61例。X线片示:伸直型骨折130例,其中尺偏型74例,桡偏型56例;粉碎型56例。断端均有不同程度重叠成角和旋转。

    2 治疗方法

    2.1 整复方法 患者仰卧于X线机平台上,术者立于患侧,先纠正患肢旋转移位,再将患肢上举,一助手固定上臂,一助手握前臂对向牵引,待骨折断端牵开后,术者用掌根在患者内外侧对向挤压,纠正侧方移位;两助手维持牵引,术者两拇指顶住肱骨内外上髁后侧,手指环抱近端,对向顶压,助手配合徐徐屈肘至120°,同时外旋前臂。电透下复位满意后,三合一小夹板外固定,再徐徐放下患肢于胸前。

    2.2 固定方法 取杉树皮夹板3块,分别置于肘内外后侧,梯型棉垫3个,视骨折移位方向分别放置于各侧相应部位,内外侧夹板超肘关节,后侧夹板超肘关节连前臂过腕关节,并用阔胶布整块夹板封实,关节处塑型。3条扎带捆扎上臂,再用绷带作“8”字固定肘关节于屈肘120°前臂旋后位, 三角巾悬吊于胸前。定期复查X线片,如有移位及时纠正。

    3 结果

    本组130例均获随访。治疗3~4周后复查X线片,证实骨折愈合,解剖对位86例,近解剖对位44例。随访1年以上,肘关节功能均正常,无肘内翻畸形发生。临床愈合时间平均28天。

    4 讨论

    因为肱骨下端呈扁平状,后有鹰嘴窝,前有冠状窝,髁上骨折后(尤其是低位肱骨髁上骨折),断端接触面小,由于骨折端粉碎或反复整复致骨折端平滑,形成不稳定型肱骨髁上骨折;前臂的重力及手的习惯内旋动作,对维持不稳定型骨折断端的位置,以及保持30°的前倾角,也是一种不利因素。患肢上举复位,消除了前臂的重力作用,外旋屈肘120°,利用肘后侧肱三头肌腱及尺骨鹰嘴、内侧前臂屈肌腱、前侧冠状突、桡骨小头以及关节囊的张力共同作用,使骨断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并用小夹板固定维持稳定后,再移到胸前悬吊,减少了再移位的因素。

    复位以先矫正旋转移位,再矫正侧方移位,后矫正前后移位为顺序。对抗牵引力宜适度,避免损伤血管神经。矫正侧方移位时,内侧略分离,外侧略嵌插,且外旋复位外旋固定,利于预防肘内翻畸形发生。复位后密切注意末梢血运,调整扎带松紧度,防止再移位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单位:52820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医院

    (编辑黄 杰), 百拇医药(朱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