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 2004年第1期
编号:10400909
医疗机构内部疫情监测和报告系统的建立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4年第1期
     国务院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及其人员为突发卫生公共事件报告责任人,并对各级卫生防疫和行政部门提出了明确的疫情报告和处理要求。本文就医疗机构如何建立内部自身的疫情监测和报告系统,确保及时、准确报告疫情进行讨论。

    1 医疗机构建立内部疫情监测和报告系统的必要性

    1.1 是启动整个疫情监测和报告的起点 医疗机构往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首个接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患者的一线单位,疫情能否及时、准确上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上报疫情是否及时、准确。医疗机构对疫情的严密监测和准确、及时上报是保证整个疫情报告网络得以正常启动和运转的起点。

    1.2 是贯彻依法行医的必然要求 《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应急条例》第五十条明确对医疗机构未覆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给予行政处罚或追究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附近的医疗保健机构或者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由此可见,医疗机构不仅有教育和督促医疗人员报告疫情的义务,而且有接受医务人员疫情报告和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的义务,如果工作失职将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惩。医疗机构建立疫情监测和报告系统是贯彻《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行医、规范管理的必然要求。
, http://www.100md.com
    1.3 是医疗机构合理调配卫生资源的依据 医疗机构通过建立内部疫情监测和报告系统,并通过其富有成效的工作,可以准确把握疫情动态,科学预测疫情的发展动向,为合理调配卫生资源,及早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提供依据。这一点对综合性医疗机构尤为重要。当预测出疫情仍在发展时,医疗机构应果断实施扩大收容方案,调整病房布局,及时增加和改建特种病房数量,扩充工作人员队伍,压缩其他单位工作任务;当预测疫情已开始得到控制时,医疗机构可逐步压缩所扩充的病房数量,逐步恢复其他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实现一手防突发卫生公共事件,一手抓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以免错失良机,使医疗机构蒙受更大的损失。笔者所在医疗机构在抗击“非典”工作中,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在疫情发生之初,依据自身疫情监测与报告系统提供的数据,正确预测了疫情的发展趋势,提前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收治160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救治任务,有效地防止了院内感染流行,保证了医疗机构的安全,避免了受到较大的冲击。

    1.4 是做好防治院内感染工作的关键 医疗机构在应对突发卫生公共事件中,尤其是应对类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事件中,如何做好自身防护、防治院内感染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医疗机构建立内部疫情监测和报告系统之后,展开对有密切接触史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及时对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或医学观察,做到“早调查、早观察、早隔离、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从而有效地防治院内感染。笔者所在医疗机构在抗击“非典”期间,依据疫情监测与报告系统提供的资料,及时对300多名工作人员进行了隔离观察或医学观察,避免了院内感染发生和流行。
, 百拇医药
    2 医疗机构如何建立内部疫情监测和报告系统

    2.1 健全三级疫情监测与报告体系 医疗机构建立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理委员会)、突发公共卫生管理控制部门(以下简称管理部门)和各临床科室疫情监测和报告小组(以下简称小组)三组疫情监测与报告网络体系。委员会为一级单位,由业务副院长主管,医疗机构医务部牵头管理,由相关临床科室、辅检科室和后勤部门等主要负责人和专家等组成。管理部门为二级单位,通常在感染管理控制部门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补充不同的专业管理和工作人员组建而成。各临床科室疫情监测和报告小组为三级单位,由科主任、护士长和住院总医师组成。

    2.2 明确各级单位的职责及工作流程 首诊医务人员是疫情报告的法定责任人,发现法定报告的疾病患者后,应迅速向所在科室疫情监测和报告小组报告疫情。经小组对疫情进行核实后,填报疫情报告卡迅速报管理控制部门,后者接到报告后,立即到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遇突发感染性事件时重点对有接触史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疫情进行统计、汇总,随后向管理委员会和地方卫生防疫部门报告。管理委员会接到管理部门的报告后,立即向医疗机构领导汇报,并及时做好各项工作调整布署、制订相关预案和完善相关防治措施。原则上应严格依照逐级由下至上报告,由上至下复审,上下沟通,确保疫情报告准确,医疗机构管理部门和领导对疫情准确把握。
, 百拇医药
    2.3 加强医务人员法制教育 首诊医务人员是突发卫生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定报告人,负有及时、准确报告疫情的义务,但由于医务人员工作繁忙,加之部分医务人员报告意识淡漠,有可能发生缓报、漏报,因而加强医务人员法制教育,是贯彻依法行医的基础。医疗机构应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印发宣传资料、组织考核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将有关法律法规放置在医疗机构内部网站上,方便医务人员查询和学习。

    2.4 成立督导机构 医疗机构抽调机关、感染管理控制部门和一线临床科室,共同组成督导检查组,坚持对疫情监测和报告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笔者所在医疗机构在抗击“非典”期间,形成了“日查”、“周查”和“月查”的工作制度,即督导组成员坚持督导各单位每日上午和下午下班前进行清查,督导组每周对各单位轮流进行抽查,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杜绝了漏报、缓报、错报疫情现象。

    2.5 补充专业人才 医疗机构要重视疫情监测和报告方面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尤其是要加强感染管理控制部门人才队伍建设,补充精通流行病学、卫生公共管理等专业的人才,做好拴心留人工作,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为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疫情监测和报告系统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条件。
, 百拇医药
    3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建议

    3.1 注意报告时限要求 《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规定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人时,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以最快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应在2小时内上报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疫情。为了确保按时报告疫情,医疗机构应对疫情监测和报告系统提出明确的报病时限要 求。通过要求医务人员,应在发现病人后10分钟内报告所在科室疫情监测和报告小组,小组于半小时完成核实疫情和填报疫情卡工作,管理部门应在接到小组报送疫情报告卡后1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统计、汇总和疫情上报工作,管理委员会接到管理部门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医疗机构领导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

    3.2 防止因报病工作引发病源体传播 医疗机构在建立疫情监测与报告系统的同时,应做好本系统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尤其要注意因逐级传递报病卡引发病原体播散。为此,建议医疗机构为相关单位配备传真机,相互间以发传真的形式传送疫情数据,这样既可以保证能迅捷报告疫情,又可以避免病原体播散。
, http://www.100md.com
    3.3 加强与地方卫生防疫机构协作 医疗机构内部的疫情监测与报告系统应加强与地方卫生防疫机构协作,及时向地方卫生防疫机构、准确报告疫情,同时反馈和了解病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工作流程互动,信息资源共享。由于地方卫生防疫机构有强大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能力,其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较为全面、可靠。加强与地方卫生防疫机构协作,不但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流行病学资料,而且可以进一步从宏观上把握疫情,为医疗机构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践中,由于地方卫生防疫机构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往往由于较为繁忙,不能及时向医疗机构提供病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因而医疗机构应主动向防疫机构跟踪了解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此外,医疗机构应积极配合卫生防疫机构做好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疫情结束后,及时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总结工作,以及时掌握流行病学特征,评价干预措施,为彻底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3.4 研制开发疫情监测和报告软件模板 建议上级卫生防疫部门研制开发疫情监测和报告软件。这样做可以进一步规范疫情报告内容,提高疫情报告卡质量,避免因字迹不清或填写内容不全影响疫情报告质量,同时用软件模板生成的疫情报告卡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方便疫情统计、分析,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方便。

    作者单位:510515广东省广州南方医院

    (编辑 麦伦), http://www.100md.com(杨云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