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应用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6-2503-02
瘀血广泛存在于各种疾病,它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近年来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病越来越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对于一些慢性肝炎或顽固病例确能收到满意效果,兹探讨如下。
1 慢性肝炎瘀血形成的病因病机
肝炎的病因主要为湿热,在急性期,湿热毒邪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旦转为慢性,则多个脏腑同时受损,气血失调,其病因病机也随之而复杂化,此时的瘀血证可以是某个辨证分型的一个兼证,也可以是病变某个阶段的主证,血瘀的成因。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1)情志所伤,肝失疏泄,气滞血行不畅致瘀。(2)肝病犯脾或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水湿内停,阻于脉络导致血脉不通而瘀,脾虚临床一证多表现气虚。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滞则血瘀。(3)肝体阴而用阳,慢性肝炎日久,阳常有余而阴不足,阴虚火旺,热郁于内,煎熬血液,遂成瘀块。
, 百拇医药
2 慢性肝炎常见瘀血症状
(1)右下腹疼痛,疼痛特点是刺痛,痛有定处,日久不愈,反复发作。(2)腹胀,腹胀特点是腹胀以下腹为甚。(3)乏力、纳差。(4)低热。(5)黄疸、面色晦暗,面部还常有红纹赤斑,胸腹部青筋突出等。(6)舌质、脉象,紫舌是诊断血瘀的重要标志,慢性肝炎舌象的具体表现有暗舌、紫点、瘀斑或舌下静脉怒张。
3 慢性肝炎几种常用的活血化瘀法
3.1 疏肝解郁法 肝炎的主要病因是湿热,脏腑同时受损,气血失调。因此本病的论治必须从病因、脏腑、气血着手,在健脾、疏肝、清热、利湿、滋阴的基础上活血化瘀。常 用处方为柴胡舒肝散,可加行气活血药,如郁金、元胡、乳香、没药等,以疏肝解郁、行气活血。
3.2 益气活血法 气虚血行无力可致瘀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气必弱,故气虚一证,当以补气健脾,常用处方为补中益气汤配以丹参、山楂等,使气血充足,瘀血自去。
, 百拇医药
3.3 清热化瘀法 慢性肝炎病人常表现为阴虚火旺证候,久而久之则可并见瘀血见证,清热药佐以活血化瘀之剂清其邪热,化其瘀结。常用处方一贯煎加知母、牛膝、丹皮、赤芍、丹参、山楂等,滋阴柔肝,清热凉血化瘀。
3.4 下瘀消疸法 慢性肝炎胆汁瘀积,黄疸持续不褪。常用清泄肝胆湿热的龙胆泻肝汤,可加虎杖、金钱草、大黄、赤芍等。
3.5 化瘀消结法 慢性肝炎腹中有形之肿块,为血瘀积结而致,治疗时运用化瘀消瘤、软坚散结之剂使瘀化结消,用鳖甲煎丸或大黄蛰虫丸治疗,并重用三棱、莪术、穿山甲等。
4关于用药的临床体会
根据临床证候特点,恰当选用活血化瘀药非常重要。因活血化瘀药甚多,除有活血化瘀的共性外,具体药物又有不同的特性,一般归纳分类如下:(1)养血活血药当归、赤芍、丹参、白芍,鸡血藤等,其中“丹参善活血分,去滞生新、补血生血,功过当归、熟地;调血活血,力甚芍药,逐瘀生新,性倍川芎。”故《明理论》云:“以丹参一物,而有四物之功”。(2)活血化痰药川芎、红花、益母草、泽兰、生山楂、鳖甲、凌霄花等。其中生山楂具有活血和胃、消食降酶、降脂等作用,慢性肝炎常合并有慢性胃炎,肝硬化者尤为多见或合并溃疡病,此时应用生山楂不仅活血化瘀,又可健脾和胃,如有胃痛而舌质偏红者常配伍蒲公英效果更佳。(3)化瘀止痛药乳香、没药、元胡、血竭、郁金等。(4)破血散结药三棱、莪术、桃仁、蛰虫、血竭、水蛭等。其中三棱气味淡,微温。莪术,味微淡,气微香,亦微有辛意,性皆微温,为化瘀之要药。二者性非猛烈而建功甚速,化血之力三棱优于莪术,理气之力莪术优于三棱,二者为伍,相得益彰。能治心腹和胁下疼痛及一切气滞血瘀之证,若与党参、黄芪并用,能开胃进食,调血和血,收效良好,尤其是与软坚之炙鳖甲、穿山甲配伍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变、肝脾肿大,佐以党参、黄芪,久服无弊。(5)行气活血药川芎、郁金、姜黄、元胡等。(6)化瘀止血药三七、大小蓟、仙鹤草、生地榆等。