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19期
编号:10401453
SARS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干预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19期
     【摘要】 目的 探讨SARS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干预措施与效果。方法 采用询问及调查的形式对102例SARS患者住院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干预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102例SARS患者中,共有93例患者存在各种心理异常,其中82例(88.2%)存在紧张和恐惧心理;61例(65.6%)存在自卑和自责心理;有36例(38.7%)出现情绪改变;27例(29.1%)有敏感猜疑心理;另有18例(19.4%)有抑郁心理;10例(10.8%)有灰心、失望的心理。根据这些不同的心理异常患者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和干预,可使患者能够理解和服从治疗大局,支持和配合治疗,并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绝大部分SARS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根据不同情况对这些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和改善预后,并可减少SARS的传播和流行。

    关键词 SARS 心理学 干预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09-6614(2003)19-1790-03
, http://www.100md.com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ˉdrome,SARS)在国内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它的暴发和流行,给社会政治、经济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危害。经过全球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已确定其病原体为冠状病毒的变种 之一。目前本病尚无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患者存在各种心理异常并对治疗和预后造成一定的影响,经过对这些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总结了这些心理异常和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院于2003年2月~5月共收治128例SARS患者,选择其中的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60例;年龄16~69岁,平均35.6±13.4岁;全部病例均符合卫生部“非典型肺炎的诊断标准” [1]

    1.2 研究方法 采用询问及调查的形式对入选病例的心理特征进行登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紧张和恐惧、自卑和自责、情绪改变、敏感猜疑、抑郁和灰心、失望等;同时对有这些心理异常的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并观察其效果。2 结果本组患者共有93例出现各种心理异常,其中82例存在紧张和恐惧心理;61例存在自卑和自责心理;36例有不同程度的情绪改变;27例有敏感猜疑心理;另有18例和10例分别有抑郁和灰心、失望的心理(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表1 非典患者的各种心理特点

    3 讨论

    3.1 心理异常分析 SARS流行期间,由于有大量的医务人员感染并有病例死亡以及初期的不当传言,给全社会带来恐慌情绪,当病人被怀疑为SARS并进入隔离病房时,绝大部分病例的最初反应是紧张和恐惧,担心和害怕自己的病情进展甚至危及生命,他们常因此而出现焦虑、懊恼、急躁等情绪,或自认倒霉;有些患者变得特别容易发怒,常因小事发脾气,无端指责他人,甚至辱骂医护人员,事后又懊悔不已。有些病人会否认患病或怀疑诊断是否正确,以此来减轻内心的恐惧。

    当经过医生检查和观察后确诊为非典患者时,部分病人(61例,65.6%)有较强烈的自卑和自责心理,同时又感到沮丧和无助,担心被亲人和朋友嫌弃,担心工作单位不理解或者要下岗,这些患者悔恨自己疏忽大意,埋怨别人传染给自己,甚至怨天尤人,认为自己运气差,同时,总觉得没有人真正关心、理解自己,没有人能够帮自己,缺乏安全感,对自己没有信心,特别依赖他人,要求别人关心自己,行为幼稚,出现类似小孩的行为,这些病人经常以各种理由要求家人或医务人员陪伴在身边。
, http://www.100md.com
    有些患者出现严重的情绪改变,人变得麻木,感到忧伤,有时又觉得孤立和被遗弃,睡眠时做噩梦,此类病人有较多的异常感觉或症状,对身体内部各器官的活动特别关注,总是觉得自己某方面不正常,这些患者占38.7%;他们容易失眠、食欲低下、疲乏懒言,但又害怕孤独,患病后特别思念亲人;情绪也不稳定,易于哭泣。猜疑心加重,对医护人员经常察言观色,推断医护人员是否在隐瞒病情,自己的病情是否正在加重。这些患者容易接受病友的影响,也容 易接受医务人员的暗示治疗。

    有些患者患病后,出现性格改变,经常怀疑别人,容易对他人产生怨恨情绪,常指责外界和周围的人,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牺牲者,在治疗中对医务人员不信任,对治疗措施不放心、不满意、多方挑剔,对治疗不够配合,有时会影响到治疗的顺利进行和疗效。

