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3年第7期
编号:10401049
多节段椎间隙热带念珠菌感染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3年第7期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07-0652-02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49岁,车祸伤诊断为“右侧多发性肋骨骨折并血气胸”、“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在外院治疗,因卧床时间较长出现背部大面积褥疮,治疗月余出院。出院时即有低热,腰部酸痛不适,可行走;2周后腰部疼痛并渐加重,经用先锋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静脉点滴24天,无缓解,并出现腰痛向双下肢放射,右侧明显;再经腰部理疗、热敷、推拿按摩等治疗无缓解,反而出现行走无力。相关检查:血沉快,血象不高,拍片示腰 3~4 椎间隙感染征。考虑为结核,做结核菌素试验为阴性,服抗痨药1月,腰痛加重,不能行走,卧床翻身均有困难,解大小便困难,复查X线片腰 2~3 ,腰 3~4 椎间隙感染征,腰 3~4 对应椎体缘破坏明显。时经4个月,来本院就医,拍片示“腰 2~3 ,腰 3~4 椎间隙感染”、“结核可能”,收入院。查:腰椎畸形不明显,腰 2 ~腰 4 棘突压痛,椎旁压痛并放射痛;双下肢股神经、坐骨神经支配区痛觉减退,肌力3级,直腿抬高试验右下肢30°、左下肢40°阳性。体温37.8℃,化验血沉105mm/h,血象正常,血色素10g/L。CT示:腰 2~3 ,腰 3~4 椎间隙增宽,椎体上下缘破坏,均有椎间盘突出,偏右侧,无椎旁软组织肿胀积液征。胸片示右下肺野炎性改变。诊断为腰 2~3 ,腰 3~4 椎间隙感染并椎间盘突出;结核可能。入院后行经后路腰 2~3 ,腰 3~4 双开窗式椎间盘切除,椎间隙病灶清除,置管引流术,清除物为大量白色脓液,无异味,脓液稀薄,已无髓核组织,有砂粒样死骨,术后分别涂片及细菌培养均为热带念珠菌。3次引流液培养结果均相同。病检无结核性病理改变。术后用氟康唑静滴,由引流管冲洗,治疗1月后,腰痛明显缓解,可翻身,体温正常,血沉恢复正常,胸片示右下肺炎感染消失,双下肢肌力4级。术后3月可下床扶拐行走,半年复查X线片及CT,椎管无受压,腰 2~3 ,腰 3~4 椎间隙已融合;腰痛明显减轻,双下肢放射痛消失,可弃拐行走,但弯腰活动受限。

    2 讨论

    热带念珠菌属隐球酵母科假丝酵母属;寄生于人体的皮肤及粘膜,是条件致病菌;临床上的分离率仅次于白色念 珠菌,在致病性念珠菌中占第2位;在菌群失调,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发病,而热带念珠菌性多节段椎间隙感染十分罕见,国内尚未见报道;本例病例由于车祸伤使用过大量抗生素及激素治疗,卧床期间背部大面积褥疮发生,伤后出院即出现腰痛,渐加重,仅有低热,血沉快,而血象不高,病程比一般细菌感染发展慢,而比结核性病变发展快,用抗生素及抗结核药治疗无效;在病变没有突破纤维环时无椎旁脓肿发生,病程极象结核性椎间隙感染,极易误诊;但病程比结核快,1个月X线片对比椎间隙破坏明显加重,间隙增宽明显;以椎间隙中央破坏为主。但最后确诊需手术引流出脓液,做细菌培养才能确诊。治疗上也只有手术清除病灶、引流及用抗真菌药物才有效。

    (收稿日期:2003-04-09) (编辑 罗彬), http://www.100md.com