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胸膜炎并发胸膜肥厚的防治方法探讨
【摘要】 目的 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的防治作用。方法 在口服抗结核药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口服强的松加多次穿刺抽胸水(A组)、口服强的松加胸腔留置引流导管(B组)、胸腔注射地塞米松加胸腔留置引流导管(C组)的方法治疗120例结核性胸膜炎合并大量胸水病人,追踪观察各组病人胸膜肥厚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和B组病人胸膜肥厚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病人胸膜肥厚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胸腔留置引流导管结合激素应用能够明显降低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的发生率,激素给药途径不影响疗效。
关键词 结核 胸膜肥厚 防治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5-2311-02
胸膜肥厚是结核性胸膜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机制较复杂,包括胸水的形成和吸收情况、细菌的毒力、病人的抵抗力以及治疗方法等。严重的胸膜肥厚将影响病人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积极预防其发生是临床医生的责任。本研究通过评价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发生率的影响,以探讨预防胸膜肥厚的有效方法。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年龄(31.1±4.7)岁,男42例,女78例。小量胸腔积液38例,中等量以上82例。排除合并结缔组织疾病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判断的疾病。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依据:(1)有发热、乏力、纳差等结核中毒症状和咳嗽、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并有胸腔积液体征;(2)胸片有胸腔积液影像,并经B超检查证实有液性暗区;(3)抽液化验符合渗出液标准;(4)经抗结核药物治疗,症状改善,胸液明显减少或吸收。
1.2 分组与治疗 按治疗方法不同,实验共分为3组。在口服抗结核药的基础上,A组口服强的松加多次穿刺抽胸水,B组口服强的松(1mg/kg体重)加胸腔留置引流导管,C组胸腔注射地塞米松(与强的松等效剂量)加胸腔留置引流导管。胸水接近消失时停止抽液或引流,强的松逐渐减量至停用。用药3、6、12个月后分别作X线胸片检查了解胸膜肥厚的情况。
1.3 胸膜肥厚的评价 采用X线胸片追踪观察的方法评价各组胸膜肥厚的发生率。X线摄片和阅片均由有经验的固定医师完成。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学处理 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所有病人经过治疗后咳嗽、发热症状消失。极少数(6例,2%)病人仍间断有胸痛,但程度较前减轻,均为就诊较晚病人,并伴有胸水吸收不全。7例病人因为药物副反应致肝损害而改变治疗方案,被排除实验。
2.2 胸膜肥厚的发生情况 胸膜肥厚发生情况见表1。C组和B组病人胸膜肥厚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病人胸膜肥厚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胸腔引流能够减少胸膜肥厚发生,但胸腔注 射激素与口服激素方法显示出相同的胸膜肥厚发生率。
表1 不同治疗方法对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发生率的影响(%)注: 与A组比较P<0.05; # 与B组比较P>0.05
, 百拇医药
3 讨论
目前结核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回升,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率有所增高,大部分病人通过规则化疗和积极抽液治疗能够治愈。但常有一些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经过治疗后,有胸水吸收不完全,遗留程度不等的胸膜肥厚,导致病人胸痛、胸闷反复发作,甚至影响肺功能。积极预防胸膜肥厚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病人胸膜肥厚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病人年龄、就诊时间、胸水性质、是否抽液、是否应用激素、是否应用尿激酶等 [1] 。
首先及早就诊与正规抗结核治疗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基础。
尽早抽胸水能够迅速改善症状,促进胸水吸收,已被公认为是能够有效预防胸膜肥厚的治疗措施。目前多主张应用持续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方法,它具有操作简便、穿刺次数少、排液效率高等优点 [2] 。本实验也显示持续引流组治疗胸水,胸膜肥厚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反复多次穿刺组。
, 百拇医药
尿激酶能把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从而溶解纤维蛋白,使胸腔内蛋白含量减少,有助于减少胸膜粘连和胸膜肥厚。但对尿激酶的用量和尿激酶的并发症问题尚缺乏有效论证,因此,我们认为尚不能够作为常规治疗。
激素治疗能够促进胸水吸收,改善结核中毒症状,减少胸水吸收不全的发生率,减少胸膜肥厚的发生。临床上大多数病人接受的是口服治疗,少数病人应用胸腔直接注射的方法。因为口服激素治疗存在用药时间长、并发症多等缺点,是否可以应用胸腔直接注射的方法替代口服治疗呢?本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对胸膜肥厚的预防作用相同,已经初步显示出较好的结果,但由于实验的例数偏少,有待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参考文献
1 卢平宣,黄永志,黎海舰.结核性胸膜炎发生胸膜肥厚因素的探讨.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0(2):170-171.
