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肋软骨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肋软骨成像方法及在肋软骨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已行胸部多层螺旋CT扫描的资料,将重建图像导入CT3D工作站,用软件MPR、MIP、SSD及VRT进行图像后处理,由2位影像科医生一起对图像进行观察,并就肋软骨畸形发生的部位、种类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 100例受检者的CT扫描后处理图像能很好地显示出肋软骨,其中肋软骨畸形的发生率为43%。结论 多层螺旋CT是一种无创伤性研究肋软骨形态的最佳影像学方法,可作为诊断肋软骨畸形的金标准。
关键词 肋骨软骨 畸形 诊断 多层螺旋CT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3)11-1023-02
肋软骨是肋骨前端的一段透明软骨柱,由于其与胸壁软组织密度差别不大,所以X线片无法显示肋软骨,除非肋软骨已有钙化。普通CT及单螺旋CT机虽然对显示肋软骨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受到扫描层厚和图像分辨率不够高的影响,图像因而会受容积效应而出现不真实的现象,特别在重建图像上会出现明显的阶梯状伪影,不利于清晰地显示出肋软骨。我们利用多排螺旋CT(MSCT)几种后处理软件来显示肋软骨和评价肋软骨畸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材料与方法
100例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50.3岁。1例因胸壁肿块做MSCT检查,其它病例均因肋软骨以外病变来行检查;所有患者均无胸部疼痛症状,并排除了胸部外伤史。
使用的设备为德国西门子Sensation4多层螺旋CT机,扫描参数为:120KV,90mAs,层厚3~7mm,层距1~2.5mm。全部患者的CT图像已根据检查目的做了相应处理。我们回顾性将患者的原始图像进行低对比(Kerner≤B30f)及薄层(层厚≤3mm)重建,然后将重建图像分别导入CT3D工作站,利用MSCT后处理软件—多平面成像(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成像(SSD)及容积成像技术(VRT)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由2位影像科医生一起对图像进行观察,并就肋软骨畸形发生的部位、种类进行分析和统计。
2 结果
, 百拇医药
多层螺旋CT几种图像后处理方法—MPR、MIP、SSD、VRT均能显示出肋软骨,但由于各自的成像原理和方法不同,因而对肋软骨的显示情况也有差别。其中MIP、VRT、SSD显示肋软骨图像优良者分别占98%、98%、96%,完全能用于肋软骨畸形的诊断;MPR图像显示的仅仅是肋软骨的一个断面,不能在同一张图像中显示肋软骨全貌。
本组100例中,肋软骨无异常改变者57例,表现为肋软骨形态规则,无异常密度影(图1略);肋软骨畸形共43例(图2、3、4略)。其中第5肋软骨与第6肋软骨中部有软骨桥连接者占35%(35/100),第6肋软骨与第7肋软骨中部有软骨桥连接者占28%(28/100),在这两种畸形中,23%的同时具有两种畸形;另外,发现肋骨分叉畸形2例(图2、3略),占2%(2/100)。
3 讨论
3.1 肋软骨的解剖及MSCT表现 肋软骨是一透明软骨柱,自肋骨前端开始延伸,对胸部承担着更多的活动性和弹性。上7对与胸骨相连;第8到10肋软骨与其上位肋软骨的下缘相连;最下2个的游离端指向腹壁。自第1到第7肋软骨逐渐增长,然后再逐减到第12肋软骨。它们的宽度像肋间隙一样递减。与肋骨连接的部位宽,向前渐细;但第1~2肋软骨宽,而第6~8肋软骨接触部大。第1肋软骨稍微下降,第2肋软骨水平位,第3肋软骨稍上升,其余向上到胸骨或与上一肋软骨成角倾斜,并略在相应肋骨之前 [1,2] 。
, 百拇医药
在MSCT图像上,肋软骨为位于肋骨前端的一段条带状影,在MIP图像上其密度低于肋骨而高于胸壁软组织;而在VRT图像上,则被染成不同于邻近肋骨及周围软组织的颜色而单独显示出来;SSD通过表面遮盖技术亦能很好地显示肋软骨。
3.2 多层螺旋CT肋软骨成像的优势 多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0.5s/层,8层/s)、扫描层薄(最薄可至0.5mm/层)、图像分辨率高(可达30线对/cm)等优势,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范围的容积扫描,加上其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为肋软骨的成像创造了条件。
MSCT几种图像后处理方法中,MIP、VRT及SSD不仅可以将肋软骨与肋骨及其周围的软组织分别显示出来,而且可以在图像监视器上对目标图像进行转动并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观察,为研究活体肋软骨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无创性方法。MPR只是图像的断面,虽然能看到断面中的部分肋软骨,但不能显示整个胸廓肋软骨全貌,亦不能进行动态三维观察,因而在肋软骨成像方面应用价值有限。
, 百拇医药
4 结论
多层螺旋CT后处理图像MIP、VRT、SSD能很好地显示肋软骨,是观察肋软骨形态的最佳方法,可作为肋软骨畸形诊断的金标准。
参考文献
1 Williams,P.L著,杨林,高英茂主译.格氏解剖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541-542.
2 荣独山.X线诊断学(胸部),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313.
