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3年第12期
编号:10400409
莱姆病神经系统损害72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3年第12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3)12-1128-02

    莱姆病的神经系统损害又称神经莱姆病,以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多样化且无特异性为特点,现将我院近几年收治的有神经系统损害的莱姆病72例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都生活在疫区,有明确的蜱叮咬史,72例患者中男58例,女14例,年龄13~60岁,平均年龄25岁。发病时间最短为5天,最长11个月,以20~30天 时为最多。

    1.2 临床症状 表现多样化,且同一患者有多种神经系统损害症状。72例患者中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的42例,肌肉酸痛、颈部僵硬15例,失眠、记忆力减退、轻微精神异常、烦躁易怒9例,癫痫发作3例,延髓麻痹2例,视物模糊、耳鸣3例,复视2例,同时合并森林脑炎12例。
, 百拇医药
    1.3 神经系统检查 单肢或偏瘫或双下肢轻瘫7例,单侧或双侧周围性面瘫5例,视力减退、听力减退3例,外展神经麻痹2例,脑膜刺激征15例,小脑性共济失调1例。

    1.4 实验室检查

    全部患者血清特异性诊断莱姆抗体检查阳性,29例患者脑脊液莱姆抗体阳性。40例患者行脑电图检查,中度异常8例,轻度异常15例。46例行腰穿检查,29例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一般为12×10 6 /L~128×10 6 /L,15例脑脊液压力增高,蛋白、糖及氯化物均正常。35例行头颅CT扫描,伴有瘫痪的7例中有5例可见白质低密度病灶,余均未见异常。

    2 讨论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经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普遍存在于山区和林区,是主要侵犯皮肤、神经系统、心脏和关节的多系统感染性疾病。伯氏疏螺旋体具有高度嗜神经性,常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脑神经炎或神经根炎,有些病人可出现轻微精神行为改变,如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极少数病人有癫痫发作,既往曾有报道 [1] ,脑神经炎多为面神经周围性瘫,但本组72例病人中有2例为外展神经麻痹,此前尚未见报道。
, 百拇医药
    莱姆病的神经系统损害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诊断需依靠流行病学、蜱叮咬史和特异性血清学检查。本病 需与病毒性脑膜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多发性硬化及精神分裂症等疾病鉴别。资料介绍氨苄青霉素和头孢三嗪对本病疗效较好 [1] ,但我们对本组大部分病人应用青霉素G钠治疗亦取得较好效果;同时配用七叶皂甙钠和胞二磷胆碱及黄芪注射液疗效更佳;扩张血管药用于伴有肢体瘫痪的患者,极大地减少了致残率,此疗法同样适用于森林脑炎的病人;通过对本组72例病人治疗观察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本病治疗无益且副作用较大。

    对于同时合并森林脑炎的神经莱姆病,应以治疗森林脑炎为主,兼以应用抗伯氏疏螺旋体的药物,此类病人同时或相继感染森林脑炎病毒和伯氏疏螺旋体,其血清中出现抗森林脑炎抗体和莱姆抗体同时升高。本组12例同时合并森林脑炎的患者,病情均较单纯神经莱姆病重,有2例出现延髓麻痹,对于这类病人更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 李华,张晓光,万康林,等.神经莱姆病86例报告.中华神经科杂志,2003,2:116.

    (收稿日期:2003-12-05)

    作者单位:157011黑龙江省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编辑黄 杰), 百拇医药(徐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