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胃疾病 > 胃病综合 > 更多2
编号:10400678
门脉高压性胃病82例胃镜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4年第1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4)01-0016-01

    近年研究证明,肝硬化致门脉高压情况下,胃粘膜屏障功能明显降低,易出现胃十二指肠粘膜损害,甚至上消化道大出血。尤其是胃镜检查的广泛使用,使这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得到重视。本文总结了我院近几年收治的82例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近5年收治的门脉性肝硬化患者386例,其中行胃镜检查的106例(占27%),男70例,女36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28岁;按肝功能分级,Ⅰ级20例;Ⅱ级58例;Ⅲ级28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78例,其中34例为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占43%),该组病人除常规肝功能、肝B超或肝CT检查外,均作了胃镜检查。

    1.2 临床表现 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绝大部分除肝功能减退的表现外,不同程度地有上腹不适、腹胀、烧心、早饱等症状,部分病人有呕血及黑便。本组82例中70例有上腹隐痛或烧心、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少数病例虽无明显上腹不适、腹胀等症状,但胃镜检查确为典型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内镜下表现。

    2 结果

    胃镜检查共106例,发现门脉高压性胃病82例,其中:(1)消化性溃疡28例,其中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 疡15例,复合性溃疡3例。(2)糜烂出血性胃炎54例。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内镜下表现为粘膜呈樱桃红色、金黄色,或蛇皮状改变;浅表糜烂出血点、斑,粘膜肿胀等较常见。

    3 讨论

    中晚期肝硬化患者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高,易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往往按常规抑酸、保护胃粘膜、抗Hp等治疗效果较差,如果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其死亡率较高。既往大量文献报道,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是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但由于胃镜检查的普及,现发现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约40%~45%由门脉高压性胃病引起。从理论上看,肝硬化后导致下肢及胃肠道的静脉血通过肝脏解毒后回流心脏受阻,引起食管、胃、肠道粘膜静脉性淤血;肝硬化使肝内动脉血管受压扭曲从而引起食管、胃肠粘膜动脉性缺血,胃粘膜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明显扩张,并有明显分流,微循环障碍和能量代谢异常,胃粘膜屏障功能被破坏,导致H + 反弥散,从而导致胃十二指肠粘膜充血、糜烂、溃疡形成。本组病例的胃镜检查结果提示,中、晚期门脉性肝硬化的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胃粘膜病变,随着门脉高压及肝功能损害的加重,其胃粘膜损害亦加重,也是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上,应给予抑酸保护胃粘膜,改善胃粘膜血液循环等方面的治疗,从而减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发生。

    (收稿日期:2003-09-10)

    作者单位:441021湖北省襄樊中心医院

    (编辑青 山), 百拇医药(毛关国)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胃疾病 > 胃病综合 > 更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