2 王立法,霍勤,程永明,等.留置式套管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1999,22(11):686.
作者单位:443000湖北省宜昌市结核病防治所
(编辑小 川), http://www.100md.com(田俊)
关键词 结核 胸膜肥厚 防治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5-2311-02
胸膜肥厚是结核性胸膜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机制较复杂,包括胸水的形成和吸收情况、细菌的毒力、病人的抵抗力以及治疗方法等。严重的胸膜肥厚将影响病人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积极预防其发生是临床医生的责任。本研究通过评价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发生率的影响,以探讨预防胸膜肥厚的有效方法。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年龄(31.1±4.7)岁,男42例,女78例。小量胸腔积液38例,中等量以上82例。排除合并结缔组织疾病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判断的疾病。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依据:(1)有发热、乏力、纳差等结核中毒症状和咳嗽、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并有胸腔积液体征;(2)胸片有胸腔积液影像,并经B超检查证实有液性暗区;(3)抽液化验符合渗出液标准;(4)经抗结核药物治疗,症状改善,胸液明显减少或吸收。
1.2 分组与治疗 按治疗方法不同,实验共分为3组。在口服抗结核药的基础上,A组口服强的松加多次穿刺抽胸水,B组口服强的松(1mg/kg体重)加胸腔留置引流导管,C组胸腔注射地塞米松(与强的松等效剂量)加胸腔留置引流导管。胸水接近消失时停止抽液或引流,强的松逐渐减量至停用。用药3、6、12个月后分别作X线胸片检查了解胸膜肥厚的情况。
1.3 胸膜肥厚的评价 采用X线胸片追踪观察的方法评价各组胸膜肥厚的发生率。X线摄片和阅片均由有经验的固定医师完成。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学处理 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所有病人经过治疗后咳嗽、发热症状消失。极少数(6例,2%)病人仍间断有胸痛,但程度较前减轻,均为就诊较晚病人,并伴有胸水吸收不全。7例病人因为药物副反应致肝损害而改变治疗方案,被排除实验。
2.2 胸膜肥厚的发生情况 胸膜肥厚发生情况见表1。C组和B组病人胸膜肥厚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病人胸膜肥厚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胸腔引流能够减少胸膜肥厚发生,但胸腔注 射激素与口服激素方法显示出相同的胸膜肥厚发生率。
表1 不同治疗方法对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发生率的影响(%)注: 与A组比较P<0.05; # 与B组比较P>0.05
, 百拇医药
3 讨论
目前结核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回升,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率有所增高,大部分病人通过规则化疗和积极抽液治疗能够治愈。但常有一些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经过治疗后,有胸水吸收不完全,遗留程度不等的胸膜肥厚,导致病人胸痛、胸闷反复发作,甚至影响肺功能。积极预防胸膜肥厚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病人胸膜肥厚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病人年龄、就诊时间、胸水性质、是否抽液、是否应用激素、是否应用尿激酶等 [1] 。
首先及早就诊与正规抗结核治疗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基础。
尽早抽胸水能够迅速改善症状,促进胸水吸收,已被公认为是能够有效预防胸膜肥厚的治疗措施。目前多主张应用持续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方法,它具有操作简便、穿刺次数少、排液效率高等优点 [2] 。本实验也显示持续引流组治疗胸水,胸膜肥厚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反复多次穿刺组。
, 百拇医药
尿激酶能把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从而溶解纤维蛋白,使胸腔内蛋白含量减少,有助于减少胸膜粘连和胸膜肥厚。但对尿激酶的用量和尿激酶的并发症问题尚缺乏有效论证,因此,我们认为尚不能够作为常规治疗。
激素治疗能够促进胸水吸收,改善结核中毒症状,减少胸水吸收不全的发生率,减少胸膜肥厚的发生。临床上大多数病人接受的是口服治疗,少数病人应用胸腔直接注射的方法。因为口服激素治疗存在用药时间长、并发症多等缺点,是否可以应用胸腔直接注射的方法替代口服治疗呢?本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对胸膜肥厚的预防作用相同,已经初步显示出较好的结果,但由于实验的例数偏少,有待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参考文献
1 卢平宣,黄永志,黎海舰.结核性胸膜炎发生胸膜肥厚因素的探讨.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0(2):170-171.
2 王立法,霍勤,程永明,等.留置式套管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1999,22(11):686.
作者单位:443000湖北省宜昌市结核病防治所
(编辑小 川), http://www.100md.com(田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