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68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1年12月7年间我院收治的6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子宫腺肌病占我院妇科住院人数的3.6%,占同期妇科手术子宫切除的5.7%。术前痛经者40例(58.8%),月经过多者45例(64.7%)。术前诊断子宫腺肌病40例,诊断符合率58.8%,B超诊断符合率55.8%。68例中66例为子宫切除治疗。其中24例曾服用米非司酮治疗3个月以上。100%服药期间停经疼痛症状消失。但停药1月后恢复月经,痛经复发,且B超提示病灶无明显缩小。另2例因恐惧手术于小剂量间断服用米非司酮达5年以上,临床症状,B超及妇科检查均有明显好转。结论 子宫腺肌病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对缓解临床症状有效,但停药后易复发。而小剂量间断服用米非司酮5年以上有效2例,是否能避免手术治疗还有待观察。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治疗 米非司酮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20-1913-02
, 百拇医药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院妇科1995年1月~2001年12月期间共收治子宫腺肌病68例,现将其发病情况、诊断和治疗等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在1995年1月~2001年12月期间,我院妇科共收治子宫腺肌病68例。占我院妇科住院人数的3.6%,占同期妇科手术子宫切除的5.7%。年龄最大50岁,最小31岁,平均年龄为(41.4±6.2)岁。68例中未孕者2例(2.9%);孕1次20例29.4%);孕2次39例(57.3%);孕3次以上者9例(13.2%)。有剖宫产史14例(20.5%),人流史40例(58.8%),诊刮史12例(17.6%),放环12例(17.6%),结扎6例(8.8%),附件手术4例(5.8%)。
1.2 临床表现 68例中术前痛经者40例(58.8%)。月经过多者45例(64.7%)。持续下腹痛10例(14.7%),性交痛、肛门坠胀12例(17.4%),急腹症入院4例(5.8%),经手术证实为合并卵巢内异症囊肿破裂,腹腔游离巧克力液。子宫后壁触痛结节12例(17.4%),附件区包块并子宫增大且子宫直肠陷凹和子宫后壁触痛结节5例(7.3%)。
, 百拇医药
1.3 诊断 术前诊断40例,诊断符合率58.8%。术前B超检查68例,诊断子宫腺肌病38例,诊断符合率55.8%。术后病理证实66例中单纯子宫腺肌病40例(58.8%);合并子宫肌瘤16例(24.2%);合并卵巢盆腔内异症10例(14.7%);术中发现子宫及双侧附件与周围肠管或大网膜粘连6例(9.0%);贫血28例(42.4%)。
1.4 治疗 本组病例以手术治疗为主。68例中66例子宫切除术(次全切除50例,全切除16例)。保留卵巢功能56例。根治术10例。10例患者为合并卵巢盆腔内异症,其特点是子宫、卵巢与周围组织器官紧密粘连。有2例在处理子宫动脉及子宫骶骨韧带时损伤输尿管。对于盆腔腹膜、肠管异位病灶给予电灼。全部术后病例均未给予继续药物治疗。术后随访1年,68例中24例在术前曾服用米非司酮治疗3个月以上。100%在服药期间停经,疼痛症状消失。但停药1月后恢复月经,痛经复发,且B超提示无明显缩小,而行手术治疗。另2例因恐惧手术于1996年4月及6月出院后按医嘱服用米非司酮25mg隔日一次,6个月后自行小剂量间断服用5年以上。具体用法:米非司酮5~7.5mg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服用3~6月。停药1~2个月再继续下一次疗程。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66例手术治疗者1年后症状完全缓解58例,指疼痛完全消失。B超提示盆腔无异常,检查盆腔无组织增厚。明显缓解6例,指症状明显减轻,B超提示盆腔无异常,但检查盆腔组织略触痛。1年后复发2例,其中疼痛复发1例,B超及盆腔检查均发现异位病灶,1例无疼痛,但B超及检查有附件包块。2例保守治疗者随访5年以上,自觉痛经、性交痛症状明显好转。B超及妇科检查子宫后壁触痛结节明显缩小。
3 讨论
3.1 发病率 一般文献以子宫腺肌病在子宫切除标本中所占比率作为其发病率。张信美等[1] 报道子宫腺肌病发病率为16.7%。本文的5.7%可能比较局限。