其中三七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为活血之要药。临床应用证明本品有降酶、提高血蛋白、降低球蛋白及疏利肝胆作用。(7)清热化瘀药大黄、芒硝、赤芍、丹皮等。其中大黄能入血分,化一切瘀血。因其气香故兼入气分,用之亦能调气,治气郁作痛。其力沉而不厚,下一切痛膻积聚,能开心下热痰而愈疯狂,降肠胃热实以通燥结。其性能泻胃热,并能引胃气下行。唐容川说:“大黄一味,能推陈致新,以损阳和阴”。是活血化瘀首选药物。故大黄在肝炎中应用很广。例如退黄,古代医者用于治疗黄疸的百余方中有三分之一含有大黄。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16个治黄疸方,有一半处方中有大黄。可见大黄为退黄的主要药物,至于治疗消化道出血者大黄屡见不鲜。赤芍即能凉血又能活血。李时珍说: “赤芍散邪,能行血中之滞”。有报道应用大剂量赤芍而无副作用。动物实验证明赤芍有解痉,轻度扩张血管及镇静、镇痛作用,并能降血脂、降血糖。
, 百拇医药
5 病案举例
患者,女,38岁,因反复浮肿,伴肝区疼痛、乏力、腹胀,于2001年12月12日初诊,查体:面部浮肿,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腹软,肝脾未及,下肢有可凹性水肿。舌淡有齿痕,舌质暗,脉沉细,经多次检查转氨酶均在正常范围,A/G比值正常。先后就诊于内分泌科、妇科均未明确浮肿原因,疑是慢性肝炎而行肝脏活体穿刺术,病理为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脾虚湿蕴,气虚血瘀,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以补中益气、活血化瘀,佐以利湿,处方:党参10g,黄芪10g,白术10g,升麻4g,白芍15g,赤芍15g,柴胡、当归、防风、防己、炒远志、炒枣仁各10g,丹参、山楂各15g,香附10g,茵陈30g,甘草6g。服药5剂浮肿明显改善,乏力、肝区痛亦好转。遂以原方加泽兰、益母草加强活血利水作用,续服14剂,浮肿已消。以原方基础加减治疗近3个月,症状消失,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软,肝脾未及。下肢已无浮肿,复查肝功能转氨酶正常。
(编辑维 兰)
作者单位:111000辽宁辽阳解放军第201医院药剂科, 百拇医药
瘀血广泛存在于各种疾病,它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近年来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病越来越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对于一些慢性肝炎或顽固病例确能收到满意效果,兹探讨如下。
1 慢性肝炎瘀血形成的病因病机
肝炎的病因主要为湿热,在急性期,湿热毒邪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旦转为慢性,则多个脏腑同时受损,气血失调,其病因病机也随之而复杂化,此时的瘀血证可以是某个辨证分型的一个兼证,也可以是病变某个阶段的主证,血瘀的成因。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1)情志所伤,肝失疏泄,气滞血行不畅致瘀。(2)肝病犯脾或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水湿内停,阻于脉络导致血脉不通而瘀,脾虚临床一证多表现气虚。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滞则血瘀。(3)肝体阴而用阳,慢性肝炎日久,阳常有余而阴不足,阴虚火旺,热郁于内,煎熬血液,遂成瘀块。
, 百拇医药
2 慢性肝炎常见瘀血症状
(1)右下腹疼痛,疼痛特点是刺痛,痛有定处,日久不愈,反复发作。(2)腹胀,腹胀特点是腹胀以下腹为甚。(3)乏力、纳差。(4)低热。(5)黄疸、面色晦暗,面部还常有红纹赤斑,胸腹部青筋突出等。(6)舌质、脉象,紫舌是诊断血瘀的重要标志,慢性肝炎舌象的具体表现有暗舌、紫点、瘀斑或舌下静脉怒张。
3 慢性肝炎几种常用的活血化瘀法
3.1 疏肝解郁法 肝炎的主要病因是湿热,脏腑同时受损,气血失调。因此本病的论治必须从病因、脏腑、气血着手,在健脾、疏肝、清热、利湿、滋阴的基础上活血化瘀。常 用处方为柴胡舒肝散,可加行气活血药,如郁金、元胡、乳香、没药等,以疏肝解郁、行气活血。
