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期
编号:10401931
B超监视直接加压输卵管通液术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3)01-0074-02

    子宫输卵管的X线检查在妇产科的临床实践中属传统的重要检查方法,但随着B超显像技术的发展和声学造影的临床应用,我站在B超监视下直接加压法行输卵管通液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站妇产科门诊自1989年1月~2000年1月收治阻塞性不孕症病人88例,其中原发性不孕症28例,继发性不孕症60例;均为在本院或外院行传统法通液术诊断病人,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7岁;不孕时间最短2年,最长10年。将8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直接加压法或传统法行输卵管通液术,观察组48例,对照组40例。

    1.2 方法

    1.2.1 仪器 应用Atfino B超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
, 百拇医药
    1.2.2 器械 传统输卵管通液法常规器械;输卵管粘堵术所用输卵管金属导管1根及硬膜外导管1根。

    1.2.3 操作 病人月经干净2~3天,无生殖道急性炎症及全身严重性疾病,膀胱适度充盈,B超监视引导下宫腔操作。(1)病人取膀胱截石位,术者按常规消毒准备手术;用探头扫查下腹部,以清晰显示子宫及附件为宜。(2)术者铺巾,扩张阴道,暴露及固定宫颈并消毒,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将硬膜外导管插入输卵管金属导管内,注意不要长出金属导管外,通过B超监视引导导管进入宫腔,并指示操作的深度,方向及屈曲度,准确到达子宫角部,当稍有凹陷感时,左手固定金属导管,左手将硬膜外导管轻轻送入输卵管间质部0.5~1cm,由助手将3%过氧化氢溶液10ml从硬膜外导管注入,如无阻力,并见液气泡沿输卵管伞喷出提示通畅,若注入药液阻力大,表示输卵管阻塞,可反复并加压注入,以提高施加在输卵管管腔上的压力,有时液体可徐徐通过或阻力由大变小,或突然有落空感,此时可见液气泡在输卵管伞端喷出,提示输卵管管腔粘连松解分离,继而注入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4万U,α-糜蛋白酶750U,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对侧同法操作。
, 百拇医药
    2 结果

    88例阻塞性不孕症病人,通过1~4次输卵管通液后,观察组双侧通畅34例、占70.8%,单侧通畅9例,双侧阻塞5例;宫内妊娠35例,占74.5%,宫外孕1例,失访12例。对照组双侧通畅12例、占27.3%;单侧通畅10例,双侧阻塞18例;宫内妊娠14例,宫外孕3例,失访23例。从以上数据表示直接加压法输卵管通液术与传统法通液术相比,双侧输卵管通畅率及宫内受孕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传统的输卵管通液术,只靠医师主观感觉,注药阻力和经验来判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假象,而在B超“近直视”下操作,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还动态观察了阻塞与通畅的实变声像,操作目的性更强,位置更准确。

    加压法液体直接注入输卵管管腔,提高了施加在管腔上的压力,促使粘连组织分离松解,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传统法的液体注入宫腔由宫壁传递压力,间接地作用在输卵管管腔上,远远不及加压法,所以对粘连组织的分离松解作用就不及加压法。加压法导管插进输卵管间质部,可直接向管腔注入所需药物,提高局部药物浓度,从而提高疗效。

    过氧化氢本身为消毒剂,与炎性组织接触放出微气泡,对宫腔输卵管均有消炎和膨胀作用,与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的共同抗炎、抗粘连作用效果显著。

    笔者认为,对于输卵管阻塞的诊断和治疗,用B超监视直接加压输卵管通液术,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收稿日期:2003-04-24)

    作者单位:425000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妇幼保健站

    (编辑亦 平), http://www.100md.com(唐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