3.2 临床表现与诊断 子宫腺肌病的好发年龄为40岁至绝经前。本文平均年龄(41.4±6.2)岁。与周应芳报道的(42.9±2.4)岁相近 [2] 。患者主要症状为继发性痛经伴进行性加重。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部分病人伴有肛门坠胀、性交痛。非经期下腹痛或盆腔痛。仅根据症状和一般妇科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病准确率不高。B超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无创检查方法。Fedele等 [3] 发现弥漫型子宫腺肌病更适合应用阴道B超检查。敏感性达到80%、特异性74%。较腹部B超诊断准确率高。CA125测定对子宫腺肌病有辅助诊断价值。文献报道 [4]腺肌病患者CA125水平明显升高。阳性率可达76.9%~80%,子宫肌瘤患者血CA125阳性率仅10%。血CA125水平越高,子宫腺肌病的可能性越大。
, 百拇医药
3.3 治疗 子宫腺肌病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子宫切除可达根治目的。夏思兰报道 [5] 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成功率可达92.86%,文献报道 [2]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用药物对子宫腺肌病虽然同样有效,但75%的患者在停药后第一个月月经周期痛经复发。本文68例中24例(35.3%)使用米非司酮治疗3个月以上。因停药后复发而行手术治疗。有2例因恐惧手术,小剂量间断使用米非司酮达5年以上有效。是否能避免手术治疗还待观察。
参考文献
1 张信美,石一复.子宫腺肌症206例临床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434.
2 彭超,周应芳.子宫腺肌症318例诊治分析.中国妇产科临床,2000,2:72-74.
3 Fedele L,Bianchi S,Dotra M,et al.Transvagina Ult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diffuc adenomyosis.Fertil,1992,58:94-95.
4 周应芳,吴北生,李辉,等.CA125测定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 值.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590-593.
5 夏思兰,段惠兰,张玫.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28例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1997,13:256-257.
作者单位:330024江西南昌解放军第334医院
(编 辑 子萱), 百拇医药(朱建华)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治疗 米非司酮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20-1913-02
, 百拇医药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院妇科1995年1月~2001年12月期间共收治子宫腺肌病68例,现将其发病情况、诊断和治疗等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在1995年1月~2001年12月期间,我院妇科共收治子宫腺肌病68例。占我院妇科住院人数的3.6%,占同期妇科手术子宫切除的5.7%。年龄最大50岁,最小31岁,平均年龄为(41.4±6.2)岁。68例中未孕者2例(2.9%);孕1次20例29.4%);孕2次39例(57.3%);孕3次以上者9例(13.2%)。有剖宫产史14例(20.5%),人流史40例(58.8%),诊刮史12例(17.6%),放环12例(17.6%),结扎6例(8.8%),附件手术4例(5.8%)。
1.2 临床表现 68例中术前痛经者40例(58.8%)。月经过多者45例(64.7%)。持续下腹痛10例(14.7%),性交痛、肛门坠胀12例(17.4%),急腹症入院4例(5.8%),经手术证实为合并卵巢内异症囊肿破裂,腹腔游离巧克力液。子宫后壁触痛结节12例(17.4%),附件区包块并子宫增大且子宫直肠陷凹和子宫后壁触痛结节5例(7.3%)。
, 百拇医药
1.3 诊断 术前诊断40例,诊断符合率58.8%。术前B超检查68例,诊断子宫腺肌病38例,诊断符合率55.8%。术后病理证实66例中单纯子宫腺肌病40例(58.8%);合并子宫肌瘤16例(24.2%);合并卵巢盆腔内异症10例(14.7%);术中发现子宫及双侧附件与周围肠管或大网膜粘连6例(9.0%);贫血28例(42.4%)。