3.2 益气活血法 气虚血行无力可致瘀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气必弱,故气虚一证,当以补气健脾,常用处方为补中益气汤配以丹参、山楂等,使气血充足,瘀血自去。
, 百拇医药
3.3 清热化瘀法 慢性肝炎病人常表现为阴虚火旺证候,久而久之则可并见瘀血见证,清热药佐以活血化瘀之剂清其邪热,化其瘀结。常用处方一贯煎加知母、牛膝、丹皮、赤芍、丹参、山楂等,滋阴柔肝,清热凉血化瘀。
3.4 下瘀消疸法 慢性肝炎胆汁瘀积,黄疸持续不褪。常用清泄肝胆湿热的龙胆泻肝汤,可加虎杖、金钱草、大黄、赤芍等。
3.5 化瘀消结法 慢性肝炎腹中有形之肿块,为血瘀积结而致,治疗时运用化瘀消瘤、软坚散结之剂使瘀化结消,用鳖甲煎丸或大黄蛰虫丸治疗,并重用三棱、莪术、穿山甲等。
4关于用药的临床体会
根据临床证候特点,恰当选用活血化瘀药非常重要。因活血化瘀药甚多,除有活血化瘀的共性外,具体药物又有不同的特性,一般归纳分类如下:(1)养血活血药当归、赤芍、丹参、白芍,鸡血藤等,其中“丹参善活血分,去滞生新、补血生血,功过当归、熟地;调血活血,力甚芍药,逐瘀生新,性倍川芎。”故《明理论》云:“以丹参一物,而有四物之功”。(2)活血化痰药川芎、红花、益母草、泽兰、生山楂、鳖甲、凌霄花等。其中生山楂具有活血和胃、消食降酶、降脂等作用,慢性肝炎常合并有慢性胃炎,肝硬化者尤为多见或合并溃疡病,此时应用生山楂不仅活血化瘀,又可健脾和胃,如有胃痛而舌质偏红者常配伍蒲公英效果更佳。(3)化瘀止痛药乳香、没药、元胡、血竭、郁金等。(4)破血散结药三棱、莪术、桃仁、蛰虫、血竭、水蛭等。其中三棱气味淡,微温。莪术,味微淡,气微香,亦微有辛意,性皆微温,为化瘀之要药。二者性非猛烈而建功甚速,化血之力三棱优于莪术,理气之力莪术优于三棱,二者为伍,相得益彰。能治心腹和胁下疼痛及一切气滞血瘀之证,若与党参、黄芪并用,能开胃进食,调血和血,收效良好,尤其是与软坚之炙鳖甲、穿山甲配伍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变、肝脾肿大,佐以党参、黄芪,久服无弊。(5)行气活血药川芎、郁金、姜黄、元胡等。(6)化瘀止血药三七、大小蓟、仙鹤草、生地榆等。其中三七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为活血之要药。临床应用证明本品有降酶、提高血蛋白、降低球蛋白及疏利肝胆作用。(7)清热化瘀药大黄、芒硝、赤芍、丹皮等。其中大黄能入血分,化一切瘀血。因其气香故兼入气分,用之亦能调气,治气郁作痛。其力沉而不厚,下一切痛膻积聚,能开心下热痰而愈疯狂,降肠胃热实以通燥结。其性能泻胃热,并能引胃气下行。唐容川说:“大黄一味,能推陈致新,以损阳和阴”。是活血化瘀首选药物。故大黄在肝炎中应用很广。例如退黄,古代医者用于治疗黄疸的百余方中有三分之一含有大黄。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16个治黄疸方,有一半处方中有大黄。可见大黄为退黄的主要药物,至于治疗消化道出血者大黄屡见不鲜。赤芍即能凉血又能活血。李时珍说: “赤芍散邪,能行血中之滞”。有报道应用大剂量赤芍而无副作用。动物实验证明赤芍有解痉,轻度扩张血管及镇静、镇痛作用,并能降血脂、降血糖。
, 百拇医药
5 病案举例
患者,女,38岁,因反复浮肿,伴肝区疼痛、乏力、腹胀,于2001年12月12日初诊,查体:面部浮肿,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腹软,肝脾未及,下肢有可凹性水肿。舌淡有齿痕,舌质暗,脉沉细,经多次检查转氨酶均在正常范围,A/G比值正常。先后就诊于内分泌科、妇科均未明确浮肿原因,疑是慢性肝炎而行肝脏活体穿刺术,病理为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脾虚湿蕴,气虚血瘀,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以补中益气、活血化瘀,佐以利湿,处方:党参10g,黄芪10g,白术10g,升麻4g,白芍15g,赤芍15g,柴胡、当归、防风、防己、炒远志、炒枣仁各10g,丹参、山楂各15g,香附10g,茵陈30g,甘草6g。服药5剂浮肿明显改善,乏力、肝区痛亦好转。遂以原方加泽兰、益母草加强活血利水作用,续服14剂,浮肿已消。以原方基础加减治疗近3个月,症状消失,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软,肝脾未及。下肢已无浮肿,复查肝功能转氨酶正常。
(编辑维 兰)
作者单位:111000辽宁辽阳解放军第201医院药剂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