作者单位:518172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影像科
(收稿日期:2003-07-30)
(编辑 一坤), 百拇医药(向子云)
关键词 肋骨软骨 畸形 诊断 多层螺旋CT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3)11-1023-02
肋软骨是肋骨前端的一段透明软骨柱,由于其与胸壁软组织密度差别不大,所以X线片无法显示肋软骨,除非肋软骨已有钙化。普通CT及单螺旋CT机虽然对显示肋软骨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受到扫描层厚和图像分辨率不够高的影响,图像因而会受容积效应而出现不真实的现象,特别在重建图像上会出现明显的阶梯状伪影,不利于清晰地显示出肋软骨。我们利用多排螺旋CT(MSCT)几种后处理软件来显示肋软骨和评价肋软骨畸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材料与方法
100例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50.3岁。1例因胸壁肿块做MSCT检查,其它病例均因肋软骨以外病变来行检查;所有患者均无胸部疼痛症状,并排除了胸部外伤史。
使用的设备为德国西门子Sensation4多层螺旋CT机,扫描参数为:120KV,90mAs,层厚3~7mm,层距1~2.5mm。全部患者的CT图像已根据检查目的做了相应处理。我们回顾性将患者的原始图像进行低对比(Kerner≤B30f)及薄层(层厚≤3mm)重建,然后将重建图像分别导入CT3D工作站,利用MSCT后处理软件—多平面成像(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成像(SSD)及容积成像技术(VRT)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由2位影像科医生一起对图像进行观察,并就肋软骨畸形发生的部位、种类进行分析和统计。
2 结果
, 百拇医药
多层螺旋CT几种图像后处理方法—MPR、MIP、SSD、VRT均能显示出肋软骨,但由于各自的成像原理和方法不同,因而对肋软骨的显示情况也有差别。其中MIP、VRT、SSD显示肋软骨图像优良者分别占98%、98%、96%,完全能用于肋软骨畸形的诊断;MPR图像显示的仅仅是肋软骨的一个断面,不能在同一张图像中显示肋软骨全貌。
本组100例中,肋软骨无异常改变者57例,表现为肋软骨形态规则,无异常密度影(图1略);肋软骨畸形共43例(图2、3、4略)。其中第5肋软骨与第6肋软骨中部有软骨桥连接者占35%(35/100),第6肋软骨与第7肋软骨中部有软骨桥连接者占28%(28/100),在这两种畸形中,23%的同时具有两种畸形;另外,发现肋骨分叉畸形2例(图2、3略),占2%(2/100)。
3 讨论
3.1 肋软骨的解剖及MSCT表现 肋软骨是一透明软骨柱,自肋骨前端开始延伸,对胸部承担着更多的活动性和弹性。上7对与胸骨相连;第8到10肋软骨与其上位肋软骨的下缘相连;最下2个的游离端指向腹壁。自第1到第7肋软骨逐渐增长,然后再逐减到第12肋软骨。它们的宽度像肋间隙一样递减。与肋骨连接的部位宽,向前渐细;但第1~2肋软骨宽,而第6~8肋软骨接触部大。第1肋软骨稍微下降,第2肋软骨水平位,第3肋软骨稍上升,其余向上到胸骨或与上一肋软骨成角倾斜,并略在相应肋骨之前 [1,2] 。
, 百拇医药
在MSCT图像上,肋软骨为位于肋骨前端的一段条带状影,在MIP图像上其密度低于肋骨而高于胸壁软组织;而在VRT图像上,则被染成不同于邻近肋骨及周围软组织的颜色而单独显示出来;SSD通过表面遮盖技术亦能很好地显示肋软骨。
3.2 多层螺旋CT肋软骨成像的优势 多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0.5s/层,8层/s)、扫描层薄(最薄可至0.5mm/层)、图像分辨率高(可达30线对/cm)等优势,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范围的容积扫描,加上其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为肋软骨的成像创造了条件。
MSCT几种图像后处理方法中,MIP、VRT及SSD不仅可以将肋软骨与肋骨及其周围的软组织分别显示出来,而且可以在图像监视器上对目标图像进行转动并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观察,为研究活体肋软骨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无创性方法。MPR只是图像的断面,虽然能看到断面中的部分肋软骨,但不能显示整个胸廓肋软骨全貌,亦不能进行动态三维观察,因而在肋软骨成像方面应用价值有限。
, 百拇医药
4 结论
多层螺旋CT后处理图像MIP、VRT、SSD能很好地显示肋软骨,是观察肋软骨形态的最佳方法,可作为肋软骨畸形诊断的金标准。
参考文献
1 Williams,P.L著,杨林,高英茂主译.格氏解剖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541-542.
2 荣独山.X线诊断学(胸部),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313.
作者单位:518172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影像科
(收稿日期:2003-07-30)
(编辑 一坤), 百拇医药(向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