1.4 治疗 本组病例以手术治疗为主。68例中66例子宫切除术(次全切除50例,全切除16例)。保留卵巢功能56例。根治术10例。10例患者为合并卵巢盆腔内异症,其特点是子宫、卵巢与周围组织器官紧密粘连。有2例在处理子宫动脉及子宫骶骨韧带时损伤输尿管。对于盆腔腹膜、肠管异位病灶给予电灼。全部术后病例均未给予继续药物治疗。术后随访1年,68例中24例在术前曾服用米非司酮治疗3个月以上。100%在服药期间停经,疼痛症状消失。但停药1月后恢复月经,痛经复发,且B超提示无明显缩小,而行手术治疗。另2例因恐惧手术于1996年4月及6月出院后按医嘱服用米非司酮25mg隔日一次,6个月后自行小剂量间断服用5年以上。具体用法:米非司酮5~7.5mg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服用3~6月。停药1~2个月再继续下一次疗程。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66例手术治疗者1年后症状完全缓解58例,指疼痛完全消失。B超提示盆腔无异常,检查盆腔无组织增厚。明显缓解6例,指症状明显减轻,B超提示盆腔无异常,但检查盆腔组织略触痛。1年后复发2例,其中疼痛复发1例,B超及盆腔检查均发现异位病灶,1例无疼痛,但B超及检查有附件包块。2例保守治疗者随访5年以上,自觉痛经、性交痛症状明显好转。B超及妇科检查子宫后壁触痛结节明显缩小。
3 讨论
3.1 发病率 一般文献以子宫腺肌病在子宫切除标本中所占比率作为其发病率。张信美等[1] 报道子宫腺肌病发病率为16.7%。本文的5.7%可能比较局限。
3.2 临床表现与诊断 子宫腺肌病的好发年龄为40岁至绝经前。本文平均年龄(41.4±6.2)岁。与周应芳报道的(42.9±2.4)岁相近 [2] 。患者主要症状为继发性痛经伴进行性加重。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部分病人伴有肛门坠胀、性交痛。非经期下腹痛或盆腔痛。仅根据症状和一般妇科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病准确率不高。B超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无创检查方法。Fedele等 [3] 发现弥漫型子宫腺肌病更适合应用阴道B超检查。敏感性达到80%、特异性74%。较腹部B超诊断准确率高。CA125测定对子宫腺肌病有辅助诊断价值。文献报道 [4]腺肌病患者CA125水平明显升高。阳性率可达76.9%~80%,子宫肌瘤患者血CA125阳性率仅10%。血CA125水平越高,子宫腺肌病的可能性越大。
, 百拇医药
3.3 治疗 子宫腺肌病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子宫切除可达根治目的。夏思兰报道 [5] 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成功率可达92.86%,文献报道 [2]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用药物对子宫腺肌病虽然同样有效,但75%的患者在停药后第一个月月经周期痛经复发。本文68例中24例(35.3%)使用米非司酮治疗3个月以上。因停药后复发而行手术治疗。有2例因恐惧手术,小剂量间断使用米非司酮达5年以上有效。是否能避免手术治疗还待观察。
参考文献
1 张信美,石一复.子宫腺肌症206例临床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434.
2 彭超,周应芳.子宫腺肌症318例诊治分析.中国妇产科临床,2000,2:72-74.
3 Fedele L,Bianchi S,Dotra M,et al.Transvagina Ult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diffuc adenomyosis.Fertil,1992,58:94-95.
4 周应芳,吴北生,李辉,等.CA125测定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 值.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590-593.
5 夏思兰,段惠兰,张玫.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28例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1997,13:256-257.
作者单位:330024江西南昌解放军第334医院
(编 辑 子萱), 百拇医药(朱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