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期
编号:10401924
血液检验中的PT与APTT的质量控制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3)01-0069-02

    临床血液学不同指标的测定,必须验证方法学的可靠性。质量控制可用来分析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操作技术水平,做为试剂和其他实验条件改变的客观依据。在血液学检验中变异因素很多,血液自离开静脉后就产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故有些指标必须迅速测定,如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APTT)等。

    1 方法与结果

    血液中需检测的指标很多,本文就PT和APTT测定为例,阐述血液学检验标准化的建立。取50份正常人标准血浆(9:1枸橼酸钠抗凝)。3000r/min离心10min,取血浆加入0.1%叠氮钠,立即分装于小塑料管内,每管0.5ml置于-80℃冰箱。将此质控血样在美国Pacific Hemostasis A Fisher Scientific Thromboscreen400半自动血凝仪测定PT和APTT各20次,用同一批号的试剂,以取得1个靶值。在以后每次测定患者样品时,须在前后各作1份质控血样,用来检验患者样品测定的结果,并画出质控图。把20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靶值)作为基线,以靶值 的±15%为上下限,超出此线的测定结果应仔细分析,寻找误差原因,然后考虑测定样品结果的取舍。

    2 讨论

    血液学检验中任何条件的改变均可使结果产生差异,必须用客观指标(质控)来衡量实验批内和批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质控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下面是有关质量控制的几个问题。

    2.1 关于质控图 以前常用平均值2SD来表示靶值变异的上下限,但用2SD不太合适,因实验结果的SD受多种因素影响而时大时小,因此不太科学。近年来外国都趋向平均值(靶值)的±15%来表示靶值的上下限,它的范围比2SD要小些,因而较为理想。

    2.2 质控血浆的准备 (1)质量控制根据所检测的实验指标,采取不同抗凝剂的血浆。血浆用量应准备充分,能维持半年以上使用,如经常更换将不利观察批内及批间的变异(CV)。(2)血浆来源:在区别不同实验目的而建立不同的质控血浆时,要考虑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并集中采取所用的质控血浆。(3)分装与保存:抗凝血离心后加入防腐剂叠氮钠0.1%,按每次测定需要量分装于小塑料管内。因反复溶解可使质控血浆易污染或变质。分装后最好置于-80℃冰箱内。

    国际上非常重视医学检查中的质量控制,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已召开6次有关会议,世界卫生组织强调这一点。在美国国家血浆学室间质控,对血细 胞计算、形态学及凝血因子都进行全面质控。这提示我们检验人员必须注重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收稿日期:2003-04-06)

    作者单位:1037005山西省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

    2037008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

    (编辑阳 光), http://www.100md.com(刘笑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