    有部分患者出现抑郁情绪,对自己的未来灰心丧气,对治疗没有信心,甚至认为自己是病入膏盲。这类患者占19.4%,此类患者病后一直沉默寡言,逃避别人,也逃避医务人员,即使有不适也不愿告诉医生,而且认为告诉医生也没有用,他们认为医生难于控制病情,即使尽一切努力也很难挽救他们。他们认为活着已没有意义,只会拖累别人,成为社会的包袱。因为他们主诉少,很少给医护人员添“麻烦”,但这类患者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病人,有时因情绪低落和绝望而使免疫力降低导致病情加重 [2]
, 百拇医药
    有部分患者出现濒死感和绝望情绪,感到极度恐惧,心理处于应激状态。这类病人占10.8%,这类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而且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或其他不适感,总是担心自己会死亡。他们容易冲动、有破坏行为且常拒绝治疗,有时会出现伤人毁物或自伤行为,甚至有自杀倾向。

    3.2 干预措施 在对这些心理异常的SARS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时,主要原则是要宽容对待他们,尽快稳定他们的情绪,使患者能够理解和服从治疗大局,支持和配合治疗。我们通过对这些患者实施以下的一些干预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首先,医护人员要理解患者的各种行为和情绪反应,要有宽大的胸怀,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能被患者的言语和行为所激怒,要牢记救死扶伤的职责,在任何情况下不能丧失医生的立场,不能与病人争吵或不积极治疗,也不能因患者的责怪而过度悲伤。同时,医务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在病人的理解和配合下,采取一切有效的治疗措施,除了药物治疗外,特别要给予心理辅导和支持治疗;要尊重和体谅患者,避开攻击性话题,不与患者正面冲突。摆明目前的病情判断依据和结果,使患者能明白和接受目前的治疗,并配合医务人员做好医疗工作。
, 百拇医药
    其次,要耐心做好病情的解释工作,强调隔离手段是暂时的,而且是为了更好地观察和治疗,同时也是保护患者和家人最好的方式;隔离的目的是隔离病毒,防止传染和流行,而不是单纯隔离他本人;要强调现有的治疗是有效的,SARS的治愈率高,病死率较低,后遗症很少;除此之外,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和恢复信心也很重要,对于非典,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要让患者明白SARS是可防可治的,并不象传言说的那么可怕。要告诉他们,自己内在的信心最为重要,没有信心,你可能没被SARS击倒,倒有可能被自己制造的恐惧所击倒,通过这些措施,能让病人逐步恢复信心,对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是很关键的。

    对于呼吸困难、极度不安、表达困难的病人,在他有濒死感、极度恐惧或感到绝望时,医护人员要做到冷静和镇定,在安抚和鼓励的同时,要加强治疗和护理。治疗要有序,避免慌乱,决不能让患者感到你对治疗没有把握或信心不足。在与患者接触时,要注意夸奖他们的优点,承认他们存在某些想法是合理的,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鼓励患者讲出其内心的担心和忧虑,仔细倾听,帮助他们疏泄情绪,要向他们说明医务人员会给予他们尽可能周全的照顾;对于不能满足的要求要有客观合理的解释;与患者交谈时,要保持医务人员的权威性,这样会使病人对治疗更有信心。
, 百拇医药
    另外在治疗的同时,要注意提供一些关于疾病的信息,可让他们阅读宣传手册,学习一些医疗知识。同时可就检查结果、治疗计划与他们作一些简单的交谈,让他们相信医护人员并没有对他们隐瞒病情,同时使他们相信医师能给予他们积极合理的治疗。总之,要让患者SARS的主要信息和自己的病情与治疗有较全面和正确的认识,这对提高治愈率和促进早日康复是很有帮助的。而对于性格孤僻和偏执的患者,医生要主动地询问其内心感受,征询他们对治疗康复的意见,耐心倾听他们的主诉,对其烦恼和感受表示充分的理解。同时尊重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不去 过多打扰其严加防护的私人空间 [3]

    综上所述,绝大部分SARS患者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异常,这些心理异常对治疗效果和预后造成较大的影响;在临床诊治过程中,要积极应对,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有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非典型肺炎病例的临床诊断标准(试行).2003-4-17.

    2 丛中,吕秋云.传染病的防治.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5(5):47-50.

    3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南—精神病学专业、心理治疗学专业,北京:知识出版社,2001,438-443.

    (编辑青 山)

    作者单位:510095广州市胸科医院, 百拇医